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26键输入法时,经常一按就按俩”“一不小心就会点到广告”“很多功能用不明白”…… 现如今,“银发族”正加速融入网络社会,互联网适老化改造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如何破解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如何进一步激发老年人上网、用网需求的活力,成为一道复杂的社会议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全社会的治理、服务效能,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中也包括了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不擅长甚至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熟悉智能终端各应用、程序操作,让不少老年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尴尬和不便,这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心中的畏难情绪。比如,中央民族大学一项调研报告就显示,仅有1.18%和13.24%的受访者表示对“老年模式”的使用“非常了解”,“比较熟悉,经常使用”;67.5%和58.3%的老人认为上网时的字号、字间距不符合他们的生理状况,难以看清文字。这些数据或多或少反映出老年群体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困境”。
技术发展的大潮难以阻挡。当智能网联时代不期而至,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积极融入。从商场超市到地摊小铺的扫码支付;电子医保卡、电子驾照从手机里可以随时随地调取;点餐、网购、递送等“一键操作”……这些实实在在的便利,同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触网”、热情尝试。
不可否认,对便利生活有着更大需求的老年群体,可能也是对硬件更新、软件迭代适应速度更慢的那部分群体。一方面,字体显示大小、有无语音播放功能等成为一道看得见的门槛,挡住了不少老年用户;另一方面,出于本能的畏难情绪,或是因为得不到耐心指导而生出的畏惧心理,也成为一道看不见的门槛。比如,调研数据就显示:47.75%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太愿意学习新应用软件;很多受访者拒绝接触“非必需”软件。从中也可以看出,虽然还未接触,尚未有过使用体验,不少老年人便已“不愿意学习”或“拒绝接触”。
事实上,对于消除“看得见的门槛”,破除“数字鸿沟”的工作,有关部门陆续出台措施,正加大力度推进。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等工作目标;2021年工信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产品丰富多样和服务方便可及,提升互联网应用无障碍化普及率等。新应用、新程序如何易学习、好上手、方便用,在这些文件中,从“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到“畅通家人、亲友、家庭签约医生等代老年人预约挂号的渠道”等等,提出诸多涉及有关部门、应用开发企业、基层服务人员等各相关方的具体举措,凝聚了握指成拳的多方合力。与此同时,化解老年人内心中对不熟悉、不擅长事物的畏惧心理,可能是一道更重要也更难的课题。而求解这道课题,离不开老年人身边家人、友人、街坊邻居等的热心、耐心、包容心,离不开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鼓励、助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的友好氛围。
技术进步同样为老年群体开启了一扇拥抱便捷便利生活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们走进这扇门,分享数字红利、时代红利,尽享更幸福的晚年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