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空城计中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作为那个时代的顶级智慧的存在,但有其性格局限,最终功亏一篑。以下为网络搜集:
诸葛亮少时已有超出众人的才能,英杰霸者的器度,身高八尺(汉制,约今1.85米),容貌甚为俊伟,当时的人都十分奇异。
诸葛亮忠於主君,备受后世推崇。在受刘备托孤后,他一直对刘禅尽心尽力,做事都亲力亲为,忧公如家,《出师表》中表明心迹,直至最后令自己食少事烦,病死军中。诸葛亮在割据一方的政权中大权独揽十余年,但是既不敛财,也不谋任何私利或名位,一直只以兴复汉室为任。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诸葛亮曾上表说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顷田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给的,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下葬时挖一个洞,只要棺木能放进去便够,自己则只须穿平常的服装,不须其他配葬物。诸葛亮死后三十年,他的长子诸葛瞻、长孙诸葛尚一起在卫护蜀汉的战争中战死沙场。
诸葛亮在治政上更有突出的成绩,除在《隆中对》提出了刘备政权长期战略外交规划外,早期常为刘备足食足兵。等到他开始独掌蜀汉军政大权以后,则以「法」为根本,到后来在朝内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训诫各臣,而朝外亦民风朴实,赏罚分明,突出法制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极为罕见。他鼓励其他朝臣以集思广益的态度进谏,又敢於认错,在第一次北伐时,因误用与他最为亲密的马谡而失败,后上表自责,自贬降官,将马谡处死。《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的父亲因马谡兵败连坐被髡(髡刑:剃发),但是他对诸葛亮的评价却是“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构想,曾发明损益连弩(诸葛弩、元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阵图,直至唐代名将李靖仍十分推崇。
由于《三国演义》夸大了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方面的才能,近现代经常有彻底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观点。但是作为蜀汉十多年间的最高军事指挥和前线决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乱以外,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长期进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国,反而占得了魏国阴平、武都两个郡。其能力还是毋庸置疑的。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而近妖的乱世智者,同时也是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其人集忠臣与智者的形象于一身。诸葛亮具有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最终因积劳成疾而病逝。
诸葛亮的文学形象
后世对诸葛亮的了解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一书中,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几乎可以说是三国第一谋士,将周瑜活活气死,还让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演义》中一开头的诸葛亮是一个隐者的形象,隐居在襄阳隆中,后来在刘备三顾茅庐后,才终于出山。诸葛亮一开始并不被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张飞所看好,最后因火烧博望坡一役,诸葛亮显示出卓越的才智,让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
后来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由徐庶向刘备指引,后经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一开始并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火烧博望坡后关张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与周瑜合作但斗智斗勇火烧赤壁,并料到周瑜想要加害自己而预先让赵云驾小船来接应,回刘备营中后调遣关羽张飞赵云对曹操进行追击,策划出关羽华容道的典故。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用计袭取了周瑜马上就攻下的江陵,反攻荆州后识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计策,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临死说“既生瑜何生亮”。
刘备入川时折了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给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关羽失荆州后,假装生病来劝刘备称帝。刘备伐吴失败后托孤诸葛亮,并让刘禅及其两个弟弟刘永、刘理认诸葛亮为相父。
刘禅刚即皇帝位不久,曹魏司马懿用计安排五路大军进攻蜀汉,诸葛亮不出丞相府就将五路大军悉数平定。而后调兵遣将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但在火烧兀突骨时自觉杀伤太过有损寿命。
积蓄到足够的力量后,诸葛亮率军北伐,六出祁山,虽然颇有战果,但未能完成克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寿命临尽之前布七星灯阵续命,但被魏延无意中弄灭灯火,将平生所学传与姜维并定下计策后去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三、严于律己——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自贬三等。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他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五、谦恭待人——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名士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诸葛孔明,隆中对策,胸罗天下;联吴抗曹,识见独到;舌战群儒,唇枪舌剑,无可争辩;草船借箭,手段高明;空城设计,涉险不乱;七擒七纵,义薄云天;挥泪斩谡,法纪严明;辅佐幼主,尽忠守信,临终遗策,妙算无遗,死诸葛吓活仲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智、信、仁、勇、义五备俱全,自古至今,唯独亮一人!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227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
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师表》,是蜀建兴六年(228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
诸葛亮精通音律,喜欢操琴吟唱。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习凿齿《襄阳耆旧记》:“襄阳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瑟为《梁父吟》,因名此山为乐山。”
当然还有卧龙吟,真是千古绝唱,《中兴书目》记载:“《琴经》一卷,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弦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
谢希夷《琴论》也记有:“诸葛亮作《梁父吟》。”《舆地志》记载:“定军山武侯庙内有石琴一,拂之,声甚清越,相传武侯所遗。”从以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艺术成就。
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参考资料:诸葛亮-百度百科
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不贪权势。
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奴役。
二、不谋私利。
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
《诫子书》中,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
三、严于律己。
街亭之役,马谡违节,造成败局,但他主动承担责任:自贬三等。
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损。
四、知人善任。
他以宽广的胸怀,纯正的心灵,选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他不讲门第、资历,破格用人,大胆地授以要职,委以重任。何祗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为太守与李严同列。因此事他被誉为“是以西士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也。”
诸葛亮任蜀相时,为了广揽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筑招贤台。刘备死后,他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董允等,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董允、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无结党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团结了绝大多数人。
在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凡事做过好事的,就算你和诸葛亮不认识,诸葛亮知道也一定会奖赏你;凡事做过坏事的,就算你和诸葛亮是亲属,诸葛亮也会惩罚你”。诸葛亮就是这样严明执法,赏罚分明的。
五、谦恭待人。
若把诸葛亮同当时的名士孔融、祢衡等人相比,显然后者的声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和才智过人的周瑜、鲁肃、司马懿相比也略高一筹。诸葛亮无私无畏,谦虚谨慎,深思熟虑,卓识远见,善于博采众长,融化于胆识之中。
六、治蜀有方。
诸葛亮治蜀刑法颇严,他与法正等人制定法典《蜀科》,还拟出,《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科条。
诸葛亮促进了蜀地农业的发展。他很重视都江堰水利工程,创设“堰官”专职管理,采用以农养战、耕战结合的政策,解决军粮问题。诸葛亮对手工业也非常关注,恢复盐铁专营,并亲到现场视察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情况。并于城内设置“锦官”,专门管理。后世称成都为“锦官城”,即源此。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由于诸葛亮不仅是从征战的角度推动生产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从稳定人民生活着眼制定政策发展生产的,其结果蜀地是“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片繁荣安定景象。
七、勤政为民。
诸葛亮是位知其不可为之的英雄。他相信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在《隆中对》中即提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种信念贯穿于诸葛亮的一生,他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事必躬亲,受命以后,夙夜忧虑,振兴蜀汉,统一中国。
八、高风亮节。
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过分的名位与特权。李严为曾怂恿诸葛亮加九锡,加爵称王。诸葛亮并不为所动,严词拒绝:“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庭,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国家兴衰高于个人荣辱,不为权欲所惑,不为名利所累。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堪称中国历代忠臣良吏之典范。
综上所述,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 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跨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国方略。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国,执法必严,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贤;他审时度势,不断的调整内政外交政策;他重视农业生活,安抚流亡,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他亲率大军北伐,革新武器装备,发明了孔明灯和木牛流马等。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为中国历朝历代所推崇成为智慧的化身。
其实,诸葛亮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样聪明,罗贯中只是把他神化了。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关于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和空城计中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