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过年大家也看到了!
急着回来急着走,急着走亲戚急着会客,急着工作,急着生活!
所以现在的年味没有年味也就可以理解了。
而回首往事,把时间的指针回拔到三十多年前的农村,过年真是有意思。
那时候过年有一种心情叫
慢慢的等待,慢慢的预热,慢慢的享受与回味,慢慢的沉浸在其中。
同庆又同乐,好玩又好吃,
给我们的感觉满满的仪式感,好像过个年浑身都在积聚着力量。
其实真正的过年在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民间称为“小年”。
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北方过小年是在腊月二十三,不过听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
在童年的时候,小年就预示着农村小学校里开始放寒假了,而且这也是一年之中非常冷的时候,那时候的农村天寒地冻,河塘里冻上了厚厚的一层,上面大人小孩都在玩,到处充满了玩笑。
回到家里,你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过年气氛,村里偶尔有淘气孩子不时放上几只“豆结茬”,就是那种可捏在手里放的小红鞭炮,甚至有的孩子还专门拿来炸冰块,炸冻土等,有时候弄了一身的泥水还是照样开心。而这一声声的鞭炮,声声都在催开着新春的大门,让我们每个村里的人都融了进来。
过年就意味着要准备大量过年的物品,蒸的,炸的,煮的,用的,既是吃的也有穿的,这时候,我身上已经穿上了母亲做的新棉袄,对我们来说,过年最喜欢的就是各种吃的,而此时的父母就在不停地准备着这些东西。
小年这一天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之后,父亲开始在院子里劈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准备工作,以后几天,不管是蒸煮炸炒,都需要大量的木材,普通的麦杆火力不够,劈柴的时候,偶尔我和哥哥也会上去参与一下,还没劈几天,手已经不听使唤了,没办法,还是者父亲来,对他来说,过年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高兴着呢!
而母亲此时正在西屋的厨房里和面,准备蒸笼,马上要开始蒸馍、蒸包子,在我们这里过年的馒头、包子要一次性蒸完,一般一次要蒸一缸,可以吃到元宵节,所以蒸笼都是好几层的那种,通常都是几家一起用,今天你家蒸,明天我家蒸。
快到中午的时间,暖阳给大地带来些温暖,父亲已经劈好了柴,此时正在晾晒刚从集市上买来的海带,豆皮等,往日用来挂衣报的晒绳上,现在挂的都是各种过年的干货,这也是一种年味。
中午吃完饭,馒头开蒸,父亲他们在烧锅,姐姐在帮母亲一起包包子,妹妹给父亲递木头,灶里的火非常旺,旁边灶王爷的新像已经请过来了,再贴上“福”字和“一家之主”的横批,三支香和刚蒸出来的馒头供给他,以保来年全家人的丰收和幸福。
做馒头的蒸笼里向外面冒着大量的蒸气,小小厨房的顶上全是白白的气体,甚至从门口向外溢出来,这个气体里有浓浓的馒头的香味,而且这个味道整个村子里都有,在我的印象里,这就是年味,这就是过年!
大约到了晚上八点多,所有的馒头和包子都蒸完了,母亲准备了好几个簸箕盛着,目的就晾干上面的气,以利于保存,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给每个馒头点上一个红点,好像在告诉我们,这样的馒头不一般。
这个时候我们少不得拿上一个包子,先尝一下馒头的美味,馒头里母亲还专门放了红枣,预示着日子甜到心里,不是每个都有,能吃到的代表好运气。包子是用萝卜、粉 丝和干菜做的,平时也吃,但总是感觉这时的馒头味道和平时的不一样,非常香,能吃出浓浓的年味!
小年之后,家里的活动就越来越多了,每一天都不一样,
每一天都预示着年的步伐正迎面走过来,
每一次仪式感的背后都预示着人们对于新年的期盼,
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
从小年这天起,年就预示着数不尽的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