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杜甫的三吏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杜甫的三吏有哪三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他的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同时,也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饱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憎恶之情。
诗人用老翁自诉自叹、慰人亦即自慰的独白语气展开描写,着重表现人物时而沉重忧愤、时而旷达释然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多变的情思基调,决定了全诗的结构层次,让诗显得更为严谨整饬,情节跌宕起伏。
扩展资料
新安吏创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元年冬,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旋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乘胜率军进击,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即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叛军,局势十分可喜。
然而昏庸的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诸军不设统帅,只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使诸军不相统属,又兼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遂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镇守。
安庆绪、史思明几乎重又占领洛阳。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石壕吏创作背景: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肃宗皇帝猜疑,任用阉宦,致使指挥权不统一,处处掣肘,被史思明援兵肆意牵制,最终在交战中因惊惧而全军溃败,为百姓造成一场更大的灾祸。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杜甫的“三吏”和“三别”,分别指的是什么作品?
杜甫的“三史”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是指《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是五言古诗,也是杜甫叙事诗的代表作。
创作背景
“三史三别”的创作皆与安史之乱有关。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变,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当时杜甫虽然身有官职,但好在因为官小没有被牵连囚禁,不过却也因战乱而颠沛流离,而在混乱的时局中,杜甫依旧关注着局势。
公元759年,邺城之战爆发,唐军被安庆绪叛军打败,杜甫此时正在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了战争带来的巨大伤害,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杜甫内心复杂,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三史三别”。
三史三别大致内容
《新安吏》主要写的是军队抓丁的事件,通过描写未成年男子的强行被征,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时也通过描写骨肉分离的场景,进一步写出了安史之乱所带来的苦难。此外,杜甫还在诗中进行了劝慰,是因为他知道抓丁源自国家正在经历苦难,无论哪方,都深深地牵动着杜甫的心,所以也显露出他的矛盾心理。
《石壕吏》主要写了石壕吏乘夜捉人,连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妇也要被抓服役的故事。这件事是当时杜甫投宿石壕村亲眼所见的,全篇句句叙事,却有着极强的情绪感染力。杜甫在诗中有着明显的偏向性,流露出极大的同情以及对官吏残暴的斥责。
《潼关吏》主要写的是潼关天险,通过潼关吏之口,描写潼关关防险峻以及士卒修筑的辛劳,最后提到曾经失败的桃林一战,有吸取教训、好好坚守的教导和鼓舞之情。
《新婚别》中描写了一位新娘子的独白,写她刚和丈夫成婚,第二天却马上要和丈夫分别,心中悲痛难忍,但想到丈夫赶赴战场是与保卫家国息息相关的,于是又鼓励丈夫,由此展现出一个深明大义、善良坚毅的女性形象,并通过新娘之口发出爱国号召。
《无家别》以第一视角写了一个邺城败后还乡的人,主人公回到家后却发现家徒四壁,连一个亲人都没有,无家可归已是凄惨,他却又马上被重新征用,孑然一身,无人送别。
《垂老别》描写的是一对老夫妻惜别的场景。战火逼近,老翁已是暮年,骨瘦如柴,官府却仍要他上战场,老翁只得扔掉拐杖,和老妻抱头哭泣分别。杜甫在最后让老翁以自诉自叹的独白,来刻画了一个性情倔强、心中又百感交集的人物形象。
作品意旨
三史三别是杜甫极为优秀的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他以广阔的视角和真实生动的画面描写,展现了连年战乱之下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现状。
杜甫选取本应被保护的弱者为描写对象,将各种人间的惨剧一一渲染而出,流露出深切同情,深刻揭示了统治者残酷压榨百姓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对统治者无能的讽刺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控诉,同时也展现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强烈关怀。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一组反应战争残酷,民间疾苦的组诗,成于安史之乱中。时唐玄宗出逃,叛军占领长安。杜甫听说唐肃宗自立,便寻访追随,结果被叛军俘获,不过由于原来在朝中官位太低,所以并没有羁押他,只是将他禁足于长安城内。
这段日子,被称为杜甫陷贼时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等一些悲惨困苦的诗便出于此时。第二年,郭子仪大军压城,杜甫便找了个机会跑了出去,到凤翔找到了唐肃宗。乱世出忠臣,唐肃宗看他衣衫褴褛,面露一脸忠诚的菜色,便授官左拾遗。
没过两天好日子,唐肃宗开始清理玄宗派到身边的钉子——房琯。杜甫同学毫无政治思想觉悟,看不到背后的深意,为房琯仗义执言。唐肃宗本来就和他不大熟,正好拿他开刀,直接将他贬到华州当司马。
这一组诗应该就是出自杜甫回老家探亲后赴华州上任途中。其时为758年,战乱已经两年。郭子仪收复长安和洛阳,和李光弼、王思礼等九节度使以二十万兵力在邺城(今河南安阳)包围了安庆绪(安禄山次子)叛军,眼见胜利在望。然而唐肃宗李亨对郭子仪、李光弼等领兵并不信任,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
各路兵力没有统帅,阵容混乱,士气低落,两军相持到第二年春天,史思明援军至,唐军大败。郭子仪退保东都洛阳,其余各节度使逃归各自领地。
这一战之后,官军散亡,兵员亟待补充。于是朝廷下令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石壕,潼关,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组诗。
这首《新安吏》是杜甫在新安看到征兵,觉得小县城哪里还有什么壮丁,引发了和新安吏的对话,得知已经有命令开始征召“中男”(18-22岁)的青年入伍了。再问中男太弱小,何以守城,新安吏就懒得搭理他了。
后面几句大致是感叹小兵入伍,同时由于杜甫本身是朝廷官员,所以对朝廷和军队有美化的地方(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最后一句就是“送行不用哭的那么惨,郭子仪就像你们的父兄一样会照顾你们的”。
这里虽然知道征兵很惨,但还是有些积极的心态在里面的。
可到了石壕就不一样了。
在新安还是征兵、送兵,在石壕就是抓丁了。杜甫借宿老夫妻家的三个儿子都在守安阳,刚刚死了一个,朝廷又来抓丁。老头翻墙跑了,老妪为了保护儿媳妇和孙自愿充数去军中劳役。
这首诗简单易懂,没什么难理解的。只是注意最后一句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是杜甫天明上路,和跑了又回来的老头告别,老妪已经被拉走了。老头可能以为只抓男丁,所以跑了,结果没想到让老妪被抓走了。
相对这两首诗来说,《潼关吏》则表现了潼关守军的坚韧不拔、英勇沉着。毕竟潼关是前线,更是长安城最后的屏障。当年哥舒翰丢了潼关,唐玄宗立马往西逃跑入川。所以《潼关吏》最后两句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就是很明白的提醒守军不要再犯哥舒翰当年的错误。
三吏是杜甫在行程中见到的代表朝廷的三种官吏形象。
而三别则是描绘了老百姓在服役离别时的三种情境,基于看到、听到而想象出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则完全是站在了老百姓的角度,描述了民众既知晓家国大义,又苦不堪言的生活,是兵马乱世的真实写照。
“诗史”之名,正由此而来。
昨晚新婚燕尔,今早就要出征了。这是以新婚女子的口气写的一首诗,虽然极尽哀怨,恨不得生死相随,但在后面几句就提到女子去军中多有不便,她一定在家中不再收拾打扮,安心等着夫君回来的心思。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形象。
世事虽然很艰难,但是不乏正能量。
这个就有点惨了。当兵的打了仗回家,连家都没有了。结果县吏知道他回来了,又征召他去操练,无家可回,现在连告别的家都没有了。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人活在世上却无家可别,这老百姓可怎么当?这里不但有对兵乱和抓丁的控诉,还上升到整个劳动人民的生存问题。真是乱世人不如太平犬啊。
这首诗写的和《石壕吏》相反,是老翁应招出征,老妻哭倒在路上。老翁壮志犹存,而且子孙全部阵亡了,觉得自己也无所谓了。但是到最后一刻,真的要离老妻而去,而且明白知道此去再不能相见时,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肝肠寸断,不能自已。
三吏三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人的身份,对诗人在乱世中的见闻进行了仔细的记录,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表达了诗人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这份民情记录,堪称诗史。
这分忧民情怀,堪称诗圣。
(囿于问答篇幅,我们只对组诗作大意解释。毕竟这一组诗都是很长的古风,甚至每一篇都可以单独赏析。)
杜甫的《三吏》指什么?
杜甫一生深察人民的疾苦,其作品也多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其《三吏》、《三别》就是其中的名篇。
《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指的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
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
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
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
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一作却)见骨,
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
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
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
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
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
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
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
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
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
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
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
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
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
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
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
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
慎勿学哥舒!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孙有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一作固)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一作致此)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关于杜甫的三吏是什么和杜甫的三吏有哪三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