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李严真的把诸葛亮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严为何害诸葛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刘备提拔李严,真的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
- 2、李严为什么用如此拙劣的方法陷害诸葛亮?
- 3、风起陇西李严历史原型是谁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
- 4、刘备提拔李严,真是为了制约诸葛亮吗?
- 5、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李严为什么要陷害他呢?
- 6、三国演义 李严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
刘备提拔李严,真的是为了制衡诸葛亮吗?
诸葛亮、李严接受刘备的托孤,《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三国志》李严传的说法是“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综合当时及以后情况看,刘备安排的托孤模式为“一正一副”,以诸葛亮为主,李严为辅。
围绕白帝城托孤历来有许多争议,诸如“君可自取”是何意、托孤堂后有没有刀斧手等,选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也是争议话题之一。怀疑者认为,刘备是在迫不得已情况下托孤给诸葛亮的,对诸葛亮并不放心,除了以“君可自取”进行试探外,刘备还任命李严为尚书令并同为托孤大臣,目的是对诸葛亮予以牵制。这样的看法其实没有多少道理,“君可自取”为何意已有公论,不再赘述,而重用李严,目的其实并非针对着诸葛亮,而是出于稳定益州形势的考虑。
由于历史原因,刘备集团内部形成了不少“派别”,不是刘备的手下更好斗,而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刘备是益州的“外来户”,刘备的前任刘璋也是“外来户”,在刘备进入益州前,益州至少已分成了两派,即所谓刘璋父子的东州派和益州的本土派。
而刘备带来的这些人里,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分为所谓元老派和荆襄派,刘备实际上是带着两派人马打败了另外的两派,手下至少形成了四个派别:元老派、荆襄派、东州派和本土派。
李严为什么用如此拙劣的方法陷害诸葛亮?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李严掌管粮草调度,由于天气原因没办法即使送达,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让他撤军。诸葛亮把军队撤了,李严又说是他胆小怕事,后来诸葛亮把书信拿来了当场对质,李严也没有过多解释,就直接被废为平民了。
李严愚蠢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从李严为能吏、仅以郡兵轻松平定南方叛乱,李严的能力毋庸置疑!所以李严传的那几句简单的事情经过肯定不是全部!从诸葛亮给后主的信就能看出来诸葛亮和李严早就互相看不顺眼了!诸葛想动李严是肯定的!那么猜测一:李严传的说法只是诸葛给出来的官方说法,或者就是诸葛摆明陷害李严!只要拿下李严后什么说法真实与否并不重要!
猜测二:李严错估了后主的想法!诸葛大权独揽换任何一个成年了的皇帝肯定是有想法的!但阿斗绝对是另类,从他后来可收回权利依然甩手给蒋费可知!如果皇帝有想法,没实力动诸葛亮,李严的说法就是摆明给皇帝送实力送刀!因为刘禅没兵,李严是有的而且是大两万!有了刘禅的首肯,李严就能以至尊名义完全掌控军队!诸葛想让手下抗主命帮自己很难!这样拿下诸葛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惜阿斗虽叫斗却没有一颗斗争的心!李严没有刘禅的支持!他自己的兵都不太可能帮他,更不论震慑百官拿下诸葛亮了!结果肯定就是一败涂地了!
风起陇西李严历史原型是谁李严为什么和诸葛亮不和
1、《风起陇西》李严历史原型是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重臣。
2、李严凭借才能一步步晋升为辅汉将军,受到刘备重用,刘备死后,他跟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
3、李严和诸葛亮政见不和,李严想为先帝报仇,反对诸葛亮北伐,诸葛亮则一心兴复汉室,执意北伐,两人因此矛盾不断。
刘备提拔李严,真是为了制约诸葛亮吗?
很多次在别的问题中说过,李严不是用来约束诸葛亮的,也约束不了诸葛亮。他只是一个摆设,是刘备用来告诉益州人自己的政权一视同仁,绝不只是偏袒旧部,仅此而已。
先来看看所谓李严制约诸葛亮的理由,也就是《三国志•李严传》里写的:(章武)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很多人借此认为,刘备的遗民命,诸葛亮掌政务、李严掌军事。所以李严可以制衡住诸葛亮。其实大错特错了。关键就在最后四个字“留镇永安”。
永安是什么地方?荆州益州交界处,也就是吴蜀边界。几个月前,刘备夷陵战败,退守永安白帝城,没有回成都。一方面是身体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亲自镇守,保证东吴不敢进犯。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很快,吴蜀两国恢复通使,双方都明白,曹魏最强而吴蜀皆弱,所以不能继续敌对。这种情况下,永安的屏障功能也就明显减弱了,吴蜀两国基本不会再有战争。
所以,这个时候,虽然刘备去世,边界有不稳定的可能性,但大体上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让李严留镇永安,基本就是个摆设,不可能控制很多兵。试想一下,要控制全国兵权,你在边界,还是个基本没机会打仗的边界,能行吗?真正能掌全国兵权,只有在国都才做得到。因此,“统内外军事”也就是说说的,真正能控制军事的只有回到成都在新皇帝刘禅身边的诸葛亮,跟李严没有关系。他没办法手握兵权。
那刘备为什么要把李严也列在托孤大臣里呢?说白了就是为了稳定益州人心。
蜀汉内部,一直有三大阵营。荆州集团(刘备从荆州带入益州的嫡系)、益州集团(益州本土势力)、东州集团(刘焉入益州后从中原投奔刘焉的人)。荆州集团,有人再细分为中原原从(从刘备在中原作战时就跟随的早期嫡系,如关羽、张飞、简雍、孙乾等)和荆州士人(刘备投奔刘表后再归顺刘备的荆州士族,如诸葛亮、伊籍、蒋琬等)。这两部分后来已经很难分开了,他们是刘备早期的亲信,是蜀汉的根基,刘备最信任的人。
但是刘备毕竟身在益州,所以对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不能一味打压。早期,刘备确实对来自益州集团的张松、法正等人信赖有加,但毕竟是极少数,并且随着张松很早就被杀、法正去世,刘备对益州的土著只有防范,这些人根基很深,如果权势太大,势必难以控制。
并且,益州集团政治上保守,偏安一隅,不愿意进取,与刘备的战略相违背。而以许靖、吴懿、李严等人为代表的东州集团,是刘焉、刘璋父子进入益州后来投的,随着时日愈久,也在益州有了根基,思想上能跟刘备有一定的契合度,这是刘备需要拉拢的对象。所以,刘备采取的方法就是给他们高位以笼络,但最重要的实权绝对不放。
东州集团的几个代表人物刘备都比较好地安置了。入主益州后,刘备便娶了吴懿的妹妹,也是刘璋的寡嫂吴氏为自己的正妻,并在称帝后封其为皇后。这就是一种姿态,让吴懿成了国舅,地位尊崇。又尊许靖为太傅,位在三公之上,无上荣耀。但是,这两个位置都有很明显的虚化作用。吴懿成为皇亲国戚后,为避嫌,基本也就不参与重要决策了。许靖呢,保留高位,平时也就只是在重要场合做个吉祥物,充充门面。
所以,李严和吴懿、许靖的情况非常类似。表面上,刘备给了李严一个托孤大臣的名声,还号称让他统揽军事,实际上就是一个摆设。而在诸葛亮主政后,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李严一直就在永安、江州一带呆着。他也明白自己的定位,不期望夺取大权,只是图些名利。
李严为了自己的官职地位,不断巴结讨好诸葛亮,表示诸葛亮应该称王、加九锡,都被诸葛亮严词拒绝。他又在诸葛亮调他北上镇守汉中帮助北伐时不愿放弃在江州的权势,非要诸葛亮晋升他为骠骑将军,并允许其子李丰接替他在江州的地位才愿意动身。李严还希望诸葛亮将益州南部五个郡割出来成为巴州,让他做巴州刺史(也被诸葛亮拒绝)。足见李严并不是想在朝堂制衡诸葛亮,而是反复想办法在给自己谋利益,格局并不大。
事实上,李严的能力也根本不能跟诸葛亮相提并论。最后因为在诸葛亮北伐时供应粮草不力导致诸葛亮撤军,事后又推脱责任声称粮草充足,被拆穿,最终废为庶人。虽然也有政治斗争败给诸葛亮的说法,但无论怎么说,李严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刘备怎么可能选这样一个无能之辈来制衡诸葛亮?刘备一向以看人准、善于用人著称。如果要制衡诸葛亮,也必然会选有能力的人选。故而,还是证明了,李严就是个摆设。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李严为什么要陷害他呢?
在蜀汉历史中,“白帝城托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由此,对于刘备来说,是将刘禅和蜀汉托付给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个人。不过,就后者来说,在蜀汉以及三国历史中,似乎没有较高的名气。并且,就李严来说,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的时候,还选择陷害孔明。等到诸葛亮班师回朝后,得知了他的所作所为,于是选择废掉了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那么,对于李严来说,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呢?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22年,也即刘备遭遇夷陵之战的失败后,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尚书令是仅次于丞相的文臣,也即蜀汉内部,李严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针对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托孤大臣,刘备给出的安排是诸葛亮继续担任丞相,掌握蜀汉的内政,而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除了镇守永安之外,李严还掌握了一定的兵权。换而言之,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辅政大臣,刘备的安排是一文一武,并互相制衡。
但是,在这之后,诸葛亮通过北伐中原这一行动,逐渐掌握了蜀汉的大权。而这,无疑削弱了李严的权力和地位,这也为李严陷害诸葛亮埋下了伏笔。公元231年的春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在诸葛亮出兵祁山后,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加上巴蜀之地的道路艰险,所以李严的粮草运输供应不上。在此基础上,李严就派人传话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等到诸葛亮退军回到成都后,李严故作惊讶,表示“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李严不仅想要洗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还要陷害诸葛亮,给诸葛亮按上无故撤军的罪名。从李严的角度来看,是希望通过陷害甚至除掉诸葛亮,以此夺回自己的权力。
彼时,如果后主刘禅真的剥脱了诸葛亮的丞相一职,那么李严无疑是最可能接替丞相职位的人选。
毕竟在关羽、张飞、法正、庞统等老一批的文臣武将去世后,李严不仅拥有托孤大臣的身份,而且也是当时资历最老的大臣之一。不过,等到诸葛亮将李严前后书信交给刘禅后,李严的陷害无疑是搬起石头在自己的脚。
三国演义 李严为什么要陷害诸葛亮
为权力
1:刘备死后,诸葛亮任丞相,李严不服
2:诸葛亮事必躬亲做事谨慎不放权
3:李严虽为留下的辅政大臣,但是一直得不到重用
4:出师表中提到众多名臣名将,但是就没有李严,足以说明李严在诸葛亮心里的地位
关于历史上李严真的把诸葛亮和李严为何害诸葛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