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曾国藩家信文言文阅读答案,以及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六书
- 2、《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二十书
- 3、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 4、《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 5、文言文翻译: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十六书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廿七日 致祖父母书 第.78页-81页,
随书成长:这一封信写于1842年。4月27日,是写给祖父母的书信。
第一小节。他往家中寄的各种物品。
第二小节,他强调在外最重要的是平安。尤其交代了,在买东西的时候。不可以邀人同去买,这样反而有弊端。所谓做事的时候,主要靠自己,总以提高自己能力为主。
文中又写到,曾国藩将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寿材每年加漆,而且自己负担所有的银两。他强调,这种事情,万万不可从简。这是儿孙报答长辈最确实的事情。
这一段使我想到《孟子》中的一段话。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邑。
这一段大概的意思是
充虞问孟子道:“前些日子,先生命我负责做棺椁的事。当时先生忙碌,我不敢来求教先生,现在才有机会求教于先生。请问先生,棺木似乎太好了吧?”
孟子回答道:“上古时期,棺木的尺寸没有明确的规定;中古时期,明确规定棺木厚七寸,而椁木的厚度以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这样才能尽到孝心。因为受礼制约束,不能用上等木材做棺椁的,不能算是称心;因为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材做棺椁的,也不能算是称心。如果礼制允许,又有钱的话,古人都会用上等木材做棺椁,为什么我不能这样做呢?更何况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罢了,难道孝子之心就不能有这样的一点满足吗?我听人说: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节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从这一章的内容可以看出,孟 子非常重视丧葬之事。这是因为儒家一向提倡以“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悌”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而孝又被称为“百善之首”。这里与曾国藩有相类似之处。
通过这一章,孟子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在安葬父母的问题上,只要制度和经济两方面都允许,就应该尽力做到最好,正所谓“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注意到曾国藩在这个问题上正是传承了孟子这种精神,正如曾国藩在日记中所说,愿意终身私淑孟子。我们在孝这个字上更应该围绕着这一点向学习曾国藩。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丧葬是孝心的重要体现,如果有孝心的话,什么样的丧葬之礼都是符合孝道的要求的,否则,一旦失去了孝心,再丰厚的在葬礼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三节,与曾心斋银钱往来,种牛痘之事
第四节,与英国交战之事
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廿七日 致祖父母书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三月十一日发家信第四号,四月初十、廿三发第五号、第六号,后两号皆寄省城陈家,因寄有银参笔帖等物,待诸弟晋省时当面去接。
四月廿一日,接壬寅第二号家信,内祖父、父亲、叔父手书各一,两弟信并诗文俱收。伏读祖父手谕,字迹与早年相同,知精神较健,家中老幼平安。不胜欣幸!游子在外,最重惟平安二字。承叔父代办寿具,兄弟感恩,何以图报?湘潭带漆,必须多带。此物难辨真假,不可邀人去同买,反有奸弊。在省考试时,与朋友问看漆之法,多问则必能知一二。若临买时,向纸行邀人同去,则必吃亏。如不知看漆之法,则今年不必买太多,待明年讲究熟习,再买不迟。今年漆新寿具之时,祖父母寿具必须加漆。以后每年加漆一次,四具同加。约计每年漆钱多少,写信来京,孙付至省城甚易。此事万不可从俭,子孙所为报恩之处,惟此最为切实,其馀皆虚文也。孙意总以厚漆为主,由一层以加至数十层,愈厚愈坚,不必多用瓷灰、夏布等物,恐其与漆不相胶黏,历久而脱壳也。然此事孙未尝经历讲究,不知如何而后尽善。家中如何办法,望四弟详细写信告知,更望叔父教训诸弟经理。
家心斋兄去年临行时,言到县即送银廿八两至我家。孙因十叔所代之钱,恐家中年底难办,故向心斋通挪。因渠曾挪过孙的。今渠既未送来,则不必向渠借也。家中目下敷用不缺,此孙所第一放心者。孙在京已借银二百两。此地通挪甚易,故不甚窘迫,恐不能顾家耳。曾孙姊妹二人体甚好。四月廿三日已种牛痘。牛痘万无一失,系广东京官设局济活贫家婴儿,不取一钱。兹附回种法一张,敬呈慈览。湘潭、长沙皆有牛痘公局,可惜乡间无人知之。
英夷去年攻占浙江宁波府及定海、镇海两县,今年退出宁波,攻占乍浦,极可痛恨,京城人心安静如无事时,想不日可殄灭也。
孙谨禀。
《曾国藩家书》全书详解,第二十书
“刻意读书,点亮心灯”, 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引路人 【 53 闫松】打卡记录:
阅读时间:2019年7月8日星期一,共读第36天。
阅读原文:《曾国藩家书》卷一“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致父母书 第98-102页,上传朗读音频。
随书成长: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越来越远了。
在新的一周,我又拿起曾国藩家书,在心里,对自己暗暗说的话,一定要坚持下去,始终如一。
再举一个例子。
那天有一个人。说他也该回去对父母尽点孝心了,他说这话时是真有孝心,就像佛在眼前。回去以后,爸爸说:你怎么又回来那么晚!他看到爸爸那个脸色,实在不是味道,这一下与想回家孝顺那一念相比较,又变成佛在大殿了。爸爸再嘀嘀咕咕训他一顿,结果本来是想回来尽孝心,现在却到房间躺在床上睡了,那就是佛在西天了。(上面这段文字,抄自南怀瑾的一段话。)
佛法的道理与普通的心理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学习,做人,读书,立志,做事业,在父母面前等等都应该秉持始终如一的信念。
第1节告知父母,九弟已经南归回到家乡。自己为九弟在路上的情形十分担忧。并且交代为同乡,一个叫黄鉴的人安排一个女仆老妈。
第2节。写自己与谢果堂先生,脾气相投,临别依依难舍。谢国堂这个人,是曾国藩的同乡,而曾国藩就非常仰慕此人以及此人的父亲。上文已经说过的烧车御史的事情,是曾国藩仰慕此人的重要原因。
并且说与唐镜海,余岱青,谢国堂三人,都是惺惺相惜的朋友。这三个人与曾国藩在志趣上十分相投,在做人上也十分相似,所以他们互相砥砺学习。孔子说,独学则无友,孤陋则寡闻。所以,曾国藩的进步是与她身边的有着这样一群志趣相投的老师朋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古人非常重视对于朋友的选择。这几个人在学业上,尤其是在做人上与曾国藩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年纪上都比曾国藩大。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对于曾国藩有督促的作用。这些人对于曾国藩的为人也十分赞赏。也不断的向别人向皇帝介绍推荐曾国藩。
曾氏曾经反省检查自己对于朋友有三大过错:一是平日对朋友不信任不尊敬,自恃太过;二是当时一语不合,则愤怒不讲道理;三是争执之后,别人平和,自己反倒强悍而不近人情。
曾国藩对朋友,当然也有不近人情之时。但是他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的反思。以真诚之心对待朋友。不断自责,让自己对于自己不断的进行批评。这不是对朋友的苛责,而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做人上的不断进步。这样不断的要求自我,这样不断的对朋友劝诫。他的身边一定会有好的朋友。
与人相交,若都有曾氏这种雅量,何嫌不化?何隙不弥?
第3节。先写家中杂事。后半部分重点写,对于寿具应该怎样进行上漆,对于两个人不放心。恰恰表明了,他对于寿具十分重视,其孝心溢于言表。
道光二十二年八月十二日 致父母书
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八月初二日发第十号家信,内载九弟南旋事甚详,不审到否?九弟自七月十六出京,廿三即有信来京,嗣后在道上未发信来,刻下想已到樊城矣。不知道上果平安否,男实难放心。黄河决口百九十馀丈,在江南桃源县之北,为患较去年河南不过三分之一。逆夷在江南半月内无甚消息,大约和议已成。同县有黄鉴者,为口外宣化巡检。去年回家,在湘乡带一老妈来京。因使用不合,仍托人携带南归。现寄居男寓,求男代觅地方附回,途费则黄自出。
谢果堂先生已于八月初六出京,住京两月,与男极相投洽,临别依依难舍。同乡如唐镜海、俞岱青、谢果堂三前辈,皆老成典型,于男皆青眼相待。何子贞全家皆已来京。男妇及孙男女身体如常。
此次折差于七月十六在省起身,想父亲彼时尚在省城,不知何以无信?陈岱云家信言学院十六封门。四弟、六弟府考,渠亦不知。彭王姑墓志铭,九弟起程时,仓猝未及写。今写毕,又无便寄,求告知徵一表叔。正月十二所办寿具,不知已漆否?万不可用黄二漆匠。此人男深恶之,他亦不肯尽心也。彭宫五亦不可用,彼未学过,且太迟钝。
馀俟续禀。
男谨禀。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1.求以下曾国藩家书的翻译纪鸿纪泽:
今天派专人送家信,刚出发,又接到王辉四等人带来的四月初十的信件。你写的和澄叔写的各一封。借此知道了所有情况。你进来写的字都薄弱,没有骨力。字不够饱满,与你自身一贯不重视书法是一致的。你应当用油纸摹写颜真卿郭庙碑,柳公权琅琊碑,元秘塔碑,来改正你的毛病。每天留心把字写厚重饱满。不然字单薄,人的气质也变单薄轻浮了。人的气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难改。只有读书能变化气质。古代的精相法,也说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想求改变气质的办法,总需要先立下坚定的志向。就拿我生平来说。三十岁前最喜欢抽烟,片刻离不开。到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到今天没有再次抽过烟。四十六岁前,我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近五年很以为是一条改严格遵循的戒律。现在大事小事,我都能持之以恒。就这两件事可看出没什么事不能改变。你必须立志变得厚重。古代有金丹换骨的说法,我认为立志就是使人脱胎换骨的金丹。这是我的嘱咐。
2.曾国藩家书一则中“凡仕宦之家翻译:凡是当官的人家,由节俭到奢侈的生活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的日子艰难。你尚且年纪小,切记不可以贪爱奢华的事物,不可以懒惰成为习惯,无论大户人家或小户人家,官员、农民、工人、商人,勤劳苦干而节俭的没有不兴旺的,骄傲奢侈懒惰的没有不败光的。
你读书写字,都没不能间断,早上要早起,不要坠了你祖先一直相传下来的家风。我们叔辈父辈,都是黎明时段就起床了,你都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这些都是命里注定的,一半是人力而为,一半则听天行事。只有学习圣贤的作风,全都是你自己拿主意,跟天命没有关系。
我有学习成为圣贤的志向,年少时欠缺娴静的能力,直到现在仍然免不了有时会言语、行动儿戏。你应该端正你的举止,不要随便说话,则是人的德行的基石。
原句: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出自:曾国藩[近代]《曾国藩家书》。
扩展资料:
文章历史背景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
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
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今人可以《曾国藩家书》研究学习。它记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
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
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
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3.求曾国藩家书《字谕纪鸿儿》的译文译文字谕纪鸿儿: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
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劳习苦,既安乐又巨人节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农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怠倦,家业没有不衰败的。
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
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共恭谨的功夫,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由于打字实在是慢啊,这篇就打了两天,另一篇正在打,希望对你有用。
4.求曾国藩家书《字谕纪鸿儿》的译文译文
字谕纪鸿儿:
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劳习苦,既安乐又巨人节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农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怠倦,家业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共恭谨的功夫,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由于打字实在是慢啊,这篇就打了两天,另一篇正在打,希望对你有用。
5.曾国藩家书翻译从“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雪琴和沅弟之间的嫌隙已很深,短时间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沅弟所批的雪琴信稿,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当之处。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声音面貌方面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往往就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苦于自己不了解自己。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曾经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也常常给人难堪。”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简傲不敬,我就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自己吗?
我家正处鼎盛时刻;我又窃居将将相之位,沅弟统率的军队近两万人,季弟统率的军队四五千人,近代像这样情况的,曾经有过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次拜谢君恩,近世像老弟你的又曾经有几个人?太阳到中午便要西落了,‘月亮圆时意味着会缺,我家也正是圆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满了,那么人去刮平;人自满了,天就去刮平。”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霍氏盈满了,由魏相刮平,由宣帝刮平;诸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由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那就悔之晚了!
我家正在丰盈的时时际,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自己刮平的道理怎么讲?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有下手做的地方。沅弟过去对于银钱的收与支,往往不很慎重,朋发们讥笑你看轻你,那根子就在这里。以后应该不随便取分毫,不寄钱回家,不多送亲族,这是廉字工夫。谦字存在内心的别人不知道,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有四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事,一是书信,一是从属员。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并没有报告明白,自招三千人,这在别的统领是断断做不到的,在弟弟尚能做到,也还算顺手。而弟弟每次来信,索取帐棚、火药等物,经常带讽刺的词句,不平的话语,对愚兄写信还这样,那么给别人的书信就更可见一斑了。沅弟的仆人随员,很有气焰,脸色言语,与人应酬接触之时,我没有看见,而申夫曾经说过往年对他的语气,至今感到遗憾!以后宜在这西个方面痛加改正,这就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乏时,要默默的数一下当天有几件事操心,几件事费力,而更要努力去做,这是劳字的功夫。
我因名声太大、地位太高,经常害怕祖宗积累遗留给我辈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受殆尽,所以用劳、谦、廉三字,时刻警醒,也愿两位贤弟用以警醒,并且就用它们来刮平自己。
《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和翻译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 (3分)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③吾家亦盈时矣。
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
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 “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难遽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余忝窃将相 窃:谦词,私自,私下
C.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D.时时自惕 惕:勉励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项是
A.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 /拔剑撞而破之
B.不待天之来概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C.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D.余以名位太隆 /焉用亡郑以陪邻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3.下列各组中,均能体现曾国藩“修身自惕”的一项是
①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②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③吾家亦盈时矣。④吾与诸弟当设法自概之。⑤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 (1)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之远,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3分。“凡”“而”“其”各1分)
(2)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像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吗?(4分。“二者”“厉”“觉”“得无……乎”各1分)
(3)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3分。“概”“仍”“假”各1分)
解析:
【小题1】D(惕:警惕,谨慎小心)
【小题2】A(A连词,均表承接。B均为助词,取独/的。C均为连词,那么/转折。D均为连词,因为/来)
【小题3】c(①说明自知之难的现象。②是作者举他人不自知的例子。⑤是教导他弟弟的话)
【小题4】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小题5】见译文
参考译文: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雪琴和沅弟之间的嫌隙已很深,短时间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沅弟所批的雪琴信稿,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当之处。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声音面貌方面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往往就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苦于自己不了解自己。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曾经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也常常给人难堪。"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简傲不敬,我就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自己吗?刮平,由宣帝刮平;诸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由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那就悔之晚了!
我家正在丰盈的时时际,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自己刮平的道理怎么讲?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有下手做的地方。沅弟过去对于银钱的收与支,往往不很慎重,朋发们讥笑你看轻你,那根子就在这里。以后应该不随便取分毫,不寄钱回家,不多送亲族,这是廉字工夫。谦字存在内心的别人不知道,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有四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事,一是书信,一是从属员。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并没有报告明白,自招三千人,这在别的统领是断断做不到的,在弟弟尚能做到,也还算顺手。而弟弟每次来信,索取帐棚、火药等物,经常带讽刺的词句,不平的话语,对愚兄写信还这样,那么给别人的书信就更可见一斑了。沅弟的仆人随员,很有气焰,脸色言语,与人应酬接触之时,我没有看见,而申夫曾经说过往年对他的语气,至今感到遗憾! 以后宜在这西个方面痛加改正,这就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乏时,要默默的数一下当天有几件事操心,几件事费力,而更要努力去做,这是劳字的功夫。
我因名声太大、地位太高,经常害怕祖宗积累遗留给我辈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受殆尽,所以用劳、谦、廉三字,时刻警醒,也愿两位贤弟用以警醒,并且就用它们来刮平自己。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阅读答案附翻译
文言文翻译: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半。
意思是:天下事,什么都不做而能成就的极少。因为利益和贪婪欲望去做的,有一半人;因为一时激愤和被逼无奈去做的,也有一半。
出自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他的两个儿子曾纪泽和曾纪鸿的一封信,让儿子在谨慎低调和积极作为之间做了一个平衡。
做事的动机未必要很纯洁,有时候是为了贪个人成就而努力去做。这里的“贪”是全方位的,对事业、对名望、对成就的过于执着,也理解为“贪”。
以上是成事的一半,另一半是要有所激发和有所逼迫。被击败、被轻视、被羞辱,未必是坏事,反而因此被激发小宇宙,逼出战斗力,往往也能成大事。
扩展资料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其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曾国藩家书》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
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治军从政等,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信文言文阅读答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曾国藩家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曾国藩家信文言文阅读答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