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老梁讲历史武则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梁讲武则天乾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郭沫若挖了明定陵,为何又要挖武则天墓?
- 2、老梁讲武则天墓地在哪 武则天墓地在咸阳市梁山
- 3、老梁说天下中说的什么佛是按武则天的模样做的?
- 4、老梁:说历史上最狠的几个女人
- 5、老梁观世界:武则天为什么会重用狄仁杰,原因
郭沫若挖了明定陵,为何又要挖武则天墓?
郭沫若是我国一代宗师级人物,各个方面都能伸一手,堪称“学术全垒打”。郭沫若诸多头衔中,有两个名号是“毁满天下,谤满天下”,分别是考古学与历史学。郭沫若在这两个领域内成就斐然,但也确实是留下了两个败笔:力主拆北京古城墙、挖掘明定陵。尤其是后者,造成了考古界的一大灾难。事实上,郭沫若在挖了明定陵后,还要挖武则天墓。为何郭沫若挖了明定陵还要挖武则天墓?老梁的说法,值得借鉴。
郭沫若作为史学家,他也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然了,在古籍书堆里考究历史很难有突破性进展,最好的办法就是挖皇帝陵墓。郭沫若的想法与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不谋而合,碰巧的是吴晗在明史研究领域是专家学者。他们最开始的打算是挖朱棣的墓,最后没有实现,退而求其次挖了明定陵,也就是万历的陵墓。
明定陵的挖掘过程,相当的暴力,挖掘就一些珍贵文物来不及保存,就随意摆放,结果导致国宝级文物迅速氧化失去了文物价值。最让人遗憾的是,万历皇帝的遗骸被一把火烧了。作为明定陵挖掘工作的主持者,郭沫若难辞其咎。不管怎么说,明定陵的挖掘工作确实是收获不少,有力佐证了一些历史研究论点。明定陵挖掘工作收尾之后,郭沫若又得知武则天墓地宫墓道入口被发现,这让他兴奋不已。作为书法家也作为考古学家,他没有理由不对《兰亭序》真迹心动。
加之郭沫若抛出了一个说法《兰亭序》原文并不是王羲之所写,并且从头到尾都是假的。郭沫若与《兰亭序》难舍难分,就特别想挖掘乾陵。郭沫若先后两次申请挖掘武则天墓,都被打回来了。原因很简单,上级鉴于明定陵挖掘工作带来的灾难性破坏,便立下了“对于皇帝陵寝不主动挖掘”的基调,郭沫若挖武则天墓的想法也就被搁浅了。那么,郭沫若为何挖了明定陵还要又挖武则天墓?老梁的说法,值得借鉴。
老梁指出,在史学界有一种说法,那就是武则天墓中有《兰亭序》真迹的可能性相当之大,并且其他奇珍异宝不计其数。可是,老梁又指出武则天墓历史上遭到17次盗墓行径,最大规模的一次40万人都没挖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墓道入口不得而知。事实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史学界一致认为《兰亭序》在乾陵而非昭陵。由此可见,就不难理解郭沫若在得知武则天墓道入口被发现后,他那么兴奋的原因了。
郭沫若想要挖武则天墓的原因,老梁的说法值得借鉴。老梁口中所说《兰亭序》真迹在武则天墓中,这就是真正吸引郭沫若要挖武则天墓的原因所在。郭沫若在没有得知武则天墓地宫墓道入口之前,最大的心愿便是一睹《兰亭序》真迹风采。虽然说《兰亭序》真迹下落不明,可诸多史实都指向了武则天墓。
郭沫若最终也没能如愿挖武则天墓,倒是他挖武则天墓的初衷被搞得路人皆知。不管怎么说,《兰亭序》真迹下落已经成了个迷。郭沫若以“《兰亭序》在乾陵”为由挖掘乾陵,所冒的风险实在太大。明定陵挖掘殷鉴不远,幸亏郭沫若没挖武则天墓,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老梁讲武则天墓地在哪 武则天墓地在咸阳市梁山
1、武则天墓地在咸阳市梁山,墓名字为乾陵,乾陵位于一座唐朝墓葬群,其中不止下葬武则天,还有唐高宗李治和其他皇室成员。
2、武则天的墓地即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三公里的梁山上,为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3、在唐代都城长安西北方向约八十七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
4、1980年开始发掘工作,先后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老梁说天下中说的什么佛是按武则天的模样做的?
洛阳龙门石窟的主雕塑。
卢舍那大佛。
就是下图中中间那个最大的佛像。
(卢舍那大佛,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7.14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
老梁:说历史上最狠的几个女人
大概就是:妲己,发明炮烙这么狠毒的刑具;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雉,人彘就是她发明的;还有就是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女儿,逼自己的儿子让位;慈禧太后,荒淫无度,喜怒无常,把中国逼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形势。
老梁观世界:武则天为什么会重用狄仁杰,原因
武则天为什么会重用狄仁杰,原因?
狄仁杰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宰相,以睿智、善于断案著称,他一生经历了唐代三位著名的皇帝——唐太宗、唐高宗和女皇武则天.太宗贞观年间狄仁杰考中明经入仕,高宗时官声见于史书, 45岁前始终为“沧海遗珠”,其能力不为朝廷所重视,至武则天称天后后开始受到重用,并逐渐得到武后的信任和提拔,历任宁州刺史、冬官侍郎、充江南安抚使、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内史(即宰相)等职,成为武则天时期真正为武则天所倚重的大臣,武则天对他以“国老”相待,他去世后,武则天痛心疾首,称“朝堂空矣”.狄仁杰为什么会如此受到武则天的信任和重用呢?这得先从武则天说起。
武则天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其父武士彟曾对唐高祖、唐太宗反隋建唐鼎立相助,并与二人的私交甚好,武则天十四岁时,以貌美被太宗诏入内宫,封为才人.她在太宗身边一呆就是12年,虽未受到太宗的宠爱,但因长期在御书房侍奉文墨,接触皇家公文,故而学到了太宗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励精图治的风范和治国安邦的政治权变,这为她后来参与朝政、称帝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太宗晚年时,她因机缘巧合得与高宗相爱,在高宗即位后被高宗立为昭仪,一年后又被立为皇后.高宗身体多病,且患有眼疾,武则天因此得到了帮助高宗处理政务的机会,其政治才华由此得以施展,并得到了包括高宗在内的朝中大臣和百姓的认可.高宗死后,武则天几经波折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开创了武则天时代.
武则天虽然有卓越的政治才华,但是在唐朝初期,想要在政治舞台上施展手脚并不容易.当时世家大族的地位虽然较魏晋时期有所下降,但是整个社会对于个人的出身仍很看重,一般庶族地主想要在朝中立足尚且会遇到来自士族的巨大阻力,何况武则天不仅出身寒微,而且还是女子,想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立足于政治舞台,并位登九五,其所遇到的阻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她比一般的君主更需要能够倚重的具有良好品德和杰出才能且忠诚于自己的大臣.在这种情况下,狄仁杰受到武则天的倚重是必然的.
首先,狄仁杰具有刚正不阿、坚持原则、严于执法、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等美德,其立身处世必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且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具备了一个贤臣良相所应有的最可宝贵的品德.
中国古代历来有“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其天下”的说法.[1]在封建国家里,对皇帝能犯颜直谏是非常不容易的,这是因为一旦触怒了皇帝就有立即招来杀身之祸的可能.然而在认为皇帝所做的决定将会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狄仁杰会毫不考虑个人的安危,据理力争反对皇帝的决定.这在高宗时就已经展现出来.
高宗仪凤元年(674)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按罪当给予除名,但是,高宗对二人的行为很愤怒,特命杀之,狄仁杰反对,认为二人罪不致死,且处置朝中大臣应当按国家法令执行,而不应以皇帝个人的喜怒为宗旨,高宗虽然很不情愿,但仍为狄仁杰所说服,使权、范二人除名,流放于岭南.狄仁杰敢于犯言直谏,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在不久后,他被提拔为侍御史.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太学生王循之上表,乞假还乡,武则天亲自准其假.狄仁杰认为不妥,他说“臣闻君人者惟杀生之柄不假人,自余皆归之有司.故左、右丞,徒以下不句;左、右相,流以上乃判,为其渐贵故也.彼学生求假,丞、薄事耳,若天子为之发敕,则天下之事几敕可尽乎!必欲不违其愿,请普为立制而已.”[2]得到武则天的认可.
圣历三年(700)武则天“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反对,认为造大像是一件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的巨大工程,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劝武则天说“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并特书《谏造大像疏》予以阻止,武则天虽然好佛,仍然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遂罢其役”.
在狄仁杰任大理丞和侍御史时,为维护国家法度狄仁杰对唐高宗犯颜直谏,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狄仁杰仍保持着对皇帝面折廷争的作风,反对一切他认为有损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宋朝司马光在作《资治通鉴》时说“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平广记》评价他时说他“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由于遇到了对狄仁杰比较了解和信任的武则天执政,所以面折廷争不但没有给他带来杀身之祸,反而加大了他对社会的影响,成就了他的赫赫政绩.狄仁杰每次直谏必定是从维护国家法度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只要是对国家社稷有利的他都会坚持到底.
狄仁杰对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佞臣虽然勇于打击,决不手软,但是对于那些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同僚却一笑置之,不予追究.当官至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这样的高官后,武则天问狄仁杰“欲知谮卿者乎?” 狄仁杰说“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既不愿查得罪他的人,更不愿利用官职挟私报复,体现了他宽阔的胸襟.
正是这些美好的品质,使得武则天对于狄仁杰的人品非常认可,能够相信狄仁杰在处理政事时是真正地从国家大局出发,为百姓的利益着想,而不是考虑个人的私利,这一点对于武则天能够真正信任狄仁杰非常重要,这是以后狄仁杰在与武则天产生冲突时,武则天总能够从信任的角度出发,认可和重视狄仁杰的意见的根本.
其次,狄仁杰是武则天在政治上是志同道合者,而且在辅助武则天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赢得了武则天很高的信任.“大周革命,万物惟新”[5]这既是武则天的心声,也是狄仁杰的政见.国家需要能够坚定而正确地推行政令的能臣,对这样的能臣,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会不吝于高官厚禄,武则天也不例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狄仁杰所任官职共计18种,其中除了军事重任和被贬之官职外,其余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中央重职.
如武则天垂拱二年至三年(686-687,即武则天称帝第二年和第三年)狄仁杰被任命为冬官侍郎(即工部侍郎),工部是我国封建国家三省六部中的重要一部.此职因掌工程而涉及到对全国的民力使用和国家的工程开支.秦朝、隋朝两个朝代之所以民不聊生、起义四起,终至迅速灭亡,大兴土木便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见,狄仁杰所任官职的重要.
天授二年(691)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地官侍郎掌管土地和人民,判尚书为兼职尚书,凤阁鸾台即门下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实际上的宰相.
老梁讲历史武则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老梁讲武则天乾陵、老梁讲历史武则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