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看曾国藩的书有什么好处,以及曾国藩说读书的好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曾国藩的家书,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处?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与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合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的创始人,他曾被任命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要职。他为晚清立下汗马功劳,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攻克金陵,剿匪无数。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和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直到现在,提起曾国藩,人们还都是津津乐道。
曾国藩作为晚清最后的儒学大家,他留下的著作虽然不多,但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他的家书,他一生写过上千封家书,内容涉及极为广泛,有关于修身养性的,有关于为人处世的,有关于交朋纳友的,有关于教育读书的,也有关于政治军事的。他的家书风格纯朴,形式自由,文笔流畅,内容朴实而有内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他的家书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他自身特别注重修身养性,也特别注重自我反省。他上承三省吾身的教诲,下启自我批评的风气,时刻不忘修身养德。他的修身功课主要为诚、静、谨、恒。
曾国藩的持家之道主要体现在这十六字箴言上:“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教育子女持家之道,关键是要在“勤”“俭”二字上下的功夫。他还要求子女保持耕读本色,不得沾染不良习气,不得养成纨绔子弟的娇气。他经常告诫子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曾国藩在用人方面也坚持自己的一套原则,他广纳贤才,知人善用,各尽其才。他不问英雄出处,不贬低人才,积极提携后辈。他用人以道德品行为重。曾国藩提出“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可重用”;表现欲过强的人,不可久用;有大才而性格偏激之人要慎用;标榜“主动吃亏之人”要慎用;才高德薄名声不佳者、才德平平迁升太快者、个人不愿出仕者不可推荐。
你们觉得看《曾国藩家书》有用吗?
提起曾国藩,大家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官场楷模,他肃清晚清行政风气,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晚清又延续了六十多年,虽然最后清朝仍然无可避免地走向灭亡,但曾国藩的伟大功业无人效仿。
梁启超先生曾评价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公不仅在官场上克勤克己,在文学修养上也有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他留下许多文字,比如说:“莫问收获,但为耕耘”,“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得空闲之光阴”,“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等,细细品读,这些金句名言依然能警醒后世之人。
在翻开《曾国藩家书》前,我以为这本书依旧延续曾国藩其人官场上雷厉风行的风格,但实际不然。这本家书像是日记,来描述他的日常。晚清时期,交通只有驿站,快马加鞭的只有官信,家书这种民间产物十天半个月才能送到亲人手上,正因为时间的缓慢和价钱的昂贵,所以显得家书更加珍贵,人们写家书时则会思虑周全,工整书写,更为珍惜。
《曾国藩家书》一书收录了曾国藩167封家书,覆盖他人生中31岁到57岁这段重要时光,每一封家书都饱含了他对亲人的关切之情,即使这167封家书与现在的时空相隔百年,但家书里的内容给人的感觉还是那般的亲切与真实,就仿佛冬天在围炉边上,暖和和地读自己亲人所写的信一样。
曾国藩的家书,写给谁?一是写给父母与祖父。写给长辈的家书要报喜不报忧,要让长辈放心,所以他会搜集方法治疗母亲的失明,也会时不时寄些阿胶回家孝敬长辈。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当家”,我们中国的传统不能忘记,人不能忘本,报喜不报忧是基本,即使与父母不住在一起,心里也要想着父母。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很短暂,必须要好好珍惜,这是曾国藩在家书里告诉我们的道理。
二是写给弟弟与儿子。写给他们的信是要让他们修身养性、读书向善,要努力达到“能立能达”的境界,立是要发愤图强,达是要办事周到,为了达到这个境界。曾国藩告诫晚辈要知行合一,明白怎么做是一回事儿,能否完美执行又是一回事儿,不能眼高手低,更不能打着家族的名义涉及地方政务。谨言慎行、戒骄戒躁,这是曾国藩给晚辈的话。相隔百年,拿来告诫我们自己也依然合适。
三是写给曾氏家族后人。他将自己在官场、在业余闲暇之外的所有文字记载存档,防止在战火中遗失,同时总结八字家训,“早、扫、考、宝,书、疏、鱼、猪”,看似简单朴实的八字家训,若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贯彻实行,却相当不易。
写给亲人的家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浓浓的人情味,更体现了曾公深厚的文化修养与知识积淀。家书里也能看出来,他真正维系亲情与友情的秘诀不是金钱与名利,而是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所以说,想要改变人的素质,还是需要教育和文化的熏陶。
其实《曾国藩家书》也不止是写给曾公的亲人看,我想他又何尝不是为时常告诫自己而写。曾公从31岁开始写日记,几十年如一日,写尽他这一生,繁华还是落寞、热闹还是孤单,都在他的笔下。即使每天都在高强度工作,也保持着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运笔如飞时候,他脑中的思绪变成纸上的文字。
经过二次加工,他对一些事件、一些心情都有了更深的感悟。所以他在家书中,也学会不断修正自己言行,几十年来终于固定,自省变成他每天的功课,并且坚持了一生。
一件事情,做一天不难,做三年五年也不难,难的是如曾公一样做一辈子。曾国藩是平凡的农家子弟,六次考进士,一生克勤克己,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他为晚清背负了许多骂名,但是有些骂名他并不在乎。令他难受、绝望的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只能让晚清王朝往后延续一段时间,却拯救不了腐烂到根的晚清王朝,绝望成了他人生最后的底色。
《曾国藩家书》值得看吗?
从“开卷有益”角度看,《曾国藩家书》值得读,虽然琐碎具体,但毕竟经过理学大家的勾勒和抽象,其蕴含的真知良言,虽不一定助力事业成功,但对其理性思考以及道德培养和锻炼无疑是有益的。
在我看来,《曾国藩家书》通篇就两个字“知至”,类似当代一大人物所说的“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的意思。为什么曾国藩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想法呢?我们没有在高位工作和生活的经历,加上学识的关系,对这个问题一时说不清道不明,但我想起了一件事,在这里说一说,你看看与他形成“守成”的思想有无关系,对你有无启发?
曾国藩爷爷曾玉屏是湖南湘乡一个普通农民,某一年,自己私有的一块土地被邻居无理耕种了一部分,曾爷爷气愤不过,到官府告状,结果因为邻居有功名,县官袒护,官司输了,自此,曾爷爷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让后辈读书,后来,儿子曾麟书考取了秀才,而争气的大孙子考上了进士,当曾爷爷收到曾国藩考取进士的家书后,激动的老泪横流,唤来儿子曾麟书给曾国藩回信,告诉他,我们考取功名不为做官也不为发财,就为一家人在村里能直起腰、抬起头来做人,不受村里恶人和官府欺负。
所以,在曾国藩做到三、四品高官的时候,曾爷爷还不准家里向曾国藩要钱,相反还经常从家里给他寄送家里的土特产,有时不管曾国藩需要不需要,还给寄钱,嘱咐他要吃好饭,安心做事,不要想钱的事,嘱咐他只要他不出事,家里就有好日子过,一家人就是快乐幸福的。
关于看曾国藩的书有什么好处和曾国藩说读书的好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