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子的道和德各指什么,以及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和德指的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老子的道和德各指什么
《老子》的“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里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
“道”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则是指的人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道经》开篇第一章就讲了“道”,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定名的。天地从无到有,从有到万物,虚虚实实,都是出自于“道”。可以说是道生万物。其实,通俗的来说,道就是“道路”,人有人的道路,动物有动物的道路,日月星辰有日月星辰的道路,生是道路,死也是道路……这一切,无论是否被人类已知,或者未知,都在按照自己的“道”运转、兴衰,而这大部分是不被人所知的——因为人只是无尽“道”中的其中之一而已。有句话叫做“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其实放在天地大道来讲是很有道理的。顺道而为,那一切都是按其道,行其事,有因有果,循环往复;否则,就是失道,至于失道,那就不多说了,我想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关于“德”,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也是有阐述的。“德”指的是人为,人道。其实《道德经》本身对于人间道是有批判的,这些批判也是著书《道德经》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如《德经》开篇中用到的一个句式“失……而后……”,《道德经》再如何将自己置于“上帝角度”都无法摆脱“人为”,毕竟经书本身也是出自人的手笔。《德经》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我们之前说人道也是道之一,德指的就是人道。上德指的是遵循人道者,按自然规律行为处事的人;下德也是有违人道,强逆大道自然的人,这种人也就“无德”了。人间本有其道,人们遵循自然,遵循规律,按其道而行自然可得。现实却是,因为下德、失德、无德等人的存在,所以人要设置法律、规定,要设置专门的礼教、规矩。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失德”的产物,这是道与德之外,人自己设定的、自然天道之外的存在。
《德经》的这段阐述本身就是一种很哲学的说法,其实换作我们通俗的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现在市面上最畅销的书籍,很多都是与“钱”相关的,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心所向。同理,人们为什么要设置法律法规,要普及仁义礼教,因为有人在违法,有人在违信违德。
综上所述,老子的《道德经》向来被看作是人类为人处世的准则。道是形而上,德是形而下。道是体,德是用。道是宇宙的本体,德是万物实践道之用。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一般指的是天道自然,“德”则是指的人道。如此看来,无论是由天及人的《道德经》,还是由人思道德《德道经》,都没有妨碍我们去探究这本书的意义。
关于“德”,在《德经》也就是《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也是有阐述的。“德”指的是人为,人道。其实《道德经》本身对于人间道是有批判的,这些批判也是著书《道德经》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如《德经》开篇中用到的一个句式“失……而后……”,《道德经》再如何将自己置于“上帝角度”都无法摆脱“人为”,毕竟经书本身也是出自人的手笔。
扩展资料
《德经》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我们之前说人道也是道之一,德指的就是人道。上德指的是遵循人道者,按自然规律行为处事的人;下德也是有违人道,强逆大道自然的人,这种人也就“无德”了。
人间本有其道,人们遵循自然,遵循规律,按其道而行自然可得。现实却是,因为下德、失德、无德等人的存在,所以人要设置法律、规定,要设置专门的礼教、规矩。这种设定本身就是“失德”的产物,这是道与德之外,人自己设定的、自然天道之外的存在。
《德经》的这段阐述本身就是一种很哲学的说法,其实换作我们通俗的理解可能会更简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就说现在市面上最畅销的书籍,很多都是与“钱”相关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人心所向啊。同理,人们为什么要设置法律法规,要普及仁义礼教,因为有人在违法,有人在违信违德。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德”是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技巧,即人的行为。
很多人喜欢把这两个字做现代与古代的区分解释,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自老子在《道德经》中首次将“道”和“德”一并提出后,无论古代现代,这两个字的本身含义,组合含义甚至延伸含义,就没有发生过任何大的变化。
举个现代的例子
现代社会学意义的“道德”是这样描述的: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
而如果按照开始的定义,把“天地万物”缩小成“社会”这个具体的形态,那“道德”就是:
遵循社会运行规律的为人处世原则。
两相比较,除了语言更简练些,有出入有毛病吗?
举个古代的例子
那么,《道德经》按通俗的话翻译过来就是——《论人类行为应该如何遵循自然规律》,而《道德经》,也确实就是这么干的,举两个例子: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能认识到自己强横的地方,反而柔弱、低调的做人做事,就已经算在道上了,像婴儿一样,回归到了自然状态。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翻译: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从而使人人向善。
看看,《道德经》是不是探讨人类行为该如何遵循自然规律的理论专著?
举个延伸的例子
我们随便用“道”或“德”组几个词,再加上个主语确定范围(否则都按照天地运行规律,太宽泛了),然后用我们的定义,解释下试试。
道理:合乎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论。
殉道:为了某种规律而献身。
医道:医生治病的规律。
公德:公共场合的行为方式。
德育:教育人符合某种规律。
德政:符合社会规律的施政方法。
是不是每个词,都没有发生含义上的大变化。
“道”和“德”的辩证
作为自然规律,“道”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为人处世合乎规律,就是有“德”,人生路上自然会一帆风顺,通畅无比;而不合乎规律,那就是无“德”,必然会受到规律的碾压,走的艰难无比,遍体鳞伤。
更简单的,直接把“道”看成路,把“德”看成人,人走在路上,一路顺风顺水;偏离道路,不撞南墙也得掉沟里。
我是酺客,文化领域创作者,如果我的回答帮助到了您,欢迎您的点赞、评论、转发或关注。
《道德经》中的道是什么,德又是什么?
《道德经》中的道就是规律和法则,德就是做事情应该遵循的规矩。
关于老子的道和德各指什么和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和德指的是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