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最高楼辛弃疾阅读答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辛弃疾 最高楼吟诵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词中
我将原词以及赏析都为你奉上,请你参考,祝你学习进步:满意请采纳,谢谢!
最高楼
吾拟乞归,大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辛弃疾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更作个、亭儿名“亦好”,闲饮酒、醉吟诗。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个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这词内容醒豁,口语化,是千门万户的辛词风格的又一个侧面。
梁启超《稼轩年谱》系此词于闽作后,并说,“此词题中虽无三山等字样,细推当为闽中作。盖先生之去湖南乃调任,其去江西乃被劾,皆非乞归也。若帅越时又太老,其子不应不解事乃尔。故以附闽词之后。”其实稼轩去闽亦因被劾,此词当作于在闽被劾之前。
敝屣浮云富贵是稼轩一贯思想,不仅此也,他还能进一步看出“富贵是危机”的道理,身体力行戒除权钱贪欲,并以之教训子孙,在封建社会中实属难能可贵。辛在湖南“平乱”后,曾耿耿孤忠地给皇帝上《论盗贼札子》,说为国“杀身不顾”,但是“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而至,稼轩对自身“孤危”处境很清楚,在闽遭到“想当闽王”这样刻毒而充满杀机的弹劾陷害,恐怕在其意中又出其意外。(被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见《宋史·辛弃疾传》)辛疾恶如仇,各方面都是一根出头椽子,不待富贵已危机四伏。
辛弃疾报国壮志历尽劫难并不消磨,他浮云富贵是真,退隐傲啸江湖恐属不得不尔。六十余岁知镇江府时,仍遣谍至金侦察,并欲沿边募兵,造军衣万领,表现出雄心未泯,宝刀不老,垂暮之年犹思大有作为,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所以此词煞尾“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乃违心的牢骚话,不能据之论辛思想。含混敷衍那是诛心排场,虚与委蛇。
“暂忘设醴抽身去”与下“穆先生”所说为同一典故。《汉书·楚元王传》载,穆生为楚元王中大夫,不善酒,赏为其设醴(薄酒)。王戊即位,忘设醴。穆生退曰,“王之意怠,可以退矣。否则楚人将钳我于市。”遂谢病去。古人精忠报国往往是要以皇帝为偶象和前提的,小序中说“吾拟乞归”,显然是感到了“王之意怠”,为避“钳我于市”的危机,应明智地“抽身去”。用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典,也暗示了与“乡里小儿”矛盾下的孤危处境。
下片描写退隐养老诗酒之乐。“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似当时民谚,反对贪欲,提倡知足常乐。
词中处处充满警觉,精忠报国就有这么多酸甜苦辣。
辛弃疾 最高楼·吾拟乞归 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 赋此骂之
《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
作者:辛弃疾
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
赋此骂之。
吾衰矣,须富贵何时?
富贵是危机。
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
穆先生,陶县令,是吾师。
待葺个园儿名佚老,
更作个亭儿名亦好,
闲饮酒,醉吟诗。
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
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
赏析:
词,本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文学艺术品,但在发展过程中,实用功能不断扩大,许多作品已经兼备了应用文的性质。特别是到南宋,她几乎进入了人们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可以用来谈恋爱,可以用来交朋友,可以用来孝顺父母,可以用来联络亲戚,乃至替人作寿,给人送终,祝人新婚,贺人生子,打阔佬的秋风,拍上司的马屁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能。然而,写词来训儿子,我们还是头一回见。如若编一本宋词之最,这首诗该算一项纪录罢?
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当时词人五十五岁,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任(从梁启超、邓广铭二先生说)。据词及小序可知,词人因官场上的失意,打算辞官,但那不晓事的犬子极力反对,(家中田地、房产还未购置齐全,老头子倒想洗手不干了,一旦他老人家呜呼哀哉,叫咱哥儿们喝西北风去?)于是词人便作了这首词数落他。
由于犬子劝阻自己的充足理由是官做得还不够大,薪俸级别还不够高,一句话,还不够富贵,因此,词人首先抓住富贵这两个字来作文章,打开窗户说亮话,张口便道:我老啦,干不动了,等富贵要等到哪一天呢?接下去改用让步性语气,以退为进:就算能捱到富贵的那一天又能怎样?富贵是好要的么?爬得高,跌得重,危险得很呐!
上阕头三句看似肆口而成,其实字字都有来历。吾衰矣出自《论语述而》:子(孔子)曰:甚矣吾衰也。须富贵何时出自《汉书。杨恽传》杨恽报孙会宗书:人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富贵是危机则见于《晋书。诸葛长民传》。东晋末年,长民官至都督豫州扬州之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淮南太守,深得实力派、太尉刘裕的信任,权倾一时。他贪婪奢侈,多聚珍宝美女,大建府第宅院。然而显赫的富贵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快乐,相反,由于时时担心遭到杀身之祸,连觉也睡不安稳,竟至一月中有十几夜做恶梦惊起跳踉,如与人厮打。他曾叹息说: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履危机。后来果然为刘裕所杀。词人袭用其语,可见对这样的历史教训深有感触。那么,怎样才是远祸全身的上上之策是什么呢?只有急流勇退,及时辞官归隐。于是,下文便拈出一个正面典型来和诸葛长民作对比。《汉书。楚元王传》记载,汉高祖刘邦之弟刘交封楚王,他以穆生、白生、申公等三人为中大夫,十分恭敬礼遇。穆生不喜欢喝酒,刘交开宴时,特地为他设醴(摆上度数不高的米汁甜酒)。后来刘交的孙子刘戊为王,有一次忘了为穆生设醴,穆生退而言曰:我该走了。醴酒不设,说明王爷已开始怠慢,再不走,就将获罪遭殃。穆生称病去职后,刘戊日渐淫暴,白生、申公劝谏无效,反被罚作苦役,真个应验了穆生的预言。暂忘句即咏此事。因说穆生,所以,又带出另一位先哲来,那就是在任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揣测词人的作意,请陶渊明到场本是为了应付格律。此处例须对仗,故不能让穆先生落单,一定得给他找位傧相;但陶县令弃官的动因与穆先生又不尽相同,他的拂衣而去,还包含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成分,于是,他的出场就给词意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其作用又不仅仅是给穆先生当陪衬了。总而言之,词人将这两位高士悬为自己的师范,用意十分明显: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朝廷对我既然不太信任,那么再干下去恐怕就会有祸患那又有什么富贵可言呢?更何况,牺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去博取富贵,代价也未免太大。这富贵求不得,老夫拿定主意要归隐了。
下阕头四句,谈自己辞官后的打算:辟一处花园,建一座亭阁,闲下来作甚?喝老酒。喝醉了作甚?写诗词。优哉游哉,岂不快哉!陶然欣然,何其超然!闲饮酒醉,吟诗为短句流水对,只寥寥六字,两组连续性的动态画面,便写尽了理想中的隐居生活的情趣。然而还不可忽过佚老、亦好二辞。其一老、好相叶,是辅韵,与时、机、归、师、诗、匙、非等主韵共同构成本调的平仄韵错叶格,有声情摇曳之美,其二,四字俱有典故,佚老见《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盖谓人生碌碌,只有老来才得安逸(佚,同逸)。亦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即今俗话所谓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词人要以佚老、亦好命名园、亭,虽不直说颐养天年、安贫乐道,但自珍桑榆、不慕金紫之意,已曲曲传出,韵味更有深长之妙。
词人自己固然是安贫了,其奈犬子不安何?不可不给以当头棒喝。于是又折且词笔来训子:千年田换八百主!多置田产,又有何用?适足害你们弟兄几个成为败家子而已!一个人长有几张嘴巴?插得下许多调羹?家有薄田几亩,还不够你们粗茶淡饭么?你别再说三道四了!如果说上文还带有若干书卷气、不够家常的话,那么最后这一段真可谓口角生风,活生生是老子骂儿子的现场录音,写神了,写绝了!值得一提的是,千年二句虽用俚语,却仍有宋人载籍可以参证。千年田换八百主,见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一载五代时韶州灵树院如敏禅师语。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千年田八百主。僧云:如何是千年田八百主?师云:郎当屋舍勿(没)人修。这些话头,再早些还可寻溯到王梵志诗:年老造新舍,鬼来拍手笑。身得暂时坐,死后他人卖。千年换百主,各自循环改。前死后人坐,本主何相(厢)在。一人口插几张匙,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六《丙午新正书怀》十首其四(穷巷闲门本然):口不两匙休足谷。自注:吴谚曰:一口不能着两匙。用俗话隐括入律,且对仗工稳,尤为难得,词人的水平,真不可测!
这首词,既具备历史的思辨,又富有人生的哲理;既充满着书斋里的睿智,又洋溢着生活中的气息;亦庄亦谐,亦雅亦俚;庄而不病于迂腐,谐而不阑入油滑;雅是通俗的雅,俚是规范的俚;显示出词的胸襟之大、见识之高、性格之爽、学养之深,显示出词人具有驾驭各种不同类型语言艺术的非凡能力。
辛词尤善用典故和化用前人成句,本篇就是一个突出的范例。吾衰句用《论语》,是经:须富句、暂忘句用《汉书》,富贵句用《晋书》,是史:佚老用《庄子》,是子:亦好用唐诗,是集。一首词中,四部都用遍了。就时代而言,从春秋、战国、汉、晋、唐、五代一直用到宋。就文体言,自诗、文一直用到和尚语录、民间谣谚。就用法而言,或整用成句,或提炼文意,或增减字面,或翻换言语。在此道上,词人真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
宋代,封建帝王用较优厚的经济待遇来笼络武将和士大夫们,以换取他们的忠勤服务,因此,官僚地主置田庄、营第宅、蓄家妓之风盛极一时。而当时发达的城市商业经济畸形繁荣的色情业,又大大刺激了纨绔子弟的消费欲望,把他们的胃口吊得很高。红烛呼卢,千缗买笑,在销金锅里荡尽祖产的不肖子孙处处皆是。君子之泽往往二世、三世而斩,不待五世了。北宋沈括《梦溪笔淡》卷九《人事》记载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将军郭进的新建府第落成,大开筵席,不但请木工瓦匠与宴,而且让他们坐在自家子弟们的上位。有人问道:公子们怎么好同匠人为伍呢?郭进指着工匠们说:这是造房子的。又指着子弟们说:这是卖房子的,当然应该坐在下风。进死后不久,府第果然落入他人之手。郭进者流,看问题不可谓不透彻,做事情不可谓不通达,然而既有先见之明,那又为何还建造府第呢?既然建了,又为何不能对子弟们严加管教,使之成器?相比之下,词人能够不措意于营置田产,且犬子嘟嘟囔囔时乃能赋词骂,真算得上是一位高明的家庭教育专家了。这在封建时代真是难能可贵,即便对于今天的人们,恐怕也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呢?
最高楼·暮春
薛昂夫 最高楼暮春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赏析】
薛昂夫(12671359) 元代散曲家。回族人。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薛昂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薛昂夫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
自开元。
《霓裳曲》罢,
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
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
马上离愁三万里,
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
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
琐窗寒轻拢慢捻,
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
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
贺老定场无消息,
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
为呜咽。
赏析:
这是一首着名的咏物抒怀词。借说琵琶故事,来抒发国家兴亡和个人失意的感叹。上片用三个典故来议论和抒情。自从开元盛世过罢,《霓裳羽衣曲》经历了多少代风清月白,杨贵妃的琵琶弹走了盛唐的繁华,从此国运衰微。最愁苦是自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为听琵琶妙曲,等待出发的高高画船在江边停泊,白居易听琵琶,感受被贬谪的悲凉。王昭君远出塞外,天上黄云覆蔽,马前冰雪堆积,她在马上弹着琵琶诉离愁,去国离家三万里,遥望昭阳宫殿的方向,离群的孤雁隐没了踪迹,琵琶弦善解人意,昭君恨难以尽叙。王昭君手抱琵琶出塞是朝廷的屈辱(历史另作别论),结句恨难说,家事、国事,身前、身后事,真的从何说起呢!下片借思妇弹琵琶表达对辽阳征人的思念,抒发对北国的怀念。北方传递音信的辽阳驿使已经断绝,雕花窗透入了寒气,她轻拢慢捻地弹奏琵琶,泪珠儿盈满双睫。辽阳的陷落引起思妇的哀怨。她弹《梁州》不仅因为它乐曲音调激越,更是因它在北方,这才声音哀彻。最后以回忆唐朝琵琶高手贺老和沉香亭中玄宗和贵妃玩赏的故事作结,供以呜咽宋朝的衰亡。
辛弃疾 玉楼春·戏赋云山
《玉楼春戏赋云山》
作者: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赏析: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辛弃疾由于上饶(今属江西)带湖寓所毁于火,遂徙居位于铅山(今属江西)东北境的期思渡别墅。那里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词人因名之为瓢泉。这首词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间写成的。内容如题,乃吟咏云山之作。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的瞬息万端的变化,但字里行间似乎寄寓着词人这样一个信念:虽然坚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但是,就象大雪压不垮青松一样,这股抗金力量不仅不会消亡,反而会逐渐强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开首两句点题。上句设问,下句作答,这比直说青山被浮云所遮盖,更耐人寻味。而且,由于用了拟人手法,还大大密切了物我关系,使我们仿佛看到了词人那种翘首凝望、喃喃自语的情态。起句用典,《庄子。大宗师》云: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庄子这段话是为抒发他有藏必亡的虚无观点立论的。后来黄庭坚《次韵东坡壶中九华》诗曾用其字面,句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以作者的词句同黄氏的诗句相比较,黄氏的持字径从《庄子》语中负之而走的负字而来,稍显得拘泥朴实;而词人的推字,则显得空灵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云所笼罩的景象。可见,用典的巧拙,不在于能否师其字面,而在于能否即景会心,缘事而变化。而四面浮云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盖知字判断的意味太浓,和起句的诘问语气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显得呆滞;而着一猜字,不仅和起句的诘问语气相吻合,而且还使全韵灵动活泼,声情若掬。歇拍一韵紧承前韵,通过描述自己寻觅常时相对两三峰的行动和走遍溪头无觅处的结果,进一步证实青山被浮云所笼罩,并隐然透露出词人的遗憾心情。词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因为青山是他闲居瓢泉期间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实写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园亭》)你看,词人对青山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寻觅呢。
词的上片写青山被浮云遮覆的忧虑,下片则写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两句笔锋一转,景象突然一变:西风乍起,浮云飘散,忽然看见平时与之相亲相爱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样,岿然耸立在东南天际。说写词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见,来表现作者在刹那间的感情变化。如果说下片一韵着重写浮云散而青山见的自然景观须臾间的变化的话,那么结拍一韵还不该直接抒写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吗?作者偏不这样,而是宕开笔墨,描写了一个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东南天际时的欢快举止和情态,通过老僧之喜来映衬词人之喜。这样写不仅多一层曲折,而且还丰富了词境,说明热爱青山、关心青山是否依旧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这首词虽然题为戏赋云山,但词人对他吟咏的对象并未作十分精细的描绘和刻划,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观景物的倾刻变化,以轻快明朗的笔调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寓意深刻,并非平淡之叹。这首小词的格调明快疏朗,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落职闲居期间积极乐观的一面。
急求辛弃疾【最高楼 送丁怀忠】的翻译啊
(送丁怀忠教授入广。渠赴调都下,久不得书,或谓从人辟置,或谓径归闽中矣)
相思苦,君与我同心。鱼没雁沉沉。是梦他松后追轩冕,是化为鹤后去山林。对西风,直怅望,到如今。
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又病。君起舞,试重斟。苍梧云外湘妃泪,鼻亭山下鹧鸪吟。早归来,流水外,有知音。
【编年】
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
【注解】
1、丁怀忠:丁朝佐,字怀忠。周必大《跋欧阳文集》:“承直郎丁朝佐,博览群书,尤长考证。”
2、渠: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这里指丁怀忠。
3、赴调:前往应调。
4、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
5、或谓:有的人说。
6、辟置:安置在闲散的职位
7、归闽中:据词题知丁怀忠为闽人
8、鱼没句:俗有鱼雁传书之说。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谁寄。”
9、梦他松:《吴录》:“丁固,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10、轩冕:古代卿大夫的轩车和冕服。这里泛指高官。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1、化为鹤:陶潜《搜神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郡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我是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
12、山林:杜甫《清明》:“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13、怅望:心事重重而远望。
14、痛饮:畅快地喝酒。
15、苍梧句:《博物志》:“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苍梧,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故斑斑如泪痕。”
16、鼻亭山:在湖南道州境内。柳宗元有《道州毁鼻亭神记》一文。
17、鹧鸪吟:鹧鸪啼声如“行不得也哥哥。” 稼轩《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18、早归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19、流水外二句:《列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重点已经解释出来了,剩下的就靠楼主同学你自己搞定了,个人认为翻译古诗词首先要理解单个字的意思然后再连贯到句子,注意要点就是一点一点的来然后重复的反复慢慢消化,这样理解出来的诗词一既对又有感情色彩此乃上佳.
藐视百度
有辛弃疾阅读答案吗?
【原文】:\x0d\x0a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x0d\x0a宋辛弃疾\x0d\x0a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x0d\x0a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x0d\x0a\x0d\x0a【注】:\x0d\x0a①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所作。②《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记》,“休休”即闲适之意。④《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x0d\x0a\x0d\x0a【习题】:\x0d\x0a(1)请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3分)\x0d\x0a(2)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x0d\x0a\x0d\x0a【参考答案】:\x0d\x0a(1)(3分)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依,像喝醉了酒一样,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一定是正在发愁,(1分)表达了作者罢官赋闲的忧伤抑郁之情。(1分)\x0d\x0a\x0d\x0a(2)(3分)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的隐居生活,看似旷达,(1分)实际上曲折地抒发了作者“英雄江左老”的悲愤之情。(1分)作者并不想做一个隐士,其中蕴含的是功业难成的深沉忧虑。(1分)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 ,是一首思乡词,作者借因春归而想家,同时也表现了词人有家难归的凄楚,下面是这首词的详细资料,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满江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
作者: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拼音:
diǎn huǒ yīng táo ,zhào yī jià 、tú mí rú xuě 。chūn zhèng hǎo ,jiàn lóng sūn chuān pò ,zǐ tái cāng bì 。rǔ yàn yǐn chú fēi lì ruò ,liú yīng huàn yǒu jiāo shēng qiè 。wèn chūn guī 、bú kěn dài chóu guī ,cháng qiān jié 。
céng lóu wàng ,chūn shān dié ;jiā hé zài ?yān bō gé 。bǎ gǔ jīn yí hèn ,xiàng tā shuí shuō ?hú dié bú chuán qiān lǐ mèng ,zǐ guī jiào duàn sān gèng yuè 。tīng shēng shēng 、zhěn shàng quàn rén guī ,guī nán dé 。
满江红 辛弃疾 阅读答案:
1,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 烟波隔。在象征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答:
2,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肠千结 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答: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此四句用春山、烟波,象征家乡被金国占领、政局的险恶、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2,①此句承上启下,由描写大好春光转而写怨春归去,牵动了词人被春归触动的满怀愁与恨,从而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乡的深沉悲痛。
②全诗表现了词人因春归而想家、有家难归的痛楚;自家身世壮志难酬的感叹;以及对国家悲惨命运的哀怨情绪,是作者一贯深沉悲壮的家国大恨。
满江红 辛弃疾翻译 :
似火樱桃,如雪荼藦,映辉斗艳。春色正浓,喜见春笋破土而出。母燕引着雏燕试飞,黄莺呼叫伴侣。春带愁来,不带愁去,令人伤怀。
登楼望家国,有层山叠水相隔,饮烟已经被山挡住了,家在哪里呢?古今家国之恨,向谁倾诉。乡梦恐怕难以传到千里之外了,唯闻子规啼三更月。杜鹃声声劝归,人却难以归去。
满江红 辛弃疾 字词解释:
1.茶蘑:亦称酴醿,以色似酴醿酒而名。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一架:荼藦枝细长而攀缘,立架以扶,故称一架。
2.龙孙:竹笋的别名。紫苔苍壁:长满青紫色苔藓的土阶。
3.乳燕引雏:母燕引着雏燕试飞。
4.流莺唤友:黄莺呼叫伴侣。
5.肠千结:以千结形容愁肠难解。
6.蝴蝶梦:庄子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人造以蝴蝶称梦。子规:亦名杜鹃。
满江红 辛弃疾 背景:
《满江红·点火樱桃》写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也没有其他材料可供参阅,但从此词的意境推测,可能是辛弃疾中年政治失意后的思归之作。
满江红 辛弃疾赏析 :
此词描写词人因春归而想家的悲凉情绪,它以春景为媒介,充分体现了自家身世和国家命运都很悲惨的感叹,是一首饱含政治色彩的上乘之作。它之所以流传下来,为人所喜欢,不仅在于它饱含深情厚意,更在于作者在写词时不是枯燥地、直通通地诉说,而在生动鲜活的意境描写中创造了幽远深邃的抒情境界。
上片即景伤春。词人的艺术触觉是十分敏锐的:词人既欣赏江南之春的.美好,又痛惜江南之春的不久长。在词人的笔下,暮春的景致使人眼花缭乱。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二句,犹如彩色影片的特写镜头,园林之中灿烂的春色被推到读者的眼前。一株株樱桃,硕果累累,红得像着了火;一架荼正盛开着白雪般的花朵,与火焰般的樱桃交相辉映,整个园林红妆素裹,分外娇艳。春正好是一句简洁深情的赞语。春天好,好就好在生机勃勃。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蓬勃地向上生长;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在缓缓地飞翔;流莺呼朋引伴,娇音恰恰,就像奏响了一首首春之抒情曲。可是好景不长,恰如前人的名句开到荼花事了所标示的,高潮一过,春姑娘就要回去了,想挽留也挽留不住。也许正是因为预感到春之短暂,乳燕才飞得没有兴致,其翱翔之力弱了下来;那些自在的流莺,也因此而歌声不畅,它们的啼音竟然使人有怯的感觉。燕之弱,莺之怯,其实都是词人感伤春天心理的外化,辛弃疾这里则是满腹心事。对于一个政治理想落空、在现实生活中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春归是象征着希望破灭。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季节的无情推移,牵动了词人满怀的愁恨,于是词人向春天发出了怨愤之语: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这三句与词人的名篇《祝英台近·晚春》的结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用语和含义都很相似,只是这里语调更为急促,意思更为直截了当一些。词人似在对空呼喊道:千愁万恨,都是你春天给引出来的;如今你自个儿走得利索,却把愁留给人不管了,你可知我已经愁肠千结,无法解开。这一串怨春之语,无理之极,然而有情之极,肠千结三字,尤能夸张地表达出词人抑郁不堪的烦乱心绪。
词的下片,具体而细致地抒写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换头的四个三字句: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承肠千结一句而来,点明词人内心所郁积的,并不是春花秋月的哀愁,而是怀念家山的深沉悲痛。词人登高楼而远望家乡,无奈千重万叠的春山遮断了双眼,茫茫无边的烟波阻隔了归路。这春山、这烟波,象征祖国的分裂,象征政局的险恶,象征词人执着追求的抗金恢复大业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接下来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二句,愁怀浩渺,语意悲怆,英雄的孤独感拂拂生于纸面。所谓古今遗恨,按字面之义自然是指从古至今的恨事,但怀古是为了伤今,因而这里的古今,偏重于指今。今之恨,莫过于中原沦陷、祖国分裂之恨。
由此可见,这两句是向人们说明:词人之恨的内容,决非一般文人士大夫风花雪月的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而词人为雪此大恨而奋斗,响应都寥寥无几,此恨几乎无处可以倾诉,这又是自己满腔愁恨之更深一层。紧接蝴蝶二句,化用唐人崔涂的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一联而变其意。《庄子》上说,庄周梦见自己化为蝴蝶。后来文人就将做梦称为蝴蝶梦。千里梦,指自己的想家梦。子规的叫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这两句,是就情造境的哀婉之笔,以深夜不寐的痛苦情景,来将上文所抒写的内容进一步向广阔的时空延伸。一个不传,一个叫断,是点铁成金之语,使得这两句比崔涂原诗更为凄切地表达出思家念远之悲。还须指出的是,从词人的生平、思想及上文的古今遗恨等来综合判断,这里的所谓思家,不是思念其江南地区的寓所,而是思念远在北方金人统治之下的山东济南老家。全阕的结拍云: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声声,承子规叫断而来,可谓善于呼应,构锁严密。劝人归,归难得二语,修辞学上称为顶真格,其作用在于文气贯通地倾泻自己的苦痛之怀。这里以情语结束,但由于与前面的形象描写相联系,并且语意真挚感人,所以这个结尾仍然富有韵味,令人对这位爱国志士有家难归的痛楚油然而生共鸣之感。
辛弃疾的政治抒情词,就表达方式而言,可分为直抒与曲达两种。所谓直抒,是指张口畅谈,议论之声滔滔不绝,悲壮之情,慷慨豪迈之志,全盘托出,没有半点含蓄,从不凭借外物,不依靠比兴等手法。所谓曲达,是指心里有急切想说的话,但考虑到自己处境险恶,不敢将心中所想原原本本地畅快淋漓地说出来,而是凭借花鸟山水来抒发自己的忧愤。此词就是属于后类。
词牌名了解:
满江红,著名中国文学作品之一。作者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传唱最广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更是经典。另外,苏轼、辛弃疾等名家的《满江红》词也非常著名。
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来始填此词调。《钦定词谱》以柳永暮雨初收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诗人资料: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关于最高楼辛弃疾阅读答案和辛弃疾 最高楼吟诵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