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辛弃疾传阅读答案,以及辛弃疾读书注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辛弃疾阅读答案吗?
- 2、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
- 3、《宋史·辛弃疾传》
有辛弃疾阅读答案吗?
【原文】:\x0d\x0a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x0d\x0a宋辛弃疾\x0d\x0a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x0d\x0a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④。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x0d\x0a\x0d\x0a【注】:\x0d\x0a①此词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所作。②《晋书·殷浩传》载殷浩热衷富贵,罢官后终日以手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③《旧唐书·司空图传》载司空图淡于名利,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记》,“休休”即闲适之意。④《汉书·叙传》载班嗣书简云:“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x0d\x0a\x0d\x0a【习题】:\x0d\x0a(1)请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3分)\x0d\x0a(2)下阕连用三个典故,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x0d\x0a\x0d\x0a【参考答案】:\x0d\x0a(1)(3分)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池塘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依,像喝醉了酒一样,堤岸上的白鹭静静地兀立着,一定是正在发愁,(1分)表达了作者罢官赋闲的忧伤抑郁之情。(1分)\x0d\x0a\x0d\x0a(2)(3分)连用三个典故,看似向往安闲的隐居生活,看似旷达,(1分)实际上曲折地抒发了作者“英雄江左老”的悲愤之情。(1分)作者并不想做一个隐士,其中蕴含的是功业难成的深沉忧虑。(1分)
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破阵子辛弃疾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代〕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阅读题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7.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8.“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9.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11.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____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______;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13.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可怜
2.D
3.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4.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5.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6.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7.通过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8.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9.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0.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11.军营;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12.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13.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宋史·辛弃疾传》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熹谈兵,弃疾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匄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晓。"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至。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1186),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政,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产荡,譬之本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过。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敬图衣食,以故教阅废驰,逃之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轩,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粜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跋绍兴间诏书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前,可以无事仇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分敌俱存也,悲夫!"人服其警切。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救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兼介之士也!"
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已复礼"、"凤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2005年潍坊市高三一轮复习过程质量检测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声。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当国 当:主持
B.期一月飞虎营栅成 期:满,整
C.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 干实:真实才干
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子钱:利息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③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④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3分)
译文:
② 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3分)
译文:
③ 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2分)
译文:
11.B(期:约定期限)
12.B(两个“以”都当“把”讲。A:趁机;通过。C:表顺承;表假设。D:向;引出动作行为对象,不译)
13.C(③是结果④是说弃疾能顾大局⑥是说弃疾作词的风格)
14.C(“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15.①译文: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3分。“乐、数、夺”各1分)
②译文: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始、榜、配“各1分)
① 译文: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2分。“直、济”各1分)
附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当时虞允文主持国政,皇上下决心要恢复失地,弃疾趁机论述敌我形势以及晋汉两代的人才,持论正直。因为讲和刚刚停当,他的建议没有被施行。
留守叶衢平素很器重他。叶衢入朝为相,极力向朝廷推荐弃疾胸怀大志深谋远虑,皇上就召见了弃疾。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弃疾问:“必须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没有二天都齐备了,僚属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部属都不答应,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弃疾进一级俸禄。又因为谏官弹劾丢掉了职务。
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弃疾墓旁庙宇,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大呼于堂上,好象鸣发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绝声,枋得拿着蜡烛写作文章,准备天亮将祭祀他,文章写成而声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他为少师,谥号忠敏。
五、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④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⑤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⑥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⑧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释〕①筮仕:占卜仕途。筮,占卜。 ②蓍:一种草名,文中是把它用来作为占卜的工具。 ③坎:一种卦相的名称。下文的“离”也是卦相的名称。 ④间:偶而,断断续续 ⑤丐(gài):乞求。 ⑥青兕(Sì):青色的犀牛。兕,犀牛。 ⑦行在:这里是指朝廷。 ⑧罹(Lí):遭逢,遭遇。
14.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之后,耿京为什么“大怒,欲杀弃疾”?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益壮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等文的起因是;□□□□□后来他的建议未能施行的原因是□□□□□。(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6.从文中的内容看,辛弃疾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因早年与同学党怀项占卜仕途,得“离”卦因此南归。
B. 因义端“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乘势得以南归。
C. 因耿京授意,辛弃疾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
D. 因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活捉张安国率部南归。
17.最后一段内容,主要记叙了辛弃疾具有□□□□的雄才大略。
关于辛弃疾传阅读答案和辛弃疾读书注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