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第五届中国健康经济发展论坛暨第四届健康医疗大数据论坛举行,主题为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全民健康覆盖(UHC)。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毛宗福进行了主旨发言。
“近些年来转化医学、价值医疗已经成为当今医学领域研究发展趋势和潮流,还是要以临床能够解决病人的疾病,能够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真正的创新、研发、研究为导向,购买这样的技术、药品、器械。”毛宗福说。
中国有全世界最多的病例,临床医学工作为何“大而不强”?毛宗福表示,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80号《开展药品使用监测与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实际上是技术性的政策文件,不是纯政策性的政策文件。我们有大量的临床并举和大数据,基于临床、基于大数据的临床研究、临床价值判断并不多这样的情况,从药品入手,开展全国性药品使用情况,开展临床价值和临床综合评价的情况。鼓励医疗大数据应用到医药产品临床,包括完善我们国家宏观药物政策开展监测和重要评价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遗老机构药品使用情况,完善我国的药物政策,提升药品供应保障能力,从微观来讲,主要是促进科学合理安全用药,保障人民健康,而且让我们的医疗费用提升综合效应。
毛宗福指出,首先是要建立监测系统,我们国家为什么大而不强呢?实际上都是烟囱、孤岛,国家卫健委这个文件提出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全国以及区域化甚至省级层面全面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四级连通药品使用监测平台和网络。
另外从监测来讲,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全面监测,包括公立医院接近九千多家,收集并报告药品配备品种、生产企业、使用数量、采购价格、供应配送等信息,主要为宏观服务。二是终点监测,主要是抽取1500家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药品和疾病治疗和厨房和临床治疗关联起来,以疾病防治、疾病随访、愈后、终点结局数据进行关联,然后开展真实世界临床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弥补传统药品、器械、研发当中非常大的不足。
“我们过去不管是临床前还是一期、二期、三期,基于某个时间段的近期效果没有长期效果。这个文件还规定了监测结果数据使用,宏观监测报告主要强调以基药为重点,采取1+X,分析用药类别结构和分布特征、采购价格变动、供应保障、以及上下级机构用药衔接,药品支付报销等情况。”毛宗福说。
毛宗福表示,开展这项全国性的监测和评估,所需要的支持体系明确提到了,第一就是多学科的协作问题,不仅仅是临床医学、临床药学,也包括流行病学,药品监测工具,还包括经济技术评价、药物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相关工具和知识。也提到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不仅是临床真实事件,实际上还包括不良反应监测,药监系统开展的,还有临床多中心 一、二、三、四期临床试验,还有上市前的准入,以临床真实事件数据为主,还包括文献。关于这项工作的组织工作主要是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制定管理的指南,委托第三方制定评价方法和标准,也包括技术规范,主要还是围绕着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多用药物开展综合评价。也鼓励各医疗机构相关单位,当然也包括大学,因地制宜开展综合评价。
“为了配合2019年的80号文落地,在2021年国家卫健委继续颁布16号文,应该说非常及时,非常有含金量的技术政策文件,主要是以国家卫健委发展研究中心牵头,全国几十位专家参与制定,关于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通知。通知主要是讲到了基于个案数据,病例数据临床评价框架、规范路径和相应的维度做了规定,主要还是强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以临床使用为导向,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各环节相关数据集成,给出来相关的路径指南、框架指南和指标体系内涵外延进行界定,实际上是专家共识。”毛宗福说。
在毛宗福看来,主要目的是想促进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基于大数据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同质化。2019年的80号文和2021年16号文,开启医疗大数据向药品综合评价宏观微观合理用药服务划时代的工作。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