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怎么评价张学良,以及张学良简介历史评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历史上的张学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
张学良,大汉奸、卖国贼
纨绔子弟,“民国四公子”之首。丢失东北的千古罪人。
张学良总做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每每出人意料。1928年,一改从前奉系凡是失败出关,就宣布“独立”,跟中央政府对着干的惯例,出人意料地宣布“易帜”,归顺国民党政府。1930年,当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他突然冒出来,宣布调停,实际上是从背后插了冯阎一刀,全不顾狐悲兔死同病相怜的情谊,结果导致冯阎一败涂地。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人们都认为家仇在身的他能抵抗的时候,他却一枪不发,拱手让出了东北。1936年,在蒋介石对他已经十分信任的情况下(因为张学良前面帮他的两件事),出人意料地发动兵谏,扣押了来到西北剿共前线督战的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在历史应该说做过一些好事,比如易帜,比如办东北大学,但无论如何都属于大节有亏之人。身为东北地方的守土长官,居然在日本人发动侵略的时候,下令不抵抗,无论如何掩饰,都说不过去。当时,东北军虽说在关内有十余万人,但根据地东北依然有二十余万,发动事变的关东军,事先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因此只有1万多兵力。事变后统计,东北一共损失飞机300余架,战车26辆,各种火炮300多门,其中重炮200多门,轻重机枪5864架,步枪15万支,手枪6万支,有这样强大的武力,无论如何,都堪一战,居然拱手把大片国土让人,实在是不可思议。纵使不论家仇国恨,生民涂炭,经此事变,作为军阀的他,老家没了,家底没了,就算没有父亲被人炸死之仇,为了自己的根据地,为了自己的财产,也该一战,可是他却没有(有材料说,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家产损失金条80000余条,超过了当时东三省的官银行的全部损失,一方面可见损失之惨重,一方面则表明,张氏父子在东北搜刮之烈)。
九一八的过失,过去我们的史书一直是算在蒋介石身上的,说是蒋介石下令让他不抵抗,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说什么,不抵抗的电报一直藏在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身上。其实,张学良本人一直都承认,不抵抗是他自己的决策,现在的档案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早就有学者指出,即便是蒋介石让他不抵抗,以当时他实质上属于独立军阀的身份,在涉及国家和自身利益的时候,也完全可以“抗命”不遵。所以,九一八的不抵抗,只能是他的责任,赖不到别人头上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是负有重大责任的人,某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一犯就是千古罪人,百身莫赎。
当时的人们和舆论,并不像解放后人们那样看张学良,九一八事变之后,声讨声铺天盖地而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骂他卖国,骂他无耻。最有名的是马君武的两首仿李义山的《北齐》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赵四是指赵一荻,朱五是指朱启钤的女公子朱湄筠,常陪张学良跳舞的。蝴蝶是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当时确在北平拍电影,但是否跟张学良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不得而知。)上海的报界还传说,德国有报纸提议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张学良,奖励他维护东亚以及世界和平的贡献,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因此,那个武力决定一切的年代,拥有几十万大军的张学良,不得不在1933年下野出国,可见当时他的不得人心。后来的历史书写,把这个经历也说成是蒋介石找来张学良,要他替自己顶罪,张学良出于义气,答应了。无疑荒唐透顶,既然当时人们并没有像后来一样,认为丢失东北是蒋介石的过错,蒋又何必要张来顶罪?
实际上,后来之所以出现那么多为张学良开脱的历史解释,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西安事变。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成了民族英雄,一白遮百丑,所以,他之前的所有作为,哪怕非常不堪的作为,都有了借口,甚至有了正面的意义。
一位资历很高的党内历史学家讲过,说是在中国现代的历史上,不管你是流氓地痞,土匪军阀,只要最后跟党合作,就有光明的前途。反之,管你是什么绅士、学者,不跟党合作,就什么都不是。我想,这就是我们在很长时间段内的历史评判准则,在这个准则里,党是唯一的衡量尺度,所有的好坏,善恶,所有的扬抑,褒贬,都以跟党的关系为准,即使是历史本相,而且这个本相已经为档案材料所证实,也得根据党的需要加以改变,就像我们把不抵抗的屎盘子,硬是从张学良头上移开,转而扣在蒋介石头上几十年一样。
誉美自己所喜爱的人,是人的天性,只是这种天性,不好滥用在历史评价上,否则,我们的历史学家,就变成了护犊子的家庭妇女,追星的少男少女。谁都知道,这种家庭妇女加追星少年式的历史书写,对所有想要了解历史的人来说,都是毒药。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我们这边对张学良深情款款,赞美有加,但晚年的张学良却并不买账,宁肯客死万里之遥的他乡,也不肯叶落归根,回到自己的父母之乡。大概,其中最大的障碍,令张学良最担心的,恰是这种铺天盖地的不虞之誉。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张学良将军,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
张学良将军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张学良的失误,才导致九一八事变——其实其中因素颇多,张学良不战而退并不是不敢战,而是形势严峻——“1931年7月6日,张学良电告东北政务委员会说:“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我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9月6日张学良又致电臧式毅、荣臻:“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衅,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即希迅速密令各属,确实注意为要。”。
九一八张学良的错误在于没有关注到近在眼前的威胁,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苏联的“中东铁路”。从大民族主义来说,张学良没有做错——他维护了中国的尊严,但从战时角度来说,他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大量的东北军死在了苏联的战役里,同时也彻底激怒苏联,使唯一有能力解决日本的苏联与中国反目。
当年张学良九一八撤退,从大君子主意上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而从战时情况上却可能是正确的(张学良当时秘密处决了杨宇霆,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吴俊升杨宇霆常荫槐的死对当时士兵影响很大,如果迎战,士气低迷,可能会伤亡更加惨重。
这里不得不再次谩骂一下学良将军——人跑了,武器都留下了!这些从外国进口的一流武器全部沦为日本杀戮中国人的武器……此事实在不妥,确实是大错。
不得不说张学良的军事策略不如其父亲,做事优柔寡断,但后期也确实为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民国四大美男,他的情史也是值得一看的。
In a word,他是一个爱国的,渴望和平的人,但他的优柔寡断和退让却又让和平之前的黑暗更为残暴。
历史上对张学良的评价
1、政治上他在西安事变中发挥重要作用,促成了国共合作的基础,是对中华民族有功的大功臣。
2、军事上他在父亲张作霖死后,东北易帜,维护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避免了日本趁虚而入。
3、在民族大义上,他在和红军的对抗中,采取明打暗和的态度,是共产党的朋友。
扩展资料:
1、在政治上,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在军事上,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开始统治东北。张作霖被炸死后一星期,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维持了中国领土完整。
3、在民族大义上,张学良不与红军为敌,积极与红军进行合作,1936年6月末,在中共北方局领导下,东北军内的地下党员成立了东北军内工作委员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引下,东北军内和西北地区的地下党组织互相配合,不断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学良
如何评价张学良,他与其父相比差在哪里?
张学良与他的父亲差就差在决心与胆量上,张作霖是白手起家,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出来,后来上山当了土匪,土匪里面也不是领头的,一步步的当了老大,后来清朝剿灭不了,就招安了他,张作霖那时候在东北当个地方官不容易.东北有日本人,蒙古人,满洲人好几股力量,他就在这些力量中周旋,越做越大。
这得是个人精才能干的事。而且无论他做了多少混蛋事,他是有爱国情怀的,他始终没有向日本人投降,日本人对于东北很是虎视眈眈,对张作霖又是来软的来硬的,张作霖就是没答应。结果就在张作霖坐火车的时候,把张作霖的火车给炸了。
然后张学良就上位了,他算是一个富二代了,父亲给他留下了一大笔产业和事业,东北军的实力在当时可是数一数二的,但是张学良完美的演示了怎么把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在日本人攻打东北的时候,把三十万的关东军全都撤出来,把东北拱手相让于敌人。这个也是他一生的污点,在他以后得岁月里面,有人曾经问他为什么那样做,他说就算打了也没用,日本人的军队那么多,他不想让他的兄弟都送死。
我觉得这个说法真的差强人意,没有能力抵抗和连打都不打一下真的是两回事。我觉得这也是张学良安慰自己的一种说法吧。后来西安事变,他突然成为了大英雄,也是有历史贡献的,避免了内战的发生。总之这种人就是有功也有过,不抵抗那个真的是过太大了。
历史怎么评价张学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学良简介历史评价、历史怎么评价张学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