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徐福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英】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当天,联合国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3年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消息传出后,印度媒体和民众对此进行热烈讨论。有人认为,这份报告预示印度的“大国梦”即将实现,也有人开始严肃分析,人口爆炸将给印带来更多机会,还是更多挑战。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与印度民众讨论时发现,他们对本国人口问题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人多力量大”,对印度人口增长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曾在中国留学的印度青年巴特拉说,印度各邦之间发展不均衡,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多数农村居民可能希望人口多一些,这样就有更多劳动力耕作。相较之下,多数城市居民希望未来印度的人口能少一些,这样有限的资源才够用。在比哈尔邦一所大学任职的库马尔教授对记者说,印度不同宗教信仰的民众,对生育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另外一些人,特别是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精英阶层,则提出“人口贵多,但更贵精”这一看法。他们表示,这里的“精”不是指精英,而是指接受过基础教育、掌握一定技能的劳动者。曾在北方邦政府工作的退休公务员库马尔表示,单凭人口数量决定经济优势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他举例说,印度官方统计的无家可归者数量是170万,而民间统计的数量几乎是官方数据的8倍多,达到1400万,“抛开‘政治正确’不谈,他们很难被定义为能带来红利的人口”。
印度总理莫迪经常在演讲中提到该国的人口红利,将之视为促进国家发展的动力。有观点认为,其实印度的人口红利窗口早在2005年、2006年前后就已开启。新德里影响力与政策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辛格表示,印度的人口红利期预计可以持续到2055年前后。从理论上讲,如果印度对人口红利运用得当,那么会在2020年至2040年迎来发展黄金期。
然而“人口红利”作为一种概念,并不会自动转化为经济发展。印度班加罗尔大学教授马奈斯基此前在与《环球时报》记者探讨这一话题时,将人口红利描述为一种机会,“它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只是一个概念”。在马奈斯基看来,这些条件包括但不仅限于较高的人口身体素质和受教育程度、熟练劳动力在人口中的占比、相对成熟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足以吸纳劳动力的大型产业。他强调,上述大部分条件应在人口红利窗口打开前就具备,而不是等到窗口期到来或处在人口红利上行期才着手去打造。
根据印媒统计,全印度只有约3%的劳动力接受过工业联合会认证的正规职业技能培训。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劳动力只能从事相对简单的劳动,否则他们在专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可能不符合出厂标准,而且也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有中国投资者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此前在印度中部和南部投资建设了两个工厂,主要生产手机等智能设备的周边产品,但在当地很难招到熟练技工,特别是懂英语的熟练技工,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招一些受过基础教育的年轻人从头培训。
今年4月,印度工业联合会发布报告大谈“印度如何利用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增长”,但该机构也不得不隔空警告政府,如果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如果劳动力不具备从事相应工作的技能,那么所谓人口红利就会转化为人口负担。日前,印度启动“烈火之路”征兵改革计划,青年人对此抗议最为激烈,究其原因就是该计划动了他们通过参军来实现曲线就业的“蛋糕”。这说明,即使拥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但当他们失去就业途径时,就随时可能变成通过暴力表达不满的人群。
在印度人口增长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包括各邦人口结构不均衡等。根据印度统计部门的预测,如果按照当前青年人口与老年人口增长率建模计算,喀拉拉、泰米尔纳德等邦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36年超过青年人口。
据印度《那加兰邦邮报》日前报道,印度将在明年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这并不令人羡慕,因为它的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4%,而居住着世界17.7%以上的人口。人口大增将给印度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并对印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构成挑战。印度News18新闻网将该国的人口问题放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思考,认为如果不能将增长的人口引导至预期方向,或出现生活基础设施条件迅速恶化、社会物质基础难以为继等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