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孔子为什么说子贡来晚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子贡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孔子为什么不喜欢他?
孔子授学的时候,最多有三多千学生,只要在他这里镀过金的人,往往回国后,都拿着他颁发的文凭,做个国家公务员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在这么多学生中,有一个叫子贡的人,可以说是他学生中最优秀的,他不仅生意做得好,还当过鲁国、卫国的宰相。在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还多次帮孔子解困。然而,这么成功的人,孔子却并不怎么喜欢他,这是为什么呢?
子贡,原名端木赐,是春秋卫国人,商人世家。不过在春秋时期,经商并不入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行当,所以子贡25岁的时候,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到卫国招生,他就赶紧背了十条腊肉去见孔子,也想“学而仕”。
子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比如颜回,颜回对孔子说的话言听计从,视孔子为偶像,因此无论孔子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子贡虽然也听孔子讲课,但他还要兼顾着生意,所以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
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子贡在孔子那里的问题特别多,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意思是说孔子上课的时候,子贡的问题最多,总是对孔子的话表示疑问,并会举例子摆事实,于是孔子生气了,说他:“君子不器”。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受到过楚昭王的邀请,当他和他的学生走到陈、蔡两国的边境时,陈、蔡两国的高层认为孔子是个贤人,若是为楚昭王所用,一定会对陈、蔡两国不利,于是派兵将他们困在边境。
边境既无粮食也无饮水,环境很恶劣,跟随孔子的学生很多饿得站不起来,子贡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为老师解困。
子贡是做国际贸易的大富商,素与各国都有生意往来,各诸侯国也视他为尊贵的外宾。所以当子贡去见陈、蔡两国的国君时,两国国君当然卖他的面子,这才让出道来,给孔子师徒放行。
获救的孔子,难得夸了一次子贡。夸也没有认真夸,而说他是“瑚琏之器”。“瑚琏”在春秋时期是祭祀时用来装粮食的贵重的器物,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很有考究。“瑚琏”虽然贵重,但终究只是器物,不是真正的祭祀用品。谁才是真正的祭祀用品呢?自然是孔子他自己了。因为子贡提供食物,因为子贡提供安全,孔子得以周游列国。但被保护的那个人,才是最重要的。
子贡这一个“瑚琏”,不仅救国孔子,还凭他的能力,救过孔子的祖国——鲁国。
鲁国到了春秋末期已经是个弱小的国家了,它的邻居齐国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准备攻打鲁国。孔子爱国,听说这个消息后,很为鲁国担心,于是问他的三千学生,谁能救鲁国?这次又是子贡站出来表示愿意为老师排忧,救鲁国于水火。
子贡这个人,除了做国际贸易,他口才也非常好,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子贡先让齐国在他的游说下改变了主意,又去吴国让他攻齐,接着挑拨越国趁吴国攻齐的时候,占吴国,如此游说一番,几个诸侯无不认为对自己有大利可图,最后,经过一番厮杀,被游说的各国呈现出“止吴霸越,乱齐存鲁”的局面,子贡果然不负使命,既削弱了各国的实力,又让鲁国逃过一劫。
子贡有这么大的成就,对孔子又有那么大的帮助,为何孔子依然不待见他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子贡无论经商,还是为政,其实都没有用他老师的学说。比如说孔子经商,当一个商人,显然是为孔子所不耻的;再比如说子贡救鲁,典型的纵横家的风格,纵横家的导师是鬼谷子,跟孔子的学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还比如说子贡救孔子,也是拿着厚礼去见陈、蔡两国的高层,走贿赂路线,这也是孔子所不齿的行径。反而是颜回,虽然百无一用,但自始至终用老师的主张,崇拜老师这个人,老师当然就喜欢了。
而且后世对子贡的评价也与孔子不一样。《史记》就对子贡评价非常高,唐代追封子贡为“黎侯”,宋代则加封子贡为“黎公”,明代则称为“先贤端木子”,这个“子”,就和孔子的“子”一样的地位了。
所以,要说榜样的话,我们后世的孩子,显然应该学子贡,可千万别去学那皓首穷经而无用的颜回啊!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
根据题主的分析--孔子不喜欢子贡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说子贡“君子不器”
如照字面翻成白话就很好笑了——孔子说:“君子不是东西。”提到这个思想,我常说我们中国人实在了不起,各个懂得哲学,尤其骂人的时候更是如此。譬如说:“你是什么东西?”拿哲学来讲,我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因为人的生命究竟怎么回事,还搞不清楚嘛!所以真不知道我是什么东西。
但孔子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样样懂。“不器”就是并不成为某一个定型的人,一个为政的人,就要上下古今中外无所不通。从表面上看,一个很好的大政治家,好像一个很好的演员,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当演工友的时候,就是规规矩矩扫地倒茶,当演大官的时候,温温和和就是作官,干哪一行就是哪一行。“君子不器”这个学问,就是成功了真正的通才,否则只有变成专才、专家。所以君子不器放在《为政》篇,就是说明为政在这方面的道理,换句话说:“允文允武”,也便是“君子不器”的说明。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2.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看见老师评论了三个同学,自己忍不住了,突然起来发问,老师!你看我怎么样?孔子对他说,你是个东西。我们曾经提到过,中国人骂人的习惯,往往会说你是什么“东西”?人要构成一个东西,可也真不容易,等于说你有什么名堂?我自己想想,的确什么名堂都没有,只会吹牛。可是在这里孔子等于说子贡,你已经成了一个典型了。子贡又再问,那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孔子说,你是个瑚琏。“瑚琏”是古代的玉器,这个玉器,还不是民间普通老百姓可用的。是古代用来供于庙堂之上的,相当于中央政府、皇宫的布置,摆在上面,非常精洁庄严。为什么呢?它是“高”、“贵”、“清”的象征。子贡形成这种精神的典型,未免有点太高、太贵、太清了。古代要在国家有大典的时候,才请出瑚琏来亮一下相。平常的时候,只好锁在柜子里藏起来,保护起来。
一天,同学拿了张钞票说:“好脏,要当心细菌。”我说:“这就是人生哲学的写照。”人如果拿了一张新钞票,喜欢它,总想多保留些时候;旧的钞票,先拿来用掉,所以钞票越破旧越容易流通。同样道理,好的东西深藏不露,保存起来。子贡就是这样一个被存起来,保护起来的人物。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孔子自己父母之国——鲁国——有难,孔子想要自己出马解决,同学们劝孔子,您老人家不要去,让我们出去替国家办外交。孔子说,自己国家的事,不能不管了,还是要去。后来子贡来了说,老师!我去。孔子立刻答应由子贡去。子贡是政治、经济、外交、工商,样样皆通的大通才。国际上走一趟,游说诸侯,就把鲁国稳定下来了。我们知道吴越之战等等大战争,最后的决战,是子贡挑起来的。子贡为什么要把战争挑起来?因为齐国要打鲁国,他就吴齐之战开始,一路挑下来,把越、晋也挑动了,这么一来,于是鲁国就泰然无事。他才具之高,本事之大,于此可见。但是后面还会讲到子贡“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后来他官不想当,什么都不想做,专门去做生意,而且做生意总发财,孔子晚年的生活好像都靠他照应的。子贡这个人就是豪迈慷慨,什么都不能拘束他,但是他绝不骄傲。所以孔子说他形成了高、贵、清的风格。对低下的事情不屑去做,就成了这“瑚琏”的典型了。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来,孔子还是非常欣赏子贡的,认为子贡是个通才,样样行,平时不能随便露出来,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关键时刻拿出来,有大用场,所以子贡救过孔子,救过自己的祖国鲁国,试问这样的弟子,哪一位老师能不喜欢呢?
“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这是颜回死了,孔子非常伤心的话,因为颜回在所有的弟子中,是最足以传孔门学问的。现在他死了,孔子学问的继承人,也将成问题。难得有像颜回这样可以传道的人了,所以孔子说“天丧予!天丧予!”
-----摘自南怀瑾《论语别裁》
综上孔门心学讲究的是学问,学问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众弟子中颜回,学问最好,子贡是通才,做事发挥的最好,都是孔子非常看重的弟子。圣贤不是虚名,应该仔细体会才能知道其中精髓。本人才疏学浅,多引用南师的评论,望君满意。
孔子不喜欢子贡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子贡擅作主张赎释奴隶的事情。按照鲁国当时的规定法则,如果有人从邻近的国家赎回被掳走作了奴仆的鲁国公民。是可以申请从鲁国国库里支取赎金的。
但是,子贡赎回了奴仆后,认为自己资金尚可富足,就没有接受申请的赎金公费。这本来就是一件好事,可以看出子贡的善心及大量,但是老师孔子知道这件事以后,非但没有夸奖子贡,反而是劈头盖脸的把子贡骂了一通。子贡的做法,让以后赎回同胞的人再要赔偿的时候就可能会受到大家的讥讽,子贡好心办了件坏事。
扩展资料
子贡一生爱好学习。他是孔子门下的优秀学生之一,他经常会和孔子讨论问题,虽然经常会被孔子反驳,但是,他依然很热忠于和孔子的讨论。
子贡十分尊重孔子,别人问他孔子是从什么地方学习的,他说,老师可以从任何地方学习到知识,而且就连别人觉得不好的方面,老师都可以学习到好的东西。总之,在子贡的眼中,孔子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他可以发现别人难以发现或者是不会发现的事物。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
正子贡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众所周知,但孔子并不喜欢他,甚至可以说是很讨厌他。子贡之所以不讨孔子喜欢,大概有一点就是他太过偏激。孔子的品性追求有五个字:温、良、恭、俭、让。
一言以蔽之,约莫就是中庸了。正如叔孙武叔诽谤孔子时子贡回敬他的:他贤如丘陵而可逾,夫子如日月不可逾。这比喻确然可以接受,孔子高度他人无可企及,可他后来又来了一句:多见其不知量也。
注意事项
子贡,原名端木赐,是春秋卫国人,商人世家。不过在春秋时期,经商并不入流,是被人看不起的行当,所以子贡25岁的时候,听说大名鼎鼎的孔子到卫国招生,他就赶紧背了十条腊肉去见孔子,也想“学而仕”。
子贡和别的学生不一样。比如颜回,颜回对孔子说的话言听计从,视孔子为偶像,因此无论孔子走到哪里,他都跟到哪里。子贡虽然也听孔子讲课,但他还要兼顾着生意,所以他和孔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
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多,但子贡在孔子那里的问题特别多,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意思是说孔子上课的时候,子贡的问题最多,总是对孔子的话表示疑问,并会举例子摆事实,于是孔子生气了,说他:“君子不器”。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受到过楚昭王的邀请,当他和他的学生走到陈、蔡两国的边境时,陈、蔡两国的高层认为孔子是个贤人,若是为楚昭王所用,一定会对陈、蔡两国不利,于是派兵将他们困在边境。
边境既无粮食也无饮水,环境很恶劣,跟随孔子的学生很多饿得站不起来,子贡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为老师解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端木赐
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孔子为什么说子贡来晚了、孔子为什么不喜欢子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