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以及杜甫是杜工部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杜甫从来没在工部上过班,为什么他绰号叫做杜工部?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尊称为“诗圣”,这几年更是成了新世纪的“网红”。按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杜甫还有很多别的尊称,比如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杜工部”,杜甫本人的诗集也被称为《杜工部集》。
不过有意思的是,根据史书记载,杜甫一生中从来没有在大唐的工部上过班,“杜工部”完全是名不副实。既然如此,杜甫究竟是为什么会被后人称为“杜工部”呢?
从个人经历而言,杜甫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得意。早年由于奸臣李林甫嫉贤妒能,导致参加科举考试的杜甫没能当官,在长安当了近十年的“长漂”。“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被叛军俘虏,错过了成为唐肃宗“元从功臣”的机会。
经过多番打击,再加上对时局和社会黑暗的不满,杜甫最终决定辞去官职,在成都修建草堂隐居。而就是在成都隐居的时候,杜甫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贵人与知音——郑国公、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严武。
严武也是诗人,在《全唐诗》中有六首作品。特别是严武非常佩服杜甫的诗歌才华,与杜甫交往密切。两人之间经常以诗歌唱和,比如严武有诗《酬别杜二(杜甫)》,而杜甫也有《严中丞枉驾见过》、《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等作品。
于是杜甫进入严武的节度使幕府出任参谋,这也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有影响力的官职。当时由于制度原因,节度使幕府中的官员在名义上往往都挂一个中央官职的名号。杜甫也不例外,严武后来就表荐杜甫当上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检校工部员外郎”是杜甫一生中担任过的最大官职,因此后人便称杜甫为“杜工部”。但是杜甫这个“工部员外郎”是“检校”,是为了让严武好做人而设置的挂名官职而已,所以杜甫一辈子都没有在工部上过班。
杜甫为什么称为“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等,其来源如下:
1、杜工部
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2、杜少陵
杜甫曾居于京兆(长安)杜陵。杜陵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来是一片高地,潏、浐两河流经此地,汉代旧名“鸿固原”。宣帝少时好游于原上,他即帝位后,遂在此选择陵地,建造陵园,命名杜陵。杜陵东南十余里有小陵,是汉宣帝许后之陵,因规模比宣帝的杜陵小,故名少陵。杜甫常以"杜陵"表示其祖籍郡望,自号“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少陵”。
3、杜拾遗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4、老杜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扩展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为什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被称为杜拾遗和杜工部是因为杜甫担任过拾遗和工部这两个官职,被称为杜少陵是因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杜草堂是因为杜甫晚年隐居在一座草堂。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杜甫也被称为“杜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在四川奉节县。广德二年(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才又回到草堂,此前漂泊在外将近两年。严武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
扩展资料:
杜甫代表作品介绍:
一、《望岳》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全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译文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二、《登高》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1、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和杜少陵?
杜甫曾担任工部校检郎的官职,因此被世人称为“杜工部”;杜甫曾居住于长安城南的少陵附近,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世称杜少陵。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的主要成就: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关于杜甫为什么叫杜工部和杜甫是杜工部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