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有人比上海援青干部更理解“上果洛”这个词的含义。“上”,指的是位置,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多米,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果洛是海拔最高且经济最落后的地方;“上”也是一个动词,是唯有自己一次次坐车11个小时,翻越了数个4000米以上的山口,从西宁“颠”到果洛,才能明白的感受。
“上”字里还饱含着一份深情。近日,30名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将完成任务载誉回来,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们被当地人亲切地唤作“上海青”,倒过来就是“青海上”,这本身就是一份缘分,而现在“上海青”更成为 “上海亲”,援青工作就像一座桥梁,把上海与果洛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两地情谊日益深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变“输血”为“造血”
这段时间,果洛班玛县江日堂羊肚菌产业基地里的羊肚菌进入收获期,和野生羊肚菌相比,这里种出来的羊肚菌个头均匀、长相标致,算是食用菌里的“帅哥”。
班玛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独特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合羊肚菌等低温食用菌的生长。但野生羊肚菌产量不高,运气好时,当地藏民一个上午跑三十亩林地,也只能采到三五十个羊肚菌。
“有没有可能种出羊肚菌?”三年前,刚到果洛不久,上海援青干部们就有了这样一个设想。不同于市面上羊肚菌通常在2、3月上市,果洛的羊肚菌生长期在5至7月,呈现反季节生长特征,如果能种出来,或许能成为加快富民强县的突破口。2019年,援青干部找到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经过该所的一系列技术攻关后,2020年6月当地羊肚菌人工试种成功,鲜羊肚菌亩产可达200公斤以上,在全国范围首次创造了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先例。
小范围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2021年,上海投资援建资金1200万元,围绕羊肚菌这一高原特色菌种产业,打造班玛县江日堂羊肚菌产业基地,包括食用菌大棚42座、生产车间、库房等,占地100亩。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企业前来投资,已有上海相关公司在青海投资注册农业科技公司,专门负责产业基地的运营,去年,该公司为基地所在的班玛县江日堂乡多日麻村村民分红30万元。“以前种青稞每亩只有1500元收入,现在拿出土地调整种植结构,就能分到一万多元。”村民们喜出望外。
羊肚菌的种植成功让当地看到了发展的方向。目前,班玛的一些林场和藏雪茶基地已经在开展林下羊肚菌栽培试验,还有的村民找到援青干部,希望能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在相关政策引导下,班玛县食用菌产业预计在未来3年内,复合增长率可达15%,成为助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把“金钥匙”。
展开全文
上海援青从“输血”转变为“造血”,其关键点在于构建高原特色产业链条。在过去三年,上海援青干部帮忙建设农牧产品交易大厅、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发动成立果洛州产业发展公益联盟、制定农牧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贴费管理办法,深挖果洛的资源禀赋,将其转化为产业资源,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牧区各方面进步,让农牧民的收入持续增加。
解决人才紧缺难题
班玛县杜柯河林场工人才旺不知道羊肚菌怎么种,但他知道有问题找“陈博士”就对了。去年“陈博士”曾手把手教他翻土、播种、记录温度,即便“陈博士”回上海了,当遇到难题时,只要在微信群里发一张照片、一个问题,“陈博士”很快就能给出解决方案。
“陈博士”是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专家陈辉,作为柔性引进的上海市农科院2名博士生之一,他的任务是为果洛当地发展羊肚菌生产提供生产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除了食用菌人才,果洛当地还柔性引进北京长庚医院董家鸿院士团队,以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及手术带教、麻醉带教、影像诊断(技术)带教、教学查房及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果洛州当地医疗技术上水平;柔性引进中福会学前教育专家以调查研究、现场指导、幼师培养、管理培训、交流座谈、示范课堂等方式,提升果洛学前教育系统整体教科研水平。
这一柔性引进人才计划源于上海援青干部参与制定的果洛州《关于首届“智汇三江源·助力新青海”签约人才项目经费使用方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确定不同经费支持标准,目前已引进人才项目30项,引进各类人才68名。
人才紧缺仍然是对口支援工作最大的瓶颈。在过去三年,一方面,援青干部制定智力支援系列行动计划,以“传帮带培”模式,协助组织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挂职、进修、培训,重点推动中小学教师集中培训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跟岗培训。另一方面,援青干部也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首次利用援青资金面向社会招聘有资质的医务、教师人员,目前已有258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岗,有效缓解了果洛基层教师、医生紧缺的问题。
“果洛的基层教师存在结构性紧缺。” 上海市第四批援青干部联络组组长、果洛藏族自治州副州长冯志勇介绍,调研中,他们发现因财政有限,果洛的教师、医生编制紧缺,难以吸引优质的教师、医生,为此,上海援青团队尝试利用援青资金招聘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和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市场化机制吸引人才。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为乡镇卫生院招聘的一批医生已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作用。
在过去三年,上海援青干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发挥上海人才、智力资源丰富完备的优势,加大各类人才“订单式”培养规模,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形成了内培外引、内外循环的智力帮扶格局和人才引进模式,为果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各方面人才基础。
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创新的做法也被应用在队伍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中。在果洛,上海援青干部都熟悉“钉钉”消息的声音,这是因为上海援青团队依托钉钉平台针对援青项目专门开发应用,将项目管理与日常管理整合于一个平台,集成了项目监管、任务管理、事项报批、健康监测等20多项功能,与全体援青干部人才手机、PC等终端无缝对接。
有了这套系统支持,相关数据、项目进度一目了然。进入管理系统,首页即可看到年度上海援青项目总数、项目开工率、项目完工率、年度总资金数、上海已到位资金、已执行资金、资金执行率、资金结余等数据,并按区域、类别、性质、进度状态等维度展示项目数量分布及项目资金分布,全面掌握援青项目综合概况。同时,该系统还可根据年度项目起止时间及每月月报进度情况进行自动分析,将项目分为进度正常、进度滞后、严重滞后三种情况,实时赋予绿、黄、红三色灯进行监管,选择区域后,可直观掌握各县和州直各部门项目进度。
以班玛联络小组为例,小组每月至少两次深入工地一线,实地检查施工进展情况,并现场进行“钉钉”系统项目打卡。同时,对全年项目进行任务分解,科学合理划分时间节点,制定“挂图作战”表,每月25日前各建设单位如实上报。对项目滞后的单位开“小灶”,分析问题原因,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及时赶上计划进度,确保年度项目任务顺利完成。截至目前,这套管理系统已录入项目262个,报送月报1430次,记录现场打卡信息526条,录入储备项目163个。
援青项目涉及的领域多、地域广,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制度+科技”推动了援青项目管理水平逐年提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