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鲁迅历史小说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鲁迅 小说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鲁迅的小说有哪些
- 2、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有哪些??谢了。。。。。
- 3、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是什么
- 4、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 5、鲁迅的小说集有哪些
- 6、鲁迅历史小说集有那些?
鲁迅的小说有哪些
小说集《呐喊》,收入有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明天》、《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风波》、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共14篇小说。
小说集《彷徨》,收入有小说《祝福》、《在就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11篇小说。
小说集《故事新编》,收入了8篇小说:《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有哪些??谢了。。。。。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有《故事新编》,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是什么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八篇。主要以神话为题材,故事有趣,想像丰富,是鲁迅作品中仅有的以远古为背景创作的小说。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历史小说集、散文集和杂文集有什么?
短篇小说集:《彷徨》、《呐喊》。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
杂文集:《坟》 1927年3月,未名社 《热风》 1925年11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 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 《华盖集续编》 1927年5月,北京北新书局
《续编的续编》 1948年,上海出版公司 《而已集》 1928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三闲集》 1932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南腔北调集》 1934年4月,上海同文书店
《二心集》 1932年,上海合众书店 《花边文学》 1936年6月,上海联华书店
《伪自由书》 1933年10月,上海青光书局 《准风月谈》 1934年12月,上海联华书店
《且介亭杂文》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二集》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 1937年7月,上海三闲书屋 《集外集》 1935年5月,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集外集拾遗》 1938年,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
扩展资料:
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从一九一八年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以来,直到一九三六年去世。鲁迅的创作生涯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之久,留下了超过六百万字的作品,可以称得上"著作等身"。
鲁迅的文学创作包括散文,小说和杂文。其中,杂文是他影响力最大的创作体裁。鲁迅的杂文如同匕首投枪一般,刺向了当时中国黑暗的一面。在鲁迅的杂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火一般的热情和冷峻的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鲁迅的小说集有哪些
鲁迅的小说集有:
《呐喊》1923年8月,北京新潮社出版 。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彷徨》1926年8月,北京北新书局。本书共收入其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整部小说集贯穿着对生活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农民及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关怀。
《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本书为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共8篇,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本书整体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尽管骨子里依旧藏着鲁迅固有的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这表明鲁迅的思想与艺术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具有某种超前性。在它的很多篇中,都可以发现或隐或现、或浓或淡地存在着“庄严”与“荒诞”两种色彩和语调,互相补充、渗透和消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历史小说集有那些?
只有一部:故事新编
阅读:
《故事新编》出版于1936年1月,共收录了8篇小说。这些小说创作历时13年,从“五四”时期到30年代,几乎贯穿了鲁迅整个创作生涯,而且它们主要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所以,这是一部有别于《呐喊》、《仿径》的具有独创性的小说集。
自这部小说集问世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一直对它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热烈的争论。《故事新编》是鲁迅小说中歧义最大的一部作品,无论是对整部小说的性质以及创作方法的认识,还是对每一篇小说具体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都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人们对它的研究不像鲁迅的其他作品《呐喊》、《彷徨》、《野草》那样系统、深入,应该说这和《故事新编》在本世纪中国文学中的特异性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第一篇《补天》写于1922年,曾以《不周山》为题收入《呐喊》第一版,是根据弗洛依德“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借助女娲造人的神话,鲁迅要为中国古老民族血液中注入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然而女娲的创造物——只知杀戮和虚伪道德的小东西,表明了存在生命就可能意味着会出现人性的恶。《奔月》中的人物后羿、嫦娥褪去了神的光环,而神性消失后的世界却又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理水》、《非攻》中的大禹和墨子这两个人物身上寄托了鲁迅对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历史优秀人物的无限爱戴。而《出关》中的老子就像一段呆木头,他的存在不仅不能提高人的价值,相反只能是贬损。推一以独幕剧形式写成的小说《起死》,以生动有趣的对话,讽刺了庄子“齐物论”的破产。在《故事新编》的人物谱系中,无论是女朗、大禹、眉间尺、黑色人,还是叔齐、伯夷、老子、后导都代表着中国文化中最具有原型意义的某些东西。在他们身上,体现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这些作品虽然穿着“历史小说”的外衣,深刻反映的却是当时黑暗的现实。作者打破既定的时空限制,将古今人神置于一台,将历史传说与现实生活细节巧妙结合;作者改变单一的表现模式,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熔为一炉,使写实、隐喻、象征、魔幻集于一境,在诙谐戏谑中抨击嘲讽现实。让我们看其中的两篇代表作《理水》、《铸剑》。
《理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在远古帝舜时代,洪水滔天,灾荒连年,百姓处境非常困苦。有消息说,鲸大人因为治了九年水却没有效验,被充军羽山。舜又派鲸的儿子禹接着治水。然而避居在文化山上的学者们大抵是反对禹或者简直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禹这个人,开始乱加诽谤。直到奇肱国的飞车第十回给他们送食粮,才证实禹确有其人,“正是鲸的儿子,也确是简放了水利大臣,三年之前,已从冀州启节,不久就要到这里了”。但是过了十几天之后,阔气的大船载来的不是禹而是两个肥胖的考察官员。他们会见学者,向学者们要了一个贡献善后方法的条陈,游览休息之后,又约见了下民的代表,向下民要了他们作为食物的叶子、树皮、青苔等,装在盒子里带回去进呈。
外出考察的大员们陆续回京了,水利局的同事为他们摆席接风。正当他们酒足饭饱,发着无聊的议论时,禹风尘仆仆地带着一大群乞丐似的随员考察归来。在治水方法是“湮”还是“导”上,禹遭到了保守官员的一致反对。但禹不为所动,力排众议说:“也有人在说我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于是他又带着随员出发去治水。以前禹娶过老婆,刚四天就走了,生了儿子阿启也不放在心上。如今为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成天劳苦,弄得“面貌黑瘦”,“满脚底都是栗子一般的老茧”,京都的百姓中间关于他的传说可多了,最多的是他怎样夜里化为黄熊,用嘴和爪子一拱一拱地疏通九河。
禹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治理了大水,又会同益与稷为民兴利,使人民有饭吃。大功告成,他回京向舜帝报告后,又说道:“做皇帝要小心,安静,对天有良心,天才会仍旧给你好处!”舜很叹服,就托他管理国家大事。后来在禹与皋陶的合力治理下,天下太平到百兽率舞、凤凰来朝的地步。
小说借夏禹这个传说中的英雄热情歌颂了“中国的脊梁”式人物的伟大,还通过对所谓水利局大员和文化山上的学者的描写,辛辣地讽刺了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僚阶层,讽刺了那些顽固保守、因循守旧的丑恶文人。
《铸剑》,原题《眉间尺》,取材于《列异传》,在内容上“只是铺陈,没有改动”。它在整个《故事新编》中是一篇分量极重、具有重要地位的小说。
交子时,眉间尺就是16岁了。黑暗中,母亲沉痛地对他述说了往事。原来,眉间尺的父亲生前是楚国铸剑的能工巧匠。20年前,他奉命用王妃生下的一块纯青透明的铁给楚王铸剑。他费时三年铸成一对举世无双的雌雄宝剑。他知道残忍无道的楚王一定会杀了他,不让他活着再给别人铸剑,所以决定只献雌剑,而留下雄创。临行前,他嘱咐妻子等肚子里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为他报仇。果然,他一去不回,惨遭杀害。如今眉间尺终于长到16岁了,听了母亲的话,他义愤填膺,怒火中烧,第二天便带着青色的雄剑,辞别母亲去王宫寻楚王报仇。
楚王正在游山玩水,路上接到有刺客的密报,他便扫兴而归,下令派人捉拿。眉间尺只好逃往城外。正在怨叹伤心时,遇见一黑色人声称认识眉间尺并知道他的隐情,而且还愿意代他为父报仇,但得要眉间尺的两样东西:一是他的剑,二是他的头。眉间尺慨然应允,举剑削下自己的头,用双手捧着,连同剑交给黑色人。
这时残暴不仁的楚王正烦躁无聊,闲得想杀人。自称有异术的黑色人前来宫中献艺。他要楚王设一金鼎,注满清水,用兽炭煎熬,楚王答应了。黑色人将眉间尺的头放入鼎中。等到水沸时,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歌唱,后来便沉入鼎中不再活动了。楚王问是什么原因,黑色人禀告说:“他正在鼎底作最神奇的团聚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于是楚王便到鼎前探头观看。这时只见黑色人青剑一挥,楚王的头已落入鼎中,看到弱小的眉间尺的头斗不过楚王的头,黑色人毅然用青剑将自己的头砍落到鼎中,与眉间尺的头合力将楚王的头击败。上至王后,下至弄臣,被这场景惊骇得不知所措。等到烟消火灭,水波不兴时,武士捞上了三颗无法辨别的头骨,只得将这三颗头与楚王的身体合葬在一起,共享祭相。
《铸剑》的重心,是宣扬复仇精神。小说塑造了沉着果决、久经锻炼的黑色人和入世不深、正在成长的眉间尺这两个复仇者的形象。通过他们对仇敌讨还血债的斗争表明,中庸决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消灭敌人誉不罢休的复仇精神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粹所在。
关于鲁迅历史小说集和鲁迅 小说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