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以及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博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老子》八章
比喻渲染了国家危在旦夕的情怀:国脉微如缕。抒发作者任人举行的议论: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认为世间并不是没有英雄好汉,只是统治者未能不拘一格降人才。
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扩展资料
老子主要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此书共计五千字左右,最初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后来称《道德经》,并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在《老子四章》中,对“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具体实例有哪些?
比如三国时期官渡之战中许攸投靠曹操并献计助其打败袁绍后,就自矜己功。
曹操领将入冀州城门时,许攸以鞭指着城门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大笑,而众将不平。后面还有,有一天,许褚骑着马走入东门,正好碰见许攸,他喝着酒对许褚说:“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许褚大怒说这都是他们冒死血战夺得城池,你怎敢居功?
结果许攸说:“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这话还是要突显自己。结果就是,许褚一怒把他杀了。许攸献计确实在官渡之战起了很大作用,但是他的自夸,让其余众将心里很不平衡,他们会想自己在前线出生入死拼杀难道没有功劳吗,无形中就消减了许攸之计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说,曹操本就有杀许攸之意,许褚是做了件曹操想做而不便做的事。许攸若是能考虑到自己是临阵倒戈当该低调行事,功成身退,结局如何就不好说了。但历史没有如果。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大意是:固持己见而不兼听众人的不容易明白事理;自以为是而以他人为非者,众人不彰其名;自我夸耀的,难有功于人;自尊自大的,其德不长久。
这都是从养德修道角度说的话,不是世间普通语言。 如果只是从世间角度去想,解出来的就是世间人的思考,没什么意思。按照《道德经》本义去解,就好理解了。
《道德经》有个原则,修行做事,需要"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而道隐无名,就没必要去张扬什么啦。需要做好两方面工夫:一为学,二为道。即: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
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高二《老子》四章原文翻译
高二《老子》四章原文翻译如下:
1、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翻译:
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
翻译:
踮起脚尖,人不能久立,迈大步走的人走不远,偏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自见”“自是”“自我”“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做。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翻译:
能了解别人的人智慧,能了解自己的人圣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气,能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有人,强劲奋进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地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
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翻译: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时候治理混乱。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很高的台子,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让事情失败。因此圣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以不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来辅助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关于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和老子四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博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