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什么人,以及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谁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是什么关系?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的儿子,所以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成吉思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先是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在1206年成为“成吉思汗”,然后南征北战,为灭金与西夏奠定了基础。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他完成了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心愿,登位后毁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后人也称忽必烈是元朝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由于忽必烈长期居住在中原,任用汉人,推行汉法,改变了蒙古人的游牧传统。他重用汉人,仿效汉制建立元朝,基本保留了宋朝的官员体制,对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的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扩展资料:
1227年,成吉思汗过世了。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嘱,第三个儿子窝阔台继承为可汗,第四个儿子托雷担任监国。窝阔台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汗位。两年后,托雷的长子蒙哥被选为了可汗。而蒙哥之后,就是忽必烈当上可汗。
1264年,忽必烈把蒙古国号改为“大元”。忽必烈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他平定了李憻及乃颜、海都叛乱,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忽必烈像他的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也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元史》中这样记录: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1294年正月,忽必烈在大都病逝。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什么人,游牧文明首个全球化体系的尝试
有朋友经常会问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什么人,答案很简单,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蒙元帝国的创始者。本名铁木真,孛儿只斤氏,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族,元朝追上庙号太祖。在蒙语中,“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颂扬他和海洋一样伟大。生于1162年,卒于1227年8月25日。
忽必烈,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是元朝的开创者,被蒙古人尊为“薛禅汗”,同时他又是蒙古的第五任可汗。他是拖雷的第四子,而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幼子也是第四子。生于1215年9月23日,卒于1294年2月18日。
1206年,成吉思汗进位蒙古帝国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 历史 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吉思汗和其子孙建立的蒙元帝国包括中国本土的元朝、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和境外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其疆域东起朝鲜半岛,西到巴尔干地区,北起西伯利亚,南到中南半岛,总面积约三千万平方公里,征服的版图涵盖了今天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和三十多亿人口,包括中华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罗马文明的世界诸多古国,在蒙元帝国的征服面前都不堪一击。
1995年12月31日成吉思汗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评选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这个结论是依据“人类文明史上第二个1000年(1000—1999年)中,何人缩小了地球、拉近了世界”的标准而产生的。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在40多年时间里连续发动一系列西征战争,建立起庞大的蒙元帝国,将东方和西方连为一体,“千年第一人”当之无愧。
为什么蒙古人在这几十年间征服的土地和人民,比罗马人花了四百年时间征服的还要多。
成吉思汗曾问长子孛儿只斤·术赤,人生何者最乐?孛儿只斤·术赤以春日走马飞鹰出猎为最乐作答 。成吉思汗则说,不然,战胜敌人,夺其所有,见其亲人流泪,纳其妻女才是人生之最乐。
成吉思汗并不认为这种夸张的描写就是对他的贬损,这是他通过文人之笔传播恐惧的有效方法,蒙古人是在利用恐怖宣传来加速征服。
作为把战争当作生产的游牧民族来说,成吉思汗把抢劫和毁灭作为国策,出于森林游猎民族视天下财物如同猎物的天性。
在森林部落中,抢劫等同于狩猎,具有正当性。成吉思汗的部落原居于西伯利亚北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处,属于森林蒙古人,文明程度不及草原蒙古人,每到猎物匮乏的年份他们就会越出草原抢劫异族,这种以劫掠为生的生活方式一直被视为野蛮的行径。
其实这不是野蛮,而是狩猎民族的天性使然。森林蒙古人对异族发起战斗并不是真正的战争,也不是出于世仇,目标是货物而不是杀人。他们因此有更迅捷的行动,更精明的思维和更勇猛的斗志。
如何统治这个庞大的蒙元帝国,它的政治基础是什么。我们可以对比成吉思汗的《 巴泐 渚纳誓约》与美国的《五月花号公约》(THE MAYFLOWER COMPACT)得到启示。
1203年,成吉思汗和汪罕争权,汪罕捕杀他,亲戚都背弃了他,他逃避到巴泐渚纳湖,身边只剩十九人,大家奔命至巴泐渚纳湖岸,此时出现了一匹野马,精疲力竭的人们得以杀之果腹,吃完野马肉后,成吉思汗高举装有巴泐渚纳浑水的革囊,以水代酒,向勇士们致敬,他对部下的忠诚表示感谢,并且誓言永不忘却。这就是著名的《巴泐渚纳誓约》。
这一事件对蒙古人极具象征意义。当时,11世纪的戈壁草原还没有统一的蒙古民族,很多小的部落散居于此,血缘关系是最高 社会 准则,血缘越近,关系越近。而这十九个人来自九个不同的部落,既有基督徒(聂斯脱里派)和萨满教徒,也有穆斯林和佛教徒。按照传统的习惯是无法形成联盟,而成吉思汗的誓言和行动打破了这种约束。
成吉思汗与他的兄弟们的《巴泐渚纳誓约》是建立在互相承诺和互相忠诚基础之上的,而这种承诺和忠诚是超越血缘关系、种族区分及宗教信仰。
从此,没有一位得力干将抛弃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也从未惩处或伤害过任何一名得力干将。在 历史 上的伟大国王和征服者们中,这项忠贞的记录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来看美国的《五月花号公约》: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英国3桅盖伦大帆船向美洲陆地靠近。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在靠岸之前,船上102名新移民中的41名成年男子签署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 这份公约成为美国日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
《五月花号公约》在此开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 社会 结构,这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暗示了许多民主的信念。这是美国 历史 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此公约对美国的影响贯穿了从签订之始到如今,它是美国建国的奠基,也是现在美国信仰自由、法律等的根本原因。
《巴泐渚纳誓约》与《五月花号公约》在精神和内涵上是相同的,这是建立在个人选择和互相承诺基础之上的、体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关系在成吉思汗部众中成为一种新型共同体的象征,这最终将作为蒙古帝国内部统一的基础,处于支配地位。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建立蒙古帝国的政治基础。
蒙元帝国全球化体系的尝试。由于《巴泐渚纳誓约》的巨大影响,蒙元帝国的统治者更多地采取务实的作风处理庞大帝国的各种关系,务实精神也使他们不在乎意识形态问题。 蒙元帝国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不树立意识形态偶像、不定思想罪、不将自己的制度强加于所有的臣民,如天文学是否符合《圣经》、书写是否符合文言规则、绘画是否需要阿訇(Ahong)的赞同都没有关系,他们只强制实行技术、农业知识和国际新规范,打破当地精英对思想观念的垄断。
蒙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宗教呈现多元化,正是蒙元帝国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甚且优容礼遇之,极大地促进了宗教的传播与发展。例如在元朝疆域,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喇嘛教、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与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蒙古人何以能够如此呢?显然这与蒙元帝国兴起之初技术落后、没有文化优越感的包袱相关。
当时的中国、波斯和阿拉伯国家都是文化和技术发达的地区,尽管彼此之间有商贸往来,但各自文化的传统藩篱也有阻碍新技术和新观念传播的作用,比如蒙元时代之前,印刷术、纸币、火器、自由贸易、外交豁免权等只在个别区域存在,是蒙元帝国予以推广使之构成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基础。 蒙元时代出现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前所未有的,这和现代美国的兴起颇有些类似,值得思考。
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元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形成了联邦体制的政体。
成吉思汗最终认可了文明世界的价值体系,不以武力来征服世界。 成吉思汗在长期的征服过程中,他的目标也由早先的抢劫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了建立世界统一帝国的使命感 。成吉思汗告诉其子孙,他最重要的教训就是战胜一支军队不等于征服一个国家,你只能通过赢得民心的方式来征服。
忽必烈接受和理解了爷爷成吉思汗的教诲,不再以开疆辟土为唯一的目标。1271年至元八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现北京)为首都。
忽必烈的 历史 功绩在于他接受了汉文化。 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忽必烈在元朝建立了一套比宋律更温和、更人道的刑法体系,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因此,忽必烈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马可·波罗将忽必烈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称赞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并认为这是“彼实有权被此名”。
马克思指出: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 历史 规律。
恩格斯曾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同化,而且大部分还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从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并入主中原统一中国,中国的有关史实证明马克思和恩格斯论断的正确性。
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什么人?
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爷爷,忽必烈的父亲孛儿只斤·拖雷是成吉思汗的第四子。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1294年),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
扩展资料
忽必烈为政举措:忽必烈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
在位期间,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如董文炳(忽必烈称其为董大)、刘秉忠、张弘范等,任命色目大臣阿合马掌管国家财政。
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如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他设立“司农司”、“劝农司”等专管农业的机构,以劝农成绩作为考核官吏的主要标准,并令人编辑《农桑辑要》于至元二十三年颁行全国。
成吉思汗为政举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忽必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
关于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什么人和成吉思汗是忽必烈的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