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的故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 2、“焚书坑儒”真相背后谁欠谁一个道歉?
- 3、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公开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万?
- 4、有哪些著名人物为自己的错误而道歉的事
- 5、千古一帝,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
- 6、我们后人到底欠不欠秦始皇一个真相?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1
公元前,259年,一个寒冷的冬日,赵国都城邯郸的一条小巷内,一个婴儿出生了,名为赵子异。
此时正是战国,诸侯纷争,战火不断,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此刻急需一位英主来统一天下,使人民安居乐业。
几年后,赵国战胜燕、齐,但被秦国打败了。已是少年的赵子异搬到秦国,改名嬴政。他的父亲登基不久就去世了,于是,年仅十三的他就登上了王位。
长大后嬴政任用人才,东征西战,扫平了东方六国。认为自己功绩胜过三皇五帝的嬴政废除“秦王”称号,改称“皇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
春秋战国时期沿袭下来的制度不能够用来统治一个统一的帝国,于是,秦始皇改革弊政,创立了群县制、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制。自此,被用来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基本确立了下来。
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此展开了壮丽的画卷。咸阳的宫殿数不胜数,覆压百里,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千里江山,风光无限。为防备匈奴,绵延万里的长城拔地而起,再加上无坚不摧的军队,周边各国俯首称臣,无人不服。
但繁荣富强的背后,暗潮涌动。
全国上下的儒生处处宣传古代之完美,反对秦朝新政,民心动摇,为以示皇威,秦始皇下诏焚书坑儒,使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彻底中断。于是,后世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但我认为,为了维护统治,嬴政如此,也是不得已之举。
在我心中,不管嬴政的所做所为是功是过,他始终为中华民族的千年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贡献鲜有能及,不失为千古一帝。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2
开天劈地的历史诗篇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位一统天下的帝王豪杰,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首创“皇帝”这个名称。这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人就是秦始皇——嬴政。一位我所敬仰的历史人物。据说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被拥立为秦王。八年后,开始亲理国政。他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等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富国强兵、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公元前230-221年,历经10年武力征战,他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家——秦朝。
秦始皇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他为了巩固新生的统一政权,秦始皇废除了自商、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同时,他下令要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长城,这一项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也是秦始皇伟大功绩之一。嬴政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不仅对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安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如此不凡的成就,使人们对秦王嬴政的敬仰又跨入了新的领域。以上论点,足以充分说明秦始皇对于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但是,嬴政在执政时,实行严刑峻法、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此外,他还兴师动众,五次远途出巡,逢山刻石,以示不朽之功。“焚书坑儒”这种摧残文化的举动,更加重了社会矛盾。这些行为大幅度摧残并破坏了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秦始皇去世才1年,陈胜、吴广就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了,秦王朝仅存在15个春秋,就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了……自古以来,对秦始皇的评价就褒贬不一。但纵观秦始皇的一生,并参照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名族中央集权国家的缔造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我敬佩他,因为他的功绩不可泯灭!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3
秦始皇,灭六国,灭六国,废封建,实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但是焚书坑儒,兴土木,筑长城,建阿房宫,其一生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位秦始皇,历史上的霸主,有功也有过,到底应如何评价他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它结束了数百年来无休止的掠夺、兼并战争,创造了一个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环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及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大大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它实现了春秋战国以来许多杰出思想家提出的大一统思想,留给人们宝贵的思想遗产。
因而,秦始皇作为这一事件的最大功臣,被冠上了种种光环,“振长策而御宇内”,成为了后人心目中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雄才大略的伟大英雄、“千古一帝”,载入了光辉的史册。
虽然秦始皇的功绩很大,但他也是在历史书上留下残暴的一面,他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思想控制。竟发布焚书令,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和咸阳活埋儒生,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还使用残忍的秦政,草菅人命。他还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兴建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
秦始皇在位十三年,其残酷统治绝不只是坑杀四百多个儒生。他制定的刑罚有榜掠、鬼薪、镝、弃市、戮车裂、抽筋、活埋、磔等二十余种。依靠残暴的威力,他大规模地强迫人民进行奴隶式劳动。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多万,按三分之一计,青壮年劳动力不过七、八百万人,被役使的竟达三百万。他在咸阳修宫馆三百处,外地有四百处。在咸阳城内修建阿房宫,可容纳妇女一万余人,内可装五丈高的旗子。雷声隆隆,宫车过也;渭河胀腻,弃脂粉也;明星莹莹,梳妆镜也;绿云绕绕,梳晓环也……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为修建这一宫殿,动用七十万人,造成大量死亡的悲剧。更大规模的是他的皇陵,今天全世界都在赞美中国的秦俑,人们在旅游西安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建造巨大秦陵牺牲的大量农奴呢?
总的来说,我认为秦始皇是过大于功的皇帝,虽然他为历史做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却是做了更大的破坏,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遗憾。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4
秦王嬴政,灭六国,统四海,将“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均收入囊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是何等的气派与骄傲。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所以后人尊称始皇帝。大家风度,磅礴气势,单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崇拜,让世界震惊。敢为天下先,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做别人没有做到的,开历史先河,虽不能说开天,也可说是辟地。秦始皇以无数个第一让后人仰视他。
第一、他建立了中第一、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国家,这种胸怀天下的气势就足以使其他的帝王黯然失色。
第二、他以超人的智慧和胆识大兴土木,修长城。巍巍长城,雄踞北方,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我国古老文明的历史见证。如果当年不是他主持修建,又怎么能抵御得了匈奴对边疆的攻击?又怎么会为后世留下如此有意义的遗址?我们又怎能那么向往北京,去做“好汉”?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修建长城的不更是好汉吗?我们的宇航员又怎么会在宇宙飞船上独揽长城胜景呢?
第三、他留下了至今仍神秘莫测的兵马俑,就连美国总统来华也提出第一站就到西安看兵马俑,这一奇迹使中国文明于世。
第四、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使中原大地有了统一的标准,为秦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皇帝,他没有历史可以借鉴,没有榜样可以学习,没有经验可以参考,他凶狠残暴,但为了成就大业,为了谋划大局,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值得后人记住他。哪一个皇帝没历经磨难和坎坷,哪一个皇帝没经历斗争,能从强大的七国之中脱颖而出,且高人一筹,足以体现秦始皇的不凡和伟大。没有不自私残酷的君主,只要是他能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就是好皇帝,就值得人尊敬。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但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秦始皇开辟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崭新一页,他实现的无数个第一给后人以经验,他为中国和世界留下的遗迹将永载史册,永存人间!
现在有谁还能说秦始皇功不大于过吗?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5
公元前221年,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因为就在那一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千百年来,关于这位历史的开创者的评说林林总总,褒贬不一。
他的一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他少年壮志,使得他高瞻远瞩,业绩卓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结束了当时中国战国诸侯的纷争,四分五裂的状态,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百代实行秦政治。”秦始皇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为以后两千年的中国封建体制打下了基础。“车同轨,书同文。”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混乱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及交通体制,为中国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兴修灵渠,修万里长城,秦始皇在中国建筑史上也留下了辉煌业绩。北伐匈奴,南抚百越,秦始皇划定了中国的版图,巩固了中国的边疆,初步奠定了中国的规模和疆域。“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秦始皇所创下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秦始皇在历史上留下的血腥事件也让人历历在目。因为一些人反对新政,秦始皇下令“焚书”,并活埋了460多名儒生、方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事件。“焚书坑儒”在当时虽然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政权,但毕竟是一种文化专制主义,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还兴建阿房宫,修建了骊山陵墓、严刑苛法,搞得民不聊生,危机四伏。晚年祈求长生不老,迷信仙术,最后病死在巡游的途中。
总上所述,秦始皇的一生轰轰烈烈,有功有过。我认为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家,他的伟大历史业绩也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他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功大于过。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6
持续了一千的年的战争,都因他的出现而结束,那些曾经誓死的顽强抵抗都在铁蹄的践踏之下化作了尘埃,他就是历史上被后人称为暴君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然而,这个被人们所景仰的的高位却不是那么好坐的。他为了结束各国的分割局面,而统一了全国,然而就应为这样一个举动,百姓们恨他,各方人士向要杀他……可是有谁知道他的无可奈何。或许,他也想要和平,但是身在乱世的他知道要想在这乱世中生存只有当上这个世界的王……
他统一这七国只是为了不让他们在有效的战争发生,然而因为这样,又让许多人恨他,骂他,让更多的人想要杀了他……即便是如此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哪怕他知道“高处不胜寒……”
有人或许会说,秦始皇是暴君,他为了修建万里长城抓了很多人去服役,那是他的私心……但是换个角度来想,如果没有这万里长城,恐怕匈奴的铁蹄早就踏平了一片土地,而就是应为这万里长城,成为了着庞大帝国的一道防线……
有人还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也是一大过错,是,他是做得不对,但是又有谁知道他焚书坑儒是为何,也许是他听了李斯的话,也许正如历史所说,儒家弟子到处传播秦王暴政,不孝之类的话,他一忍再忍,可他们却愈加放肆,谁都会有极限,包括秦始皇……
是,没错,他确实有私心,他为了长生不老而派徐福去找长生不老药,但他并未找到,反而发现了一块新大陆,所以在那里安了家,据说就是现在的日本……也就是这样而导致了后来的南京大屠杀吧……可是再想想谁会没有私心……
斗星移,时光飞逝,残阳如血,白鸟归巢,也许像秦始皇这样的人并不多,但是走自己的路何必去管别人,所以坚持自己才是王道……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7
“扫六国,平天下,车同轨,书同文,千古一帝奠基业;焚书籍,坑儒生,严刑法,苛暴政,万世骂名任评说。”千古一帝的功与过,印在华夏悠悠的历史长河。
所谓千古一帝就是大家熟悉的秦始皇:嬴政。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的故事,说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横扫六国,一统天下。那时的.我就从爷爷的故事中为学习历史埋下了伏笔。觉得秦始皇真的好厉害,幻想着自己当上“千古一帝”。来到了白雪课堂,通过白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我更加发现了秦始皇的光芒与污点。秦始皇的身世就是一个千年的谜团,他的父亲究竟的赢异人还是吕不韦,已无从考证。而后,秦始皇终结了分裂政权的黑暗统治和战国七雄的战乱,并且开疆拓土,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他是分封制的终结者,帝国制的开创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了度量衡,规定了马车走的轨道和货币,将中国变成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并且大兴土木,修筑了万里长城,可惜秦始皇好大喜功,为人焦躁,崇尚武道,在中国焚烧书籍,坑害儒生,并且为了修筑长城,累死了许多国民,且制订了严格的刑罚和残暴的律法,让百姓民不聊生,叫苦连天,大失民心。晚年因信道炼丹吃药而死。千古一帝从此结束了他功过参半的一生。
秦始皇的功绩无人能及,他的残暴又令人畏惧,话说千古一帝的功与过,又有几人诉说。今天的我们,只能去想象,去感受他的人生,他的霸气。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8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人。他十三岁时就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他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名族国家;他征用民夫,修筑了气势宏伟的万里长城。他就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这个人,是很有争议的,有人说他好,也有人说坏。我认为,他有功,当然,过也是逃不掉的。自从秦始皇亲自处理政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就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兼并六国后,结束了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前,有不少周朝诸侯,他们都不听天子号令,割据一方,互相残杀,民不聊生。于是秦始皇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面再分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由于地域差别,各处的文字、车辆大小、尺寸、升斗和斤两全不一样,秦始皇将车轮距离一律改为6尺,将文字也改革成了简便的写法,又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这些一连串的改革对中国的文化和经济贸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人无完人,秦始皇的一些事表现出了他的残暴统治。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秦始皇征用民夫,把原来的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长城,这便是万里长城。但为了修筑长城,秦国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死伤无数。后来又有两个方士在背后议论秦始皇的不是,一查又发现咸阳有一批儒生也议论过他,秦始皇便把他们全部抓来审问。儒生经不起拷打,又东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来。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个儒生尽数活埋。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这件事遭到了全国人们的反对,他的残暴因此而出名。纵观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我对秦始皇只能做这样的一个评价:他是一个乱世英雄,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他也是一个自私和残暴的君王。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9
今天,历史课上,通过学习了“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第一位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 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由现代人扮演的那高大威猛的秦始皇,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残暴。 因为我看到他为了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动用了70多万人,使大批农民
脱离生产,田地荒芜。又看到他焚书坑儒,民间除了医药、种树等书籍以外,所有的《诗》、《书》和百家著作,一律烧毁。而且第二年,许多书生对他年,许多书生对他进行指责,他就以诽谤罪活埋了400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焚书坑儒”。由此可见,他是多么残暴啊!
可是,学了这一课后,我看到了他的优点---善于治理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为了使国家富强,他采取了许多措施。
废分封,立群县,这是第一措施。他把以前周朝建立的分封制废除。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他建立了群县二级行政机构,群下设县。群的长官称群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第二措施。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在游行的时候,坐着一辆大而美观的马车,几乎把路给占满了,连别人摆的摊子都给撞倒了,那他的面子岂不是被丢光了。再说了,就算没撞到别人,要是来到以前别的国家,比如说燕国或齐国,人家路要是比较窄的话,那秦始皇岂不是要丢掉车子,而自己走路了吗?我想这是不可能的。书同文,我们也设想一下:如果秦始皇派一个大将军(从以前别的国家招降来的)到边疆去抵御匈奴,与他们僵持了很久,最后“弹尽粮绝”。于是,大将军写了一封信(当然用的是自己的文字),叫一个部下把信交给秦始皇,希望他能运些粮食来增援。秦始皇接到信后,傻眼了,因为他看不懂大将军的信,秦始皇马上召集所有大臣进行研究。可是,等他们研究出来,仗都打完了。由此可看出: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统一度量衡,这是第三措施。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之所以要统一度量衡,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简单的道理:避免缺斤少两的现象。
此外,秦始皇还修筑长城,虽然在修筑过程当中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但是如果不修的话,匈奴来犯,还是会牺牲这么多人,甚至还不止呢!
总而言之,我觉得秦始皇功大于过。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10
生而为人,孰能无过。但错误往往会造成或轻微或重大的后果。过往数千年,无数的错误被犯下,而有一个错误世人多犯且错了千年。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春秋战国各国征伐不断,战乱连年,直到秦国出现了一位明主——秦王嬴政。“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用了三十六年结束战乱,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可就这样一位乱世明主求被人误解了千余年之久。
世人皆言他穷兵黩武,但天下安定后本该解甲归田,还天下人一个安详盛世他却仍征兵入伍,此一过也。
而我认为不然,当时天下分裂国内战争不断,而外有匈奴百越虎视眈眈。他统一六国凝聚了国力才与匈奴有一战之力,方能保山河无恙,百姓无恙。后,天下初定。六国之地民心未孚,六国王室尚且兴风作浪。北有匈奴及百万六国战俘内有民变天灾,危急存亡之际若无做够军队支撑,新生的大秦怕是早已夭折,华夏民族命运未可知。所以,穷兵黩武是真,却非始皇帝的过错,实乃是形势所迫。
世人言,秦始皇焚书坑儒,阻碍了文化发展是其二过。
实则不然,此事中始皇帝是有错,却是听信了方士之言追求长生之道,遍求不得终于明了。焚书坑儒坑的是方士,焚书焚的是炼丹之类的荒谬之书,却被六国遗民故意抹黑竟夸大成了焚书坑儒,使这位明君蒙冤千年,令人痛心。其实他将先秦诸书皆藏于书阁之中,可惜最后被某个自称霸王的莽夫一把火烧了个大部。
世人言,秦始皇横征暴敛,滥用民力。修筑阿房,长城,始皇陵,是其三过。
实则不然,始皇言:“筑长城以震九州龙脉。”震的何止是九州龙脉啊!震的是历朝中原王朝的国运,震的是华夏民族的气运!长城使中原地区免受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多少百姓维护了多久的繁荣稳定。若无长城,汉初何以休养生息?武帝如何北击匈奴?筑长城是功而非过。阿房宫,统一中原之前的宫殿过小,不足以显示大一统王朝的国威,而在封建时代君主重国威如命,就连明朝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也是显示国威。所以筑阿房宫也非他的过错,只是时代思想的影响。始皇陵,那更不用说。历朝历代哪一个朝代开国君主不筑皇陵?为何始皇帝不可?若说过错,他唯一的错便是太过急功近利了,但毕竟结束了数百年纷争谁都有点飘飘然吧。
综上所述,始皇帝绝对是功大于过。难道世人不欠他一个道歉吗?
我心目中的秦始皇作文 篇11
跨过历史红尘,转身回望,浮华散尽,汉宵苍茫,一切沉寂。——题记
曾经,历史被时光的细沙掩埋,当我们回首时,一切依旧。抹去覆盖在上的细沙,抖落飘落在上的尘埃,再一次翻开这本放置许久的史书,这个熟悉的名字仍在。
纵身历史,孰能无过。他的功与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答案。他统一六国,他是我国第一位封建帝王,他是政治上的天才,他名垂青史。他,就是饱受争议的帝王——赢政。
他年仅三十就已登基即位,他嫪氏叛乱,扫除吕不韦,连杀带流放上万人!有人说他残暴,没错,可是这也显示出了他果断的大略。
他仅仅花了九年的时间将战国六雄打败,他的丰功伟绩无人能超越。由此可见,他非常有才智和策略。
在统一六国后,他又统一了文字、货币,这些成就,又有谁可以超越?
他自夸自己是“始皇”,有人说他大言不惭,骄傲,敢将自己的功绩盖过三皇五帝。然而,敢如此夸耀自己的皇帝,我想也只此赢政一人。正因为他的霸气,成就了他在政治上无人可敌的地位。
他开始修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当时千里之地尽是尸骨,百姓生活并不如意。也反映出了当时赢政的暴政黑暗。然而,若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当时没有赢政这个暴君,那么哪里来如今的历史,哪里来这世界独一无二的长城?如果当时没有修筑长城,那么之后的朝代又是如何抵抗外敌的?
他即位不久,便有人为他设计秦始皇陵。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如今这震惊世界的“兵马俑”。
他曾经为了统一国民的思想,做出了焚书坑儒的举动。这又成了后人争议他的功与过的依据。是的,他是曾经毁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可是又有谁理解他真正这么做的目的?他也许只希望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也许只希望能够统一国民的思想。你可以说他只是为了地位,可是又有哪位皇帝不这么希望呢?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强词夺理说秦始皇的功绩有多伟大,只是秦始皇的功与过,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定义,你可以说秦始皇是暴君,就连当时的百姓也诅咒秦始皇,“秦始皇,夺俺粮,开吾户,据吾床,饮吾酒,喝吾浆,食吾饭,以为粮,张吾弓,射东墙,前至沙丘当灭亡。”这些足以证明他的“过”。
但是人无完人,秦始皇赢政也是如此。我们无法用好与坏去断定一个人。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毛泽东也曾评论赢政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他为中国屹立于古代东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若是没有他,中国的史书上将会有多大的一片空白。
没有人可以完全地诠释他的好与坏,那么就用每个人心中的答案来回答他的功与过吧。
“焚书坑儒”真相背后谁欠谁一个道歉?
我觉得算是大家欠秦始皇一个道歉吧。历史的真相往往和我们看到的流通结果有较大的出入,无论是影视剧的误导,还是大众主流传播,很多事情的真相大家都不会去深究,只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信什么了。关于焚书坑儒的辩论从古至今一直有,但是史记中都已经明确记载了焚的古籍主要是《诗》《书》,坑的都是炼丹求仙之士,和儒生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其实秦始皇这个事情也是比较冤的,这个事我们可以掰开说,首先是焚书,这个事情要怪还得怪李斯,当时秦始皇身边有两拨人,法家和儒家,但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是喜欢法家的,儒家的同学们没啥地位,只能看准机会在帝王面前找找存在感。
比如有一次他们就跟皇上说,这样不行啊,您得把地都分给儿子们,那天底下哪有皇帝的儿子没有封地的呀?这是典型的儒家崇古思想直接对郡县制提出了质疑,谁知道法家的丞相李斯意听怒了,随后建议秦始皇把那些禁锢思想的书,包括以前各国史书全部烧掉,免得大家三观不正,如此就造就了中国许多的经典付之一炬。
不过这件事儿秦始皇算是替人背了黑锅的,他烧的书大多只是民间的。实际上所有的书在宫里都会有个图书馆专门研究备份,所以真正把书弄没的,应该是那个没有文化的糙汉子项羽,这货一把火烧了整个皇宫。
再说坑儒,这也是被两个神棍害的。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做梦都想长生不老,琢磨着吃点仙丹长命百岁,宫里养着一堆自称有法术的家伙,假模假式地蹲在那里炼丹。结果有两个人不小心玩儿大了,没完成任务逃了,你逃就逃吧,还嘴贱满大街的说帝王坏话。被秦始皇听到大怒,于是下令彻查那些有嫌疑的知识分子,最终牵连出了460多个人。所以这里指的儒并不是儒生。或者是儒家,而只是那些神棍。
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公开跟秦始皇叫板要兵60万?
公元前221年,这是个应该牢记的日子。这一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一个强大的秦帝国诞生在亚洲大陆。
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11年统治,很多人马上就会联想到“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秦法严苛细密,百姓动则触法”,以及他用七十万受过宫刑和其他徒刑的罪犯,来为自己修宫殿、造陵墓。
因此,人们得出一致结论:是他的暴行引发了陈涉、吴广的起义。由于秦帝国的暴政,只存在了短短14年,便被农民战争所推翻。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自豪地夸耀着他们雄才大略的祖先时,我们却惭愧于我们的开国祖先秦始皇是个灭绝人性的暴君。
然而,秦始皇是否就是人们口中所说的暴君呢?
(图)秦始皇
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可能直接去质问秦始皇本人这个问题了,我们也只能从史书中去寻找秦始皇。《史记》是公认的最有权威的史书,许多人对秦始皇的看法也是深受《史记》的影响。
然而,只要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史记》的文字中,凡是有历史事件对秦始皇有褒扬作用的时候,司马迁马上就会有一段文字紧随其后,来抵消这种褒扬,甚至巧妙地将读者引向反面。
这紧随其后的文字,有的是几个字的心理描写,有的是别人说的一段话。
如果我们抛开作者的个人情感,只看史实的话,或许我们会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1秦始皇性格多疑而暴虐逼死了吕不韦?
吕不韦把嫪毐假扮成太监,引进后宫与王太后淫乱。给秦始皇丢尽了脸面。
嫪毐还发起了宫廷武装暴动,谋反篡位,而吕不韦就是引起这件事的罪魁祸首。
在战国时代,不要说杀一个臣子,就是儿杀父,臣子弑君王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换了别的君王,即使不是暴君,诛灭吕不韦的九族都不会有人觉得过分。
但是,秦始皇不但没有杀吕不韦,而且还保留了他的封国。
只是后来看到诸侯各国来拉拢吕不韦,才改变主意,把他发配到偏僻的蜀国,合情合理。
2尉缭想要离开秦国?又为何没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梁人尉缭,以一介布衣见到秦始皇之后,对其进言道:“凭着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郡县。可是如果各国合纵,出其不意地袭击秦国,这就是从前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所在。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他们打乱诸侯的合纵计划,这样只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就可以完全消灭了。”
秦始皇认为尉缭的话有道理,以后见尉缭时,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
大梁人尉缭没身份、没地位,秦始皇不以外貌、地位、亲疏取人,择善而从。
这之后再见尉缭也是以平等的礼节相待。
然而尉缭受此殊荣却不满意,要离开秦国。
当秦始皇得知尉缭要离开时,不是怒其背叛,或怨其不忠,将其捉拿斩首,而是执意挽留,委以高官。
这样的秦始皇,不正是最典型的贤明君主形象吗?
3老谋深算的王翦为何敢跟暴君叫板?
攻打楚国老将王翦要动用六十万军队,而年轻的将军李信则说二十万人即能取胜。最后又秦始皇来定夺的时候,秦始皇采用了李信的建议。王翦见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被采用,就推辞有病,回老家有病去了。
最后李信战败让秦始皇丢尽脸面。
当秦始皇听到李信兵败的消息后,大怒。但他并没有下令惩处让他威严扫地的李信,而是直接驱车直奔王翦老家。
作为君王,其实秦始皇不用亲自出马,他大可可以派一个使臣把王翦宣上殿来。
秦始皇到了王翦的家,一进门就向王翦道歉认错:“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秦始皇诚恳如此,按理说王翦应该受宠若惊,然而却没有,王翦不依不挠。“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惟大王更择贤将。”
秦始皇再次认错,“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不留面子,接着叫板:“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面对王翦的如此无礼,秦始皇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责备,而是爽快地答应了。
出兵那天,秦始皇还亲自送到灞上。
之前用李信而不用王翦,朝廷内外肯定有所耳闻。如今秦始皇完全按照王翦的要求办事,并亲自送到灞上,等于就是向所有人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王翦对秦始皇如此无礼,不但自己能够安享晚年,而且他的儿子王贲和孙子王离都被封为秦国最高的爵位列侯,并受到秦始皇的亲近。
(图)王翦
对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讨论别人对他的看法如何,先抛开过去脑海里固有的认识,来看看他所做的事情:
秦始皇统一中国,没有杀六国的王公大臣;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臣,都高官厚禄,善始善终;
秦始皇对战败的李信,不但没有杀头,以儆效尤,而且没有任何处罚;
秦始皇一生从未妄杀过将军和大臣……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都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然而,无论答案如何,都已经无关紧要了。
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任尔评说千秋。
文 | 历史大学堂特邀作者:红莲
有哪些著名人物为自己的错误而道歉的事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87年),是西汉王朝的第5个皇帝。在位50多年,堪称有汉一代颇具雄才大略的君主, 历史上把“ 秦皇汉武” 并列确有道理, 因为汉武帝的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很像秦始皇: 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发兵30万打匈奴, 长驱匈奴700里,汉武帝则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3次发动对匈奴大规模战争,基本打垮了匈奴;秦始皇废藩置县,立严刑峻法,以残酷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则以“ 推恩令”削藩,任用酷吏抑制豪强和镇压反抗, 动辄诛杀夷族, 血流成河;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强权控制思想文化,汉武帝则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破有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形成延续数千年的文化专制主义;秦始皇穷奢极欲,建阿房宫,筑郦山墓,耗费无数,汉武帝也是荒淫享乐,劳民伤财, 他在秦代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基础上大肆扩建,占地达300余里,内有连绵的亭台楼阁和人工湖泊,蓄养着大批宫女歌优,直至武帝。晚年,上林苑的土木工程都没有间断过;秦始皇招神弄鬼,祭祀封禅,派数千童男童女出海寻长生不老之药, 汉武帝于此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建明堂,垒高坛,树“ 泰一”尊神,大搞顶礼膜拜,并且靡费巨资,步秦皇后尘,多次封禅出游,令大批人入海求蓬莱真神。为了通神求仙,他听信方士之言,把宫廷被服都弄成怪模怪样, 还造30 丈高的铜柱仙人掌,用 以搜集甘露, 和玉屑饮之, 以为可以长生不老。迷信加多疑的武帝, 最终酿成“ 巫蛊之祸”, 逼死了太子和卫皇后, 受诛连者数万人。对这些荒诞胡闹之举,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不少隐讽性的记载。
秦朝通过多年战争,实现统一,接着秦始皇继续他的大作为,国力已是强弩之末。横征暴敛和繁重徭役的结果,是人民揭竿而起,秦王朝二世而亡。汉朝建立后,前几个皇帝吸取秦朝的教训, 推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经过70多年的积累,到刘彻即位时,国库丰盈,国力进入全盛,这是武帝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条件。可是积累架不住连年征战和肆意挥霍,过了20来年,国库即告空虚。武帝用亲信桑弘羊执掌全国财政, 将盐铁实行垄断专卖,并出卖官职爵位、允许以钱赎罪。这样 做使吏制进一步腐败。于是又建刺史制度,派专门对朝廷负责的刺史去巡回监察高级官员和地方势力,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广大贫苦农民不堪官府和豪强的双重压榨, 于武帝统治的中后期接连爆发起义,且愈演愈烈。在朝廷高层,由于皇帝依靠内臣近侍,集大权于一身,凭随意喜怒,即对大臣或擢或杀,政治秩序已十分不正常。文帝时期,汉朝就废除了“ 诽谤罪”、“ 妖言罪”, 可到了武帝时期,这些罪名又盛行起来, 甚至发展到了“ 腹诽罪”。大司农颜异对币制改革有意见, 不敢说, 只是嘴唇动了动, 就被认为是“ 腹诽”( 即肚子里不满)而处死。甚至首辅宰相因武帝一怒丢了性命的也有好几位, 这在汉代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到了武帝晚年,汉王朝上下已经怨声载道、危机四伏。
那么,汉武帝“ 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语)的原因又在哪里呢?很重要的一条, 是他最后能够反省自己的错误,悬崖勒马,调整了政策。公元前89年( 武帝去世前两年), 桑弘羊等人上奏建议派士卒到西域轮台去屯垦戍边,对此武帝下诏说:“ 前有司奏欲盖民赋三十( 每口增加30钱税收),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奏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烽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盖西乎! ”“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悻,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 ”“ 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 因养马而免徭赋),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轮台罪己诏”。
千古一帝,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
2020年已临近尾声,但年初的“新冠”还依旧活着。
截至15日,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超7280万,死亡人数162万。而在这触目惊心的数字之上,美国依旧持续为其做出“卓越”贡献,日增20万的感染人数居然在数据增幅上呈下降趋势,可见之前有多凶猛。
难怪它隔壁好邻居反水:“现在加拿大公共卫生的最大威胁就是美国!”
【1】
纵观美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一句话概括“大难临头各自飞”。大概麦迪逊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也没有想到他无比信任的联邦制国家体系会在“新冠”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比如上一秒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纽约州还在宣布收紧防御措施,下一秒得克萨斯州、阿拉斯加州就明确表示绝不强制人们佩戴口罩和剥夺人们自由集会的权利。
不止州与州之间对台唱戏,州长和白宫在病毒面前的表演也精彩纷呈。
当密歇根州长宣布加码疫情“限制令”、关闭学校餐馆等公共区域时,白宫又跳出来呼吁“密歇根人反抗州长颁布的限制措施”。
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各州享有自主权,州政府不是联邦政府的下属。 州与州之间就像一个个独立的“小国”,拥有自己的法律、税收、教育以及选举制度,只有在与联邦法律相悖的情况下,才会服从联邦法律。
这也就导致了为什么面对疫情的爆发,美国没有办法制定一个统一的全国性方案,从上至下贯彻到底,导致疫情失控留下满地鸡毛。并且其又夹在美国大选和新冠病毒之间,红蓝两派以「疫情防控」作为政治筹码,管它感染人数有多少,谁是美国总统才更重要。
仔细想想,这套疫情下的「联邦」政治制度简直让人梦回公元227,重温一场春秋大梦。
【2】
自西周灭商后,周王室大规模用土地封赏功臣和王室子弟,以血缘关系纽带,建立起一套「宗法分封制」来维系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
受分封的诸侯只需要向周王室定时纳税,遵奉周礼,在封地内部就可以为所欲为。立法、税收、行政、人事,都是自己制定的一套规则。各封地领主之间只有强弱之分,对周王也不需要绝对忠诚。
如果周王室想要维系这套制度稳定地运作下去,就必须持之以恒地保持武力优势。只要有一个封国不听话,那就强行镇压。毕竟西周初期周室有四六师和成周八师,再后来甚至军队能扩充到十二师。可这也就导致一旦周王室武力有所松动,那么诸侯群立的局面迟早要来。
果然,接下来就是春秋战国的混乱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春秋242年间,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多达140个,有36名君主被杀,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国开始相互吞并壮大自己。直到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才初步形成了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为主的七雄争霸格局。
而秦始皇崛起于此,不仅是顺势而为,其对天下“大一统”理念的认识和运用已经跨越了时代,并且依旧惠及我们。
【3】
「大一统」出自于《公羊传·隐公元年》。 不单纯局限于「地域统一」的范畴,「大一统」实际上是指国家在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首先来讲政治。
“废分封,立郡县”,当初整个秦国只有两个人赞成这个制度。
一个是李斯,另一个就是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裂的局面,建立起了统一的中央集权。他听取了李斯的意见,打破了周朝的封建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负责地方政务。
在郡县制度下,地方不再具有独立的政治、经济以及最重要的军事权力,从中央到地方,每一层对上负责对下监督,层级分明,职能明确。 最高统治权只掌握在秦始皇手里。
而在经济文化上与统一的中央集权相配套的措施则是在全国统一标准,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个以咸阳为首都,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边缘的广阔王朝,依靠着这一套统一的标准,不仅方便了不同地区的往来交流,也在心理层面上增加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
就连秦始皇被后世批评暴虐无道的「焚书坑儒」,在当时秦国推崇「以法治国」的前提下又何尝不是一种阻止分裂的方法?
而万世用秦法,高就高在“不分裂”。
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模式直接改变了后来统治者的思维。 周王朝以前,上层的想法都是将权力下放给诸侯,自己管理一片“王畿”,再坐等大家朝贡。 而自秦开始,所有后来者心中所想都是我怎么扩大疆土,以及我如何加强我的权力, 包括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分”;包括清朝“设立军机部,招内阁大臣”等。
毕竟偏安一隅多无趣,要做就要做皇帝。
同时,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模式也孕育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秦王扫六合,不得不说还是有点“时势造英雄”的意味在。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在考虑如何解决掉对方,所以总有人会笑到最后一刻。
但他除了在地理上结束分裂,还想到了统一文字、车轨以及度量衡。
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指出,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
秦始皇所要求文字的统一,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
比如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要求“穿汉服、学汉文”;又比如与宋并立的西夏王朝设立“小学”,让宗室子弟入学接受先进的中原教育。
文字作为文化的纽带,对文化的认同感衍生出了对民族的认同感,进而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从此无论鲜卑、女真还是汉人,都被包裹在“中华民族”的想象共同体中。
【4】
相较于中国的大一统文化,美国的「联邦制」更类似于升级版的西周「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是周王室下放权力给诸侯,而美国联邦制是各州主动上交权力给联邦政府。 「联邦制」的前身是「邦联制」。英国早期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建立的13个殖民地虽然都受到英国法律的管辖,但实际上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因此 「邦联制」实则是这13个殖民地为了以一个共同体对抗英国而成立,最开始的美利坚合众国也就是类似于欧盟的一个组织,各自的精神相当独立。
而到后来之所以演变为「联邦制」,是因为独立战争结束后钱财耗费巨大,美国邦联国会无力应对国内经济萧条导致的武装起义,以及以英国为首存在的外来威胁,所以才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内对外行使国家权力。
但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根据美国《权力法案》最后一条修正案规定:“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
简单的解读就是:宪法是底线,只要不违宪,各州就能够自己制定法律。
尴尬的解读就是:面对新冠这种突如其来的事件,容易出现大难临头各自飞。
中国就不会。
在抗击疫情的这条道路上,大一统文化里熏陶了两千年的中国人做到了上下一体同心协力,只用了两个月就控制住了疫情,从输出变为了输入。
感人的中国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中国人不仅自己自觉隔离,还监督别人隔离,如果不戴口罩,下一秒你的名字就会飘荡在安静的街道上空被全村通缉。
建方舱体现中国速度,对人口流动的管控体现中国效率。
对比 美国政客目前还寄希望于“新冠疫苗”的研发来阻止疫情的蔓延,美国各州还在为“自由”和“生命”的取舍争论拿不出统一解决方案的状况,
而中国各地区的人们早就明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热干面倒下了,炸酱面、肉夹馍、大葱包子小火锅马上就能伸出援手。
【5】
无论是《大秦赋》的热播,还是《国家宝藏》的重新演绎,后世对秦始皇的解读颇多,但站在今天我们来讨论秦始皇或许更具有现实意义。
尤其是今年,新冠肆虐的大背景下。
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度量衡。正是因为有了秦始皇对“大一统”最初的制度实践,才使得后来者不断的效仿。 两千年来中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使中国不断改朝换代,我们对于自己的民族认同感始终建立在自秦始皇以来的“大一统”文化上。
也许不止是新冠,鸦片战争、日本侵华、非典、汶川地震......中国文明历经千年而不倒,具有超稳定结构的“大一统”文化模式始终若隐若现地支配着整个 社会 的发展, 它构建起中国人的民族核心,同时也在面对灾害和战争时庇佑着我们。
“祖龙魂死秦犹在”,两千年后发出的赞叹,或许正是伟人对伟人的惺惺相惜。
参考资料
我们后人到底欠不欠秦始皇一个真相?
很久以前,课本就告诉我们,秦朝是一个残暴的王朝,所谓暴秦二世而亡,早已是盖棺定论了的事实。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当人们的立场转变后,大家又都热衷于将这些历史重新拿出来审视。
所谓成王败寇,使得后人在了解历史的时候所能了解到的资料大都是“伪史”,就是虚假的历史。这些正史都不可避免的受统治阶级意志的影响,都很难客观的反映历史事实。所以我们在阅读史学资料的同时,一定要有一个批判的态度,审视的态度,才能得出我们想要的“信史”,即真正的历史。
陈胜曾说:“天下苦秦久矣”,这句话被当做秦朝百姓的内心呼声得到传播,作为煽动平民参与反秦战争的一句口号。
我们来看看汉人在评说历史时给秦朝的审判书。相信大家都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再怎么义正言辞的声讨也比不上一个浅显易懂,引人入胜的故事更具感染力和传播性。作为一个著名的故事,相信每个人在童年都在听了这个故事后潸然泪下,对秦朝恨得牙痒痒,那现在我们就来毁童年。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侵扰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华夷战争从未停歇。
在战国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逐渐壮大起来,对当时的秦、赵、燕构成了极大威胁。在长期的对抗中,不堪其扰的三国相继在北部边境建立堡垒长墙,作为北部边境的一种防御体系。
在秦始皇完成统一战争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匈奴势力,于是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史书记载,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秦军夺回了长期被匈奴占据的河套地区,这对于一个军事帝国来说,取得了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为了保住战果,秦始皇命蒙恬督修长城,将原来的三国长城进行了连接、加固。也就是说万里长城秦朝并没有修多少,是把原来的接起来而已。
蒙恬在修长城的时候,还修建了一条从国都直达边疆的“直道”,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也就这才能算得上一个大工程。
直道的修建使得边疆与国都之间的通勤时间缩短为快马一天一夜即可,国都与边境的物资转运、信息往来、军队调度都变得便捷起来,使得秦帝国极大地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后来汉帝国北击匈奴,一举肃清北方边患,汉史只提汉武帝的文韬武略,卫青霍去病等人的骁勇善战,但对于亲秦直道的巨大功绩却只字不提。
至于我们那位可怜的孟姜女,可笑的是,她是齐国人,他的丈夫是为齐国修长城而死的。至于将尸体封在长城里,难道这是在做豆腐渣工程好交差吗?怪不得下个雨就倒了,而在秦朝这是不可想象的。秦朝对于工程质量是极为重视的,所谓“物勒工名”,就是负责制造和监督的人员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物品上,如果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出了问题,自上而下集体问责。孟姜女或许是个苦命女子,但这碗毒鸡汤我不喝。
再来说说著名的焚书坑儒,这又是一个大乌龙。了解过的朋友都知道,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议下下令烧毁原六国史书及百家杂书。但人们都忽略了一个字眼,就是“除官修”,秦始皇的命令是不允许私人藏书,其实在官府中有完整的书籍存档。不过,后来项羽的一把火把咸阳烧了,很多书这才绝了户,奉行读书无用论的项羽才是焚书的罪魁祸首,可就是没人说他。
焚书只不过是法家反智思想与君主愚民而治思想指导下的一次政治运动,目的是让国家只有两种人,战士和农民,而掌握知识的天生就是官吏。这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不怎么对社会发展有利,但就君主统治来说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并不直接影响国计民生。汉朝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只不过秦朝是尊法。
而所谓的坑儒不过是杀了一群招摇撞骗的方士,虽说元凶早已逃之夭夭去岛国逍遥快活了,留下一堆同行替他做了替死鬼,但好像这不是什么大过错。仅仅是自视为思想正统的儒生出于对秦朝的厌恶才把坑儒写成毁灭人伦正道的暴行,实在好笑,秦始皇也是委屈。
秦朝还有一个污点在于法律严酷,比较经典的是说秦朝法律太严酷导致监狱的牢房不够用,满大街都是囚徒,被砍去手脚的人太多,导致鞋子卖不出去,假肢倒是很畅销。但只要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只不过又是后人抹在秦始皇脸上的锅底灰而已,要是假肢比鞋子畅销,谁来干活?谁去给秦始皇修长城、修皇宫、种庄稼?
从已经出土的里耶秦简和云梦睡虎地秦简来看,秦朝的法律不是严酷,而是完备且严格。它不但管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就连路边不能倒灰怕迷了路人眼睛、公家的牛你借去耕田结果累瘦了他都管,总之很详细。如果你还有疑问,那我再告诉你,汉朝《十二章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础上扩充完善了的。
世人还喜欢批评秦始皇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这是贾谊的《过秦论》,还有一篇杜牧的《阿房宫赋》,后者在文学上价值很大,政治上有影射意味,但在历史学界来说就是文人的主观臆测,没有任何价值,阿房宫甚至都有可能不存在。关于贾谊的这一句观点,试问,天下已经一统旧六国的关防要他干嘛?法家最烦的就是游手好闲的游侠,不管管行吗?兵器不都给你收了,是嫌你造反没有趁手的家伙吗?
这么说,不是在给秦始皇洗地,我不是说他就是圣人,没有任何瑕疵。秦始皇在大修陵墓以及修建那个至死都没修好的阿房宫这个问题上,不再是个圣君,而是像一个凡人中的暴发户,急于享受成功带来的好处。但自大从来就不是一个君王特有的毛病,而是作为凡人的所有人的通病,谁会在做成一番大事业后还毫无动容呢?秦始皇也喜欢杀人,因为有人在陨石上刻字诅咒秦朝,他就把附近全村的人全部屠杀。滥用民力以及嗜杀成性是他的一身伟业的污点。
到最后,一个因雨失期的农民发动了一场反抗秦王朝的战争,也许秦朝的法律缺乏灵活性,但这是秦朝曾经成功的经验,没有严格的法律就没有秦国的强大。这场起义具有偶然性,但他却迅速发展并席卷关东,我认为他除了代表一部分平民的意愿外更多的是旧六国势力的推波助澜。这场看似是残酷统治引发的反抗斗争却隐藏着贵族势力的复辟阴谋。
从来没有人是完人,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从来就不是因为他是一个永不犯错的圣人,而是他在常人的欲望外有常人不及的魄力与志向。一个人正因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才更成为一个人。在我们读史之时,应该抱着这样的态度,才能看的更清楚,而不是被蒙蔽。
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的故事、历史欠秦始皇一个道歉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