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年底还有一个月,稳经济到了关键时刻。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1月至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利润降幅较1至9月扩大0.7个百分点,但利润的行业结构继续改善,装备制造业利润连续6个月回升,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利润有所改善。
上述数据释放的信号喜忧参半,但总体相对乐观。一方面,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而且利润降幅较之1至9月扩大0.7个百分点,这符合市场逻辑,当然也是“忧”。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利润连续6个月回升,且10月份同比增长25.9%,这自然是“喜”。
更重要的是,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润在改善,而且汽车销售尤其是新能源车销售成为年内最大亮点。因此,工业利润“喜”的成分高于“忧”的部分,能够形成对市场和民生的良性传导。
就前者而言,第三季度经济增长3.9%,前三季度经济增长3%,已经体现稳经济成效初现。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一揽子措施为年底稳经济冲刺发力,特别是针对今年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发力,这也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加之央行全面降准,释放了5000亿流动性,加之带来的乘法效应,由此会有数万亿的流行性浇灌市场,给年底经济冲刺提供了更多动力。
今年出台的存量利好政策的年底释放,财政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撑,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好,其他市场主体的利润水平也会得到一定提升。市场是个系统性的大循环,制造业利润的好转,在稳固实体经济基础的同时,也给整个市场提供了更强动力。
就民生而言,制造业利润的大增幅,以及外资企业和中小企业利润的好转,意味着上缴更多的税收,企稳的就业率和职工收入的稳定。税收增收入稳,消费才有保障,才能通过消费端给供给侧注入活力,从而使市场大循环更有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制造业利润好了,也能化解疫情带来的市场焦虑,驱散疫情阴霾,提振市场信心。
汽车消费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售的亮点,也说明中国新能源产业领先全球,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青睐,凸显消费动能还在,体现了消费升级的特点。新能源消费市场的热,也保障了新能源车产业的企稳水平,更拉动了科技赋能资本聚集新能源车的叠加效应。
前十个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15.5%,增速在1至9月份由负转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10.6个百分点。凛冬将至,电热气水业利润增长还会加快。加之制造业利润高速增长的惯性,预期四季度和全年工业利润会有不错的“收官”。
稳经济到了冲刺时刻,如果说GDP增长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工业利润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工业利润好起来,GDP更有内涵,国富“大蛋糕”才能契合民生期待,民生福祉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所以,越到年底,各项稳经济措施越要执行到位,找准短板予以补足。譬如落实好疫情防控“二十条”,疏通制约性的梗阻,在精准防控中释放供给侧和消费端的双向活力,让利润水平较低的产业行业抓紧时间冲刺。当然,制造业的利润水平还要好上加好,为市场和民生继续进行良性传导,释放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工业利润好起来,实体经济有愿景,消费预期会转强,稳经济才有保障。在疫情依然肆虐的现实下,企业利润好起来,不仅是消弭市场焦虑的良药,也能稳经济和惠民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