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司马懿怕什么,以及司马懿怕什么中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中司马懿最怕哪个?
- 2、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 3、曹操死后三十年司马懿才敢造反?司马懿是在害怕什么?
- 4、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才造反,司马懿是在害怕什么?
曹操、曹丕、曹睿这三个人中司马懿最怕哪个?
司马懿最怕的自然是曹睿,其次最怕曹丕,最后才是曹操。
古人云:伴君如伴虎,这里面其实就说明一个道理,距离老虎越近就越危险,而我这里之所以认为司马懿最怕曹睿,其原因就是司马懿的权势和地位距离曹睿最近,也是对曹睿最有威胁的,所以最终以受到皇帝的猜忌,而司马懿的权势和地位距离曹操最远,其实就最不容易受到曹操的猜忌,因为司马懿对曹操威胁最小,因此也最安全。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司马懿应该最怕的人是曹操,因为在曹操的时代,曹操对于手下的掌控几乎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司马懿在整个曹操掌权的时代,都是一个不入流的官员,在曹操的权力集团序列中司马懿根本排不上号。
曹操当时征召司马懿的时候,曹操大势已成,多一个司马懿和少一个司马懿对于曹操来说根本就无关紧要,而同样,正式因为司马懿地位卑微,其实反而不用担心太多,因为司马懿根本就没有实力对曹操造成威胁。
而曹丕时代的时候,虽然司马懿是曹丕的老师,但是由于当初曹操在临终前的告诫到曹丕,说司马懿这人鹰顾狼视,是一个有野心之人,因此绝对不能够让司马懿掌握兵权。
所以终曹丕一朝(曹丕只掌权仅仅6年时间就病死),司马懿都没有掌握兵权,而且在曹丕朝的时候,曹操留下的功勋老臣们也大多还在世,也都还在掌权,而掌握兵权的曹真更加是曹魏的铁杆心腹,因此司马懿虽然在曹丕朝受到重用,但是并没有掌握兵权的力量,对于皇帝的威胁也就小很多。
然而曹丕在当政6年后去世,于是新帝曹睿即位,曹丕在临终前托孤,安排了四个辅政大臣,分别是陈群、曹真、曹休和司马懿。
只有在曹睿朝的时候,司马懿才开始掌握兵权,而且司马懿掌握兵权的时候都还是在曹真去世以后,因为曹真死后,而当时诸葛亮又在北伐,于是不得不放兵权给司马懿。
而曹睿也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对于司马懿也仅仅用用而已,并不会真正地把兵权交给他,因此自从司马懿带兵以后,曹睿就把司马懿的兵权收回来了。
但是奈何曹睿不仅是一个短命皇帝,而且还没有留下后代,最后在死前才在曹魏宗族里面找了一个7岁的小朋友来当皇帝,安排的辅政大臣为曹爽和司马懿,然而即便是让司马懿辅政也没有交给他兵权,而是把兵权给了曹爽。
最后曹爽在权力面前把持不住自己,不仅欺压皇帝以及宗室,对朝廷大臣的打压也是无所不用及其,而且曹爽此人心情暴戾,然后一番折腾让自己的政治声望掉到了谷底,皇庭对曹爽痛恨不已,外朝大臣们也都对曹爽嫉恨,于是司马懿正是在这个时候获取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然后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然后掌控了权力。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在整个三国时代,最能熬的人就要算是司马懿了。此人性情坚忍,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他为曹氏家族服务了三代,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曹魏两度托孤的大臣,可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他在七十岁的时候,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大肆诛杀曹氏家族的人,将政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他七十三岁死去后,他的儿子变篡夺了曹氏江山,建立了晋朝,他也被尊称为晋朝的高祖宣皇帝。
我们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其实一直就有着一颗躁动的心。但是,司马懿一直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渴望,直到七十岁才发动政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怕死,二是怕死。同样是怕死,但是怕死和怕死的原因不一样。
一、第一个原因怕死。
这个原因是因为他怕被杀死。这个要他命的人就在他的身边,随时就可能要他的命。在司马懿没有出仕的时候,他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当时身为汉朝司空的曹操就想让他担任官职。但是,司马懿看曹操所在的汉朝实力小,不想担任曹操的部下,就托病拒绝了曹操的征辟。曹操为此还派人专门去刺探司马懿的情况,司马懿为此坚忍不动了数年之久。
后来曹操度过难关,担任了汉朝的丞相,再次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一次曹操再也不相信司马懿的鬼话,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找借口不来就抓起来治罪。因此,司马懿才出仕曹家。
曹操此人诡计多端,看人的眼光甚准。他一眼就看出了司马懿的不凡。他听说司马懿的狼顾的传说,故意对他进行试探。史书上记载:
因此,曹操对司马懿抱有猜忌之心。他对司马懿进行了多方考验,如果司马懿露出马脚,后果不堪设想。司马懿心中也明白曹操的用意,他为了自保,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尽职尽责。他在做好相府的职责外,还刻意结好曹丕,用曹丕做挡箭牌。
就这样,司马懿小心翼翼的为曹操服务。在曹操几次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都为曹操排忧解难。在劝曹操称帝的问题上,他积极响应,做出一副曹氏忠臣的模样。这一切的努力,使得曹操暂时放过了他。
但是,在曹操临死前,他还是嘱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只是因为司马懿刻意向曹丕效忠买好,才逃了一死。但是,在曹丕登基之后,有曹操的话在先,对司马懿还是有防备的。曹丕很少交给司马懿兵权,司马懿的位置只是个文官,没有军权的他也做不出什么举动。
等到了曹丕死后,司马懿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曹睿。曹睿其人,英明果决,当然不会让司马懿有什么可乘之机。在曹睿一朝,司马懿借着镇压孟达造反,开始掌握军权。曹睿自认为自己和司马懿的关系很好,加上能够驾驭司马懿,所以也开始放纵司马懿。
司马懿在这段时间,开始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借着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对关陇集团进行收服。为了排除异己,甚至不惜借诸葛亮之手除掉了张郃。这样,司马懿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在曹睿时期,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如果他露出马脚,曹睿依然可以随时消灭他。
二、第二个原因怕死。
等到曹睿去世,司马懿再次成为了曹魏的托孤大臣。他和曹爽等人成为曹魏的辅政大臣,继续为曹魏政权效力。不过,我们可以从他和曹爽的任命可以看出,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爽的职务是大将军假节钺,后加侍中,而司马懿的职务只是侍中。虽然他们都有都督中外诸军的名义,可是实际的军权还是集中在曹爽的手中的。可以说,如果曹爽不是那么庸碌无能,曹氏江山依然不是司马懿可以动摇的。曹爽随时都可以灭了司马懿。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遍观整个朝野,已经没有人是司马懿的对手了。司马懿一面积蓄力量,一面故意引导曹爽犯下种种错误。司马懿靠装病使得一直疑忌他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司马懿还可以继续等待,等曹爽再多犯下错误,再多失去一些人心,这样他夺取政权就更容易一些。
但是,司马懿等不及了,因为他怕死。他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年龄,他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他选择了曹爽兄弟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的时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爽庸碌无能,不听旁人良言相劝,自解兵权,回归府邸。司马懿在夺取政权后,心狠手毒,将曹爽一众政敌全部诛杀。为自己的子孙篡夺曹魏江山扫平了障碍。
司马懿之所以隐忍三朝,两度托孤,直到七十岁的时候才发动政变。这是因为在曹操、曹丕、曹睿的时代,他根本就没有发动政变的机会。相反,在曹操和他留下的遗训阴影下,司马懿随时可能有灭顶之灾。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司马懿,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等到了曹芳的朝代,司马懿才迎来了机会。由于曹爽庸碌无能,让司马懿能够慢慢实现自己的野心。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被死亡追逐、时日不多的司马懿决定不再等待下去了。他冒险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稍有一点能力,司马懿的政变很可能就会失败。不过,怕死的司马懿没有其他选择,他拼死一搏,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年之后,司马懿寿终正寝。但是,他已经为子孙后代铺平了道路。不过他的死并不安宁,他是怀着对曹睿的愧怍而死的,死前还忍受着幻想中贾逵和王凌的咒骂。
曹操死后三十年司马懿才敢造反?司马懿是在害怕什么?
曹操死后30年司马懿才敢谋反,是因为当时的时机不成熟,在曹魏阵营内部有着非常多的支持力量,曹魏的历任君主也对他加以防范,而在外部蜀汉和东吴一直虎视眈眈,他只有先解决了外部势力,在在曹魏内部得到一定的信任,才有成功的机会,否则稍有差池就有性命之忧。
第一,初期司马懿并没有想过谋反,他只是想为自己的家族谋一个稳定的差事,所以当曹操邀请他做官的时候,一直称病不出,直到天下大局稳定,看出曹魏的胜算更大这才出山。而同一时期,曹魏的皇帝曹丕和曹叡都无比英明,牢牢的把控着军政大权司马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只能战战兢兢的在他们手下工作,当然他也知道排除异己,并且在功成名就的时候把兵权交出去,让皇帝放心,只不过曹魏的皇帝都非常短命,这才给了司马懿机会。
第二,到了司马懿这个位置,即便他不想谋反也会遭到其他人的打压,因为功高盖主有很多支持他的力量,再加上那些支持曹魏的人才纷纷病亡,新任大将军曹爽又是一个酒囊饭袋,这才给了司马懿机会,在他看来,乱世中的皇帝能者居之,他有机会取代自然不会错过。
第三,司马懿夺权是在他70岁之后,他深知谋反不成功就会被灭族,所以这种事情只能在暗中谋划一点点的储备力量,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改变原有的计划。再加上还有一些外部强敌,蜀汉和东吴依然具备威胁曹魏的力量,如果贸然发动政变,也有可能被他们渔翁得利,后来以夏侯霸为首的曹魏本家势力投靠了蜀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司马懿力求稳妥才会等这么久。
司马懿熬死了曹家三代人才造反,司马懿是在害怕什么?
司马懿不是害怕,而是因为没有造反的机会才拖到70多岁才兵变的。
说到司马懿,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他就是个处心积虑想要夺天下的小人,但并不是。他在曹操那根本不受重用,一直老老实实做事,在曹丕登基后才开始被重用。曹丕还非常信任司马懿,自己死前担心年纪不大的曹叡不能坐稳帝位,被朝臣糊弄,特地托孤给司马懿,让司马懿辅助。
可惜的是曹叡不像曹丕那样重用司马懿,又因为司马懿是托孤重臣,权力不小,曹叡就用了一些方法把司马懿调任到其它地方镇守边关。但是曹叡 并没有怀疑司马懿有不臣之心,只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而已。曹叡也是倒霉,才三十几岁就病入膏肓,偏偏这时候的曹家人基本都是庸碌之才,不管是曹叡的儿子还是其他曹家当官的,才能都不够,不足以镇压其他朝廷重臣。曹叡只好把司马懿调回,又把8岁的小皇帝托孤给了他和曹爽,共同辅佐皇帝。
从小皇帝登基后,司马懿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原因在于曹爽是曹家人,更受皇帝信任,权力也随之变大,为了防止迫害,司马懿不得不称病在家。而司马懿的退让,让曹爽变得更加嚣张,集中权力在自己手上,对其他朝臣也是各种排挤,明里暗里得罪了很多官员,包括一些一直衷心于曹魏的肱骨大臣。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懿才终于发动了病变,高平陵之变,并且一举夺了天下。
回顾曹操三代人,可见司马懿一开始是没有争夺天下的心或者说没有机会,曹操到曹叡三代都是聪明人,当政时期对臣下都有手段制约,司马懿也是聪明人,看到上司这么强了,不会想着不自量力去造反。后来造反除了看出曹家气数已尽外,还因为他有个好儿子,司马师,给他培养了一只精锐死士队伍,让他有了一拼的实力。而且儿子这么优秀,拼一把,还能给儿子留个好未来。司马懿也就成功发动了兵变夺权。
司马懿怕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司马懿怕什么中单、司马懿怕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