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操姓怎么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操姓怎么读一声还是四声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我姓“操”那请问百家信里有姓氏"操"吗?还有操氏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
姓氏起源: 1、操姓人是曹操的后代,当年司马氏追杀曹操后裔,曹操之子曹休携亲眷避难逃到江西波阳新义一带,改以曹操之名操为姓,延续至今.操姓曾是望族.宋代文豪苏轼还为操姓族谱写过序言. 2、操姓早在汉朝就有见于史册,是关于一位名为操乘的人的记载, 3.操姓现在分布很广.安徽,浙江,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广西,台湾地区均有操姓后人. 4..近代操氏的著名人物是安徽怀宁人操震球.他是我国杰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挚友和事业合作者,为小庄师范的建立者和运作者之一,曾任陶先生创立的湖湘师范的校长.陶行知先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就是送给操先生的.操先生是我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系. 5.当代较为知名的操姓后人有时尚杂志的编辑主任操婧.毕业于日本东京文化女子大学,服装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加入时尚杂志社,任《时尚伊人》时装美容编辑,后升为主任编辑;2001年任《时尚中国时装》编辑部主任。具有很强的创意和策划能力,有较强的文字功底。采访过多位国际著名设计师,是国内最优秀的时装编辑之一。曾在北京服装学院任教,并有在国际著名时装企业的工作经验。 操姓曾是望族.宋代文豪苏轼还为操姓族谱写过序言.操姓人要记住,我们身上流着枭雄的血,要发奋使操姓声名远扬. 公元616年,操天成又名操师乞,江西波阳人,隋末揭竿起义,占领了南方很大一块地方,曾经称王.这个在二十四史中的隋史里都有记载. 祖宗遗训“天下操姓一家人。”操女不嫁曹郎,操郎不娶曹女。 迁徙分布
操姓现在分布很广。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江西、河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均有操姓后人。非准确统计全国约有操姓10万余人。操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有:安徽潜山、怀宁,河南鹿邑县玄武镇操庄行政村(约2000余人),浙江嵊州市长乐镇(约有2000余人)、金华、开化县,湖北武汉新洲(约有1000多人)、鄂州、应城、蕲春、随州,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陕西汉中西乡县三花石,重庆长寿(约有4~5千人)。历代名人
1、隋朝操天成。据二十四史中的隋史记载,操天成又名操师乞,江西波阳人。隋末,公元616年,揭竿起义,攻陷豫章郡,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 他的名字已被收录于《中国历代帝王辞典》,彪炳青史,为操氏赢得永远的荣誉。
2、操姓曾是望族。据操氏家谱初卷记载,北宋的苏轼,明朝的刘基、宗正等历史名人,均为其族谱作过谱序
3、近代操氏著名人物:安徽怀宁人操震球,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我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陶行知先生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和马牛羊鸡犬豕作朋友,对稻寂麦黍稷下工夫”就是送给他的。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教育系,晚年曾在张劲夫力劝下出任陶行知研究会会长
4、当代较为知名的操姓后人:操学诚,现任团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毕业于安徽桐城高中;操婧杂志编辑主任,2001年任《时尚中国时装》编辑部主任,国内最优秀的时装编辑之一;操凤琴,著名记者(参考消息报社);操声国,青年山水画家 溯源路线图(望各地操姓后人提供族谱资料)
鄱阳郡操姓:曹操-----......进贤县文峰览溪操姓,安徽潜山、怀宁操姓,浙江嵊州市长乐镇操姓,浙江金华操姓,河南鹿邑操姓。
妙荣公(明初饶湖镇总)-----安徽潜山、怀宁操姓
安徽潜山操姓-----......天高公-----浙江嵊州市长乐镇操姓
万陵公(宋真宗时进土)-----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操姓
天成公-----------江西景德镇浮梁县、乐平市,波阳县等约10000人
其他
操姓人要记住,我们是曹操的后人,我们身上流着枭雄的血,要发奋使操姓声名远扬。
祖宗遗训“天下操姓一家人。”
姓操的由来是哪里呢?
操氏来源以前流传两种说法:来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经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操姓是曹操后裔或曹操谪孙改曹姓操的说法不对。
查阅二十四史,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的操氏历史人物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操师乞。
1、《隋书》卷四,帝纪第四,炀帝杨广(下)记载:"(大业十二年)十二月癸未,鄱阳贼操天成举兵反,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乙酉,以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开府义同三司、行左翊卫大将军。壬辰,鄱阳人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攻陷九江、庐陵郡。唐公破甄翟而于西河,虏男女数千口。"
2、《旧唐书》卷五十六,列传第六记载:"林士弘者,饶州鄱阳人也。大业十二年,与其乡人操师乞起为群盗。师乞自号元兴王,攻陷豫章郡而据之,以士弘为大将军。隋遣持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师讨之,师乞中矢而死。士弘代董其众,复与子翊大战于彭蠡湖,隋师败绩,子翊死之。士弘大振,兵至十余万。"
3、《新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二记载:"林士弘,饶州鄱阳人。隋季与乡人操师乞起为盗。师乞自号元兴王,建元天成,大业十二年据豫章,以士弘为大将军。隋遣治书侍御史刘子翊讨贼,射杀师乞,而士弘收其众,复战彭蠡,子翊败,死之。遂大振,众十余万,据虔州,自号南越王。"
这三本史书记载的都是公元616年发生的同一件事,但记载中除《隋书》外,其他记载都作"师乞",从无作"天成"者,而《新唐书》中却又把年号记为"建元天成",这是怎么回事?历史学家的记载,只是从表相上记载了这段历史,而恰恰是这样的误记,吻合上了《操氏宗谱》上的操姓始祖的历史。再看看下面一段正史史料:
[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隋纪七,炀帝大业十二年(六一六)记载:"鄱阳贼帅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元始兴,攻陷豫章郡,以其乡人林士弘为大将军。诏治书侍御史刘子翊将兵讨之。师乞中流矢死,士弘代统其众,与子翊战于彭蠡湖,子翊败死。士弘兵大振,至十余万人。十二月,壬辰,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元太平;遂取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豪杰争杀隋守令,以郡县应之。其地北自九江,南及番禺,皆为所有。"多么清晰明了:"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元始兴。"师乞不叫天成,师乞年号始兴也不是天成。
《操氏宗谱》中有操姓始祖天成的画像并附有赞曰,看天成公画像说明是皇帝尊像,身穿祥云龙袍。赞曰:"位尊兮,亚帝;爵重兮,诸侯;功烈兮,称职;发祥兮,九州;远不可追兮,绍公于始,辟昆仑兮,绵亘其何收。"操师乞在起义战斗中中流矢死,未能称帝,显然师乞不是天成,天成是师乞的祖上。天成是亚帝、诸侯,史书上有记载吗?
《南史》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一记载:
(萧渊)朗弟明字靖通,少被武帝亲爱,封贞阳侯。太清元年,为豫州刺史,百姓诣阙拜表,言其德政,树碑于州门内。及碑匠采石出自肥陵,明乃广营厨帐,多召人物,躬自率领牵至州。识者笑之,曰:"王自立碑,非州人也。"
武帝既纳侯景,大举北侵,使南康王会理总兵,明乃拜表求行。固请,乃许之。会理已至宿预,诏改以明代为都督水陆诸军趣彭城,大图进取。敕曰:"侯景志清邺、洛,以雪雠耻。其先率大军,随机抚定。汝等众军可止于寒山筑堰,引清水以灌彭城。大水一泛,孤城自殄,慎勿妄动。"明师次吕梁十八里,作寒山堰以灌彭城,水及于堞,不没者三板。魏遣将慕容绍宗赴救,明谋略不出,号令莫行。诸将每谘事,辄怒曰:"吾自临机制变,勿多言。"众乃各掠居人,明亦不能制,唯禁其一军无所侵掠。
绍宗至,决堰水,明命将救之,莫肯出。魏军转逼,人情大骇。胡贵孙谓赵伯超曰:"不战何待。"伯超惧不能对。贵孙乃入陈苦战,伯超拥众弗敢救,曰:"与战必败,不如全军早归。"乃使具良马,载其爱妾自随。贵孙遂没。伯超子威方将赴战,伯超惧其出,使人召之,遂相与南还。
明醉不能兴,众军大败,明见俘执。北人怀其不侵掠,谓之义王。及至魏,魏帝引见明及诸将帅,释其禁,送晋阳。勃海王高澄礼明甚重,谓曰:"先王与梁主和好十有馀年,闻彼礼佛文,常云奉为魏主并及先王,此甚是梁主厚意。不谓一朝失信,致此纷扰。"因欲与梁通和,使人以明书告武帝,方致书以慰高澄。
东魏除明散骑常侍。及闻社稷沦荡,哀泣不舍昼夜。魏平江陵,齐文宣使送明至梁,并前所获梁将湛海珍等皆听从明归。令上党王涣率众送之。是时太尉王僧辩、司空陈霸先在建康,推晋安王方智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承制置百官。涣军渐进,明与僧辩书求迎,僧辩不从。及涣破东关,斩裴之横,僧辩惧,乃纳明。于是梁舆东度,齐师北反。
明至,望朱雀门便长恸,迄至所止,道俗参问,皆以哭对之。及称尊号,改承圣四年(555年)为天成元年,大赦境内。以方智为太子,授王僧辩大司马,遣其子章驰到齐拜谢。齐遇明及僧辩使人,在馆供给宴会丰厚,一同武帝时使。及陈霸先袭杀僧辩,复奉晋安王,是为敬帝,而以明为太傅、建安王。报齐云:"僧辩阴谋篡逆,故诛之。"仍请称臣于齐,永为蕃国。齐遣行台司马恭及梁人盟于历阳。明年,齐人征明,霸先犹称蕃,将遣使送明,疽发背死。时王琳与霸先相抗,齐文宣遣兵纳永嘉王庄主梁祀,追谥明曰闵皇帝。
萧渊明去世后(556年),其子孙为了蔽朝廷及家族纷乱,以萧渊明的年号天成元年为改姓起点,此乃江山易主,天子改姓。随后萧渊明子孙们举家迁移至江西一带隐居起来,最后在鄱阳僻乡野岭建庭院,办乡学、习武、农耕繁衍生息。操师乞公元616年举兵反隋,距公元556年整整60年,天成公去世前的哀叹:"辟昆仑兮,绵亘其何收",他的儿孙们未曾忘却。隋朝末年,社会大乱,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操师乞便以其祖爷爷"天成"的影响力,打着祖爷爷"天成"的旗号,自称元兴王,和同乡林士弘发动起义。史书记载与《操氏宗谱》完全吻合!
折叠迁徙分布
操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有:江西鄱阳县金盘岭新义村、楼下村(2000余人),银宝湖操家村(2000多人),田畈街镇七甲操家村,谢家滩镇西山畈操家,响水滩乡达田畈操家(500人),枧田街操家。江西乐平市塔前镇兰桥村、月湖村(1500余人),安徽潜山、怀宁、芜湖市、安庆市,河南鹿邑县玄武镇操庄行政村(约2000余人),浙江嵊州市长乐镇(约有2000余人)、金华、开化县,湖北武汉新洲(约有1000多人)、鄂州、应城、蕲春、随州,江西进贤县文峰览溪,陕西汉中西乡县三花石,重庆长寿(约有4~5千人)。
折叠编辑本段传统文化
折叠郡望堂号
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蕲春县操氏祖先牌位上书写有谯国郡。此段记载为误记,应予以从宗谱中删除"谯国"!
鄱阳郡:本为春秋楚之番邑,秦朝时期置番县。西汉时期改名为番阳,三国时期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辖境为今江西省东北部地区。其地的东部和东南部紧邻浙江、福建省,西部和西南部毗邻九江、南昌、抚州、鹰潭市,北部连接安徽省环接景德镇市。治所在今江西省鄱阳县一带地区,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下辖信州区和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峰、弋阳、余干、鄱阳、万年、婺源十县,代管德兴市。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翕州。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三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两道。宋朝时期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都阳郡,隶江南东路。元朝时期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清朝事情沿明制。民国初期主属豫章道、浔阳道。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1949年属上饶、乐平二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十六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二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1957年鄱阳县更名为波阳县。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二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2000年撤销上饶地区,设立地级上饶市,原县级上饶市境置信州区。2003年波阳县名恢复为鄱阳县。以前,洞庭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后被人为破坏,湖面剧减,而今鄱阳湖成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周围有许多奇峰异洞,密林幽谷,是著名的游览胜地。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元至元三十年(癸巳,公元1293年)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明沿元制,明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十一世。清朝时期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民国十三年(甲子,公元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隶属驻马店地区。
堂号
谯国堂:以望立堂。(为误记,应更正!)
鄱阳堂:以望立堂,亦称番邑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亦称蔡州堂、汝宁堂。
敦伦堂:蕲春操氏七修宗谱中记载。
善庆堂:新洲操氏九修宗谱中记载
折叠家谱文献
谯国郡操氏族谱,著者待考,在唐朝初年编撰。操氏曾是历史望族。据操氏家谱初卷记载,北宋朝的苏轼、明朝的刘基、宗正等历史名人均为其族谱作过谱序,沿下历代均有重修。(为误记,应更正!)
江苏潜阳操氏五修宗谱,(清)操存等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安徽潜山操氏宗谱六册,著者待考,唐朝初年始编,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潜山市博物馆、上海市操伟民处(残本)。
安徽怀宁操氏族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太极村操氏祠堂。
安徽繁昌操氏家谱,著者待考,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繁昌县新港镇操氏祠堂。
浙江操氏宗谱,(民国)操震球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惇叙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西进贤操氏宗谱八卷,(民国)操龙保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进贤县文峰乡览溪村操洁根处。注:有宋朝大儒朱熹、明朝解元刘伯燮及民国私立临川平民小学校长汤茗孙等分别作序。
湖北操氏宗谱,(民国)操光黄、操松山续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黄林乡左河村。
折叠字辈排行
1、怀宁分支:
儒兴振文广,子世云致希;启思明道显,国运建鸿基;
礼乐昭先泽,诗书焕祖光;家声永茂盛,万代福绵长。
儒兴振文广,子世云致希;启思明道显,国用建宏基;
礼乐昭先泽,同敦一本传;运开英俊集,福衍万枝全。
2、潜山分支:
文仕永重贵,清高胜祖宗;德宏天庆远,世大家声隆;
瑞应昌明会,和调景象雍;美行传上国,福衍万年同;
立志承朝恩,中华炳千荣;仁义少可学,百际茂长春。
3、蕲春分支:
一天成英光,有德宗自昌;忠和时泰顺,延永启贤良;
善述先人志,诗书礼义昆;欲求枝叶茂,滋字在根生。
4、重庆市分支:
经尚思贤良,崇儒重道传;登基期世治,汇聚及春还;
手系唯陈一,垂基孜冉绵;敦成能启后,体时可承仙。
5、武汉分支:
宣深永皇,兴复延熙;大一天文,景韶中国;士逢朝盛,儒茂典德。
6、鄱阳分支:
添成才万浩,正大守忠真;制学希贤哲,贴留度尔更。
7、武汉新洲分支:
全养元本,敦尚贤良;文能光国,发贵明江。
8、
世泰继元戎,文德国秀丰;英才宗盛典,俊杰乐时雍。
9、
文国中诚,斐可良应;永登孝友,鹤穆鸾兴。
10、重庆市分支:
节清单长玉,守维文国忠;臣斐可良应,永登和睦同。
11、荆州分支:
超文望龙,世士作述;光明正大,忠孝传家;原谅遵守,富贵荣华;
子行德健,启立道远;国强民乐,自律衎衍。
12、南昌进贤分支:
从来传家业,为诗与礼先;诒谋须启后,裔德必光前;
翘企孚明旦,仰思学圣贤;若能持此意,世泽定绵延。
13、繁昌分支:
上中下元,翼道克传;仕兴世守,绍圣希贤。
14、浠水分支:
子行修永仁,三明希舜郁;士宗映定新,长必振家声。
操姓真正的来历是什么
来源
源于子姓,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
操姓子姓,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因侯景之乱,南梁武帝萧衍死于皇宫,萧氏兄弟间为夺皇权勾结北朝(东魏、西魏)势力,相互残杀,最终导致南梁灭亡。萧渊明儿侄等一批萧氏后人为避祸(躲避于江西鄱阳)而改姓。此支操氏被称为操氏正宗,为避祸曾谎称是曹操后人(当时曹操被人们所称赞)。操师乞为此支的代表人物。鄱阳操氏来源于此
操什么意思?
操cāo 部首笔画 部首:扌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6 五笔86:RKKS 五笔98:RKKS 仓颉:QRRD 笔顺编号:1212512512511234 四角号码:5609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4CD
1. 拿,抓在手里:~刀。~觚(手持木简,指写诗作文)。~管(执笔,指写作)。~刀必割(喻不失时机,要当机立断)。 2. 控制、掌握:~舟。~纵。 3. 从事:~心。~办。~作。~持。~劳。~之过急。 4. 体力的锻炼,军事的训练:~练。~场。~演。上~。 5.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讲话:他~一口闽南音。 6. 行为,品行:~行。~守。 7. 姓。
〈动〉 1. (形声。从手,( sào)声。本义:拿着,握在手里) 2. 同本义 [grasp;hold] 操,把持也。——《说文》 操右契。——《礼记·曲礼》 不学操缦。——《礼记·学记》 盖以操之为巳蹙矣。——《公羊传·庄公三十年》 操蛇之神闻之。——《列子·汤问》 大王来何操?——《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可操左券;同室操戈(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操刀(持刀;执刀) 4. 引申为掌握 [control;operate] 操杀生之柄。——《韩非子·定法》 5. 又如:操券(有把握成功);操总(掌握要领) 6.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说话 [speak]。如:操广东话;操日语 7. 驾驶 [steer]。如:操舟(驾驶船舶);操船 8. 从事 [take up]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聊斋志异·促织》 9. 又如:操职(任事);操切从事(做事急躁) 10. 做[事],行动 [act;do;be engaged in]。如:操办 11. 操练 [drill] 操千曲而后晓声。——《文心雕龙·知音》 12. 又如:出操(出去操练) 13. 弹奏 [play] (孔明)凭栏而坐,焚香操琴。——《三国演义》 14. 又如:操琴;操鼓;操弦(弹奏) 〈名〉 1. 品行;德行 [conduct] 夫何执操之不固。——《楚辞·谬谏》。注:“志也。” 虽贾人,有贤操。——《汉书·张汤传》 2. 又如:操尚(品行志节);操学(操行与学问)
1. 操办 cāobàn [make arrangements] 操持办理 没钱,怎么给桂英操办婚事? 2. 操场 cāochǎng (1) [playground;sports ground]∶供体育锻炼用的场地 (2) [drill ground]∶供军事训练用的场地 3. 操持 cāochí [moral character] 操守、立身处世的原则 4. 操持 cāochi [handle;manage] 料理;操办 操持家务 5. 操典 cāodiǎn [drill book (manual,regulation)] 操练军队的规范典籍 6. 操舵 cāoduò [steer] 掌握船舵,指引行进方向 7. 操劳 cāoláo (1) [work hard]∶辛苦地劳动 妈妈终年为田里活操劳 发明家们伏案操劳 (2) [look after]∶费心照料 这事请您多操劳 8. 操练 cāoliàn [drill;practice] 操演训练 操练队列 9. 操坪 cāopíng [drill ground]〈方〉∶军事训练或体育锻练的广场 10. 操切 cāoqiè [hastily;rashly;overhasty] 做事过于急躁 勇猛操切之夫 11. 操切 cāoqiè [force] 胁迫 操切百姓 12. 操神 cāoshén [look after;take care;tax one’s mind] 操心,费神 整天为孩子操神 13. 操守 cāoshǒu [moral character (integrity)] 平素的品行 14. 操心 cāoxīn [worry about;take pains] 费心;劳神 一直为你操心的人 15. 操行 cāoxíng [behavior or conduct of a student] 操守 16. 操演 cāoyǎn [drill;demonstration] 集训演练 操演方队 17. 操之过急 cāozhī-guòjí [act precipitately;act with undue haste;carry sth.too far] 办事心情急切,急于求成 一步一步来,不要操之过急 18. 操纵 cāozòng (1) [control;command;operate]∶控制、开动机器或仪器等 操纵电气设备 (2) [manipulate;maneurve;rig]∶把持;支配 操纵军阀打仗 立法机关操纵国家政策 19. 操作 cāozuò [labor] 劳动;劳作 20. 操作 cāozuò [operate;manipulate;handle;manage] 按规范和要领操纵动作 操作规程 需要细心的操作,以防冲垮 21. 操作规程 cāozuòguīchéng [operating rules] 具体劳作所遵循的规范、程序和要领 电工操作规程 消防操作规程 22. 操作台 cāozuòtái [control board;pulpit] 工作人员用的工作台
1.to grasp
操 ·康熙笔画:17 ·部外笔画:13 《唐韵》七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仓刀切,𠀤草平声。《说文》把持也。《礼·曲礼》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左传·襄三十一年》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前汉·贡禹传》勇猛能操切百姓者。《注》操,持也。切,刻也。 又姓。明嘉靖给事中操守经,江西浮梁人。 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七到切,音糙。所守也,持念也。《前汉·张汤传》汤客田甲有贤操。《注》所执持之志行也。《后汉·赵熹传》熹少有节操。 又风调曰操。《南史·袁粲传》?#91;整有风操。 又琴曲也。《后汉·曹褒传》乐诗曲操,以俟君子。《注》《刘向·别录》曰:君子因雅琴以致思,其道闭塞,悲愁而作者,名其曲曰操。言遇灾害,不失其操也。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操 把持也。从手喿声。七刀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把持也。把者、握也。操重读之曰节操、曰琴操。皆去声。从手。喿声。七刀切。二部。
姓氏·
虽然操姓不在《百家姓》之内,但这个姓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个名门望族。北宋的苏轼、明朝的刘基等历史名人,均为操氏族谱作过谱序。 根据考证,操姓有两个起源,其中之一就是曹操谪孙曹休为了逃避晋朝司马氏的追杀,举家逃往鄱阳郡新义(今江西省鄱阳县),并以曹操之名为姓,改曹姓为操姓。至今,操姓人中依然口耳相传着“操女不嫁曹氏,操郎不娶曹女”就是因为曹、操两姓原是一家的缘故。 而操姓的另一个起源据说始自周武王姬发之后代、昭考公第十三子之第二十七代子孙,因此人在当时社会地位崇高,并对孔子出的《漪兰操》一书独解其妙,世人恭称其为琴操家,他的后人始以操为姓。 在历史洪流中,操姓名人辈出,比如说隋朝末年揭竿起义,攻陷豫章郡,自号元兴王,建元始兴的操天成,他的名字已被收录于《中国历代帝王辞典》。 而近代著名教育家、我国实践教育理论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者操震球先生同样也是操姓名人。 cà n ㄘㄢ 击鼓的音调。通“掺”。(见辞源第二卷1318页)
望采纳~
操姓怎么样?
操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它的起源民间有三个流言:1、来源于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盘庚给大夫所封官职,属于帝王赐姓为氏。2、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后代,属于以职业技能名称为氏。3、操姓为曹操后裔。尽管操姓人氏如大海中的沙砾,星散分布于全国各地,彼此不相识,但是各地的祖训却几乎不约而同:天下操姓是一家。另一条代代相传的祖训是:操女不嫁曹家郎,操郎不娶曹氏女。千年来,这条祖训得到了严格的遵守,查阅操氏族谱,未曾见过操氏与曹氏之间的联姻。目前操氏全国仅有十万余人。尽管人数较少,但是分布较广,江西、上海、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浙江、山西、陕西、四川、重庆、贵州、福建和湖南等省市都有散居分布。
关于操姓怎么读和操姓怎么读一声还是四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