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小鹏
不涉足科技股就无法跑赢大盘,但是以风险投资模式、成长股模式还是像巴菲特那样试图将原有投资逻辑与科技业特点相融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近期公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苹果约占其持仓总市值42%,当季还出手41亿美元买入了芯片龙头台积电,加上亚马逊等其它科技股,泛科技股已经占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全部持仓的一半左右,这个变化折射出的时代变迁和投资逻辑演化值得关注。
巴菲特对科技股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众所周知,巴菲特极为重视确定性和公司回报股东的能力,非常厌恶不确定性,载入史册的1999年巴菲特在太阳谷的演讲清楚地表明了他的这一思维框架。当时网络科技股如日中天,未参与网络科技股的巴菲特跑输大盘,遭受质疑甚至嘲笑,巴菲特在演讲中以20世纪初汽车行业早期发展阶段为例,告诫盲目投机科技股不会有好果子吃,果然,科网股泡沫破裂后,哈撒韦再次大幅跑赢指数,巴菲特曾经有所受损的声誉不仅得到修复而且创下新高。巴菲特极为看重公司的护城河和资本回报能力的确定性,那些年,他不断强调,虽然与盖茨非常熟悉,但并不为错过微软股票而后悔。
近十年来巴菲特总体跑输指数。2010~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将1美元变成了3.5美元,同期标普500从1增长到4.2。以五年计,2016-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将1美元变成了1.76美元,标普则从1增长到2.03。如果以纳斯达克作基准,巴菲特的表现还要更差一些。刚过去的2021年,巴菲特虽然跑赢了标普指数,但也仅超出0.9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可以说是股神光芒相对黯淡的十年,根本原因是错失了科技股波澜壮阔的大行情,但在这期间,巴菲特投资思路也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显著变化就是对待科技股的态度,他对错失亚马逊、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感到遗憾,并后悔没有早点买入亚马逊。其次就是巴菲特的持仓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技股面孔,2008年首次买入比亚迪、2011年介入IBM、2016年首次买入苹果、2019年买入亚马逊、2020年买入云计算初创公司snowflake、2021年买入科技色彩的动视暴雪、2022年买入台积电。
巴菲特买入上述几家公司的出发点并不完全相同。对于IBM、苹果、台积电、亚马逊,巴菲特看中的是其优越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护城河,看中其为股东创造回报的现实能力,他多次强调苹果在他眼里是有强大护城河的消费品公司。买入比亚迪时,则有点类似传统的投资成长股思路,因为当时很少人会押注电动汽车几年后进入黄金时代,更想不到比亚迪能有今天的市场地位,连智能手机都不用的巴菲特本人也基本上不对技术走向进行判断,他更多地是看中公司管理层。对于云计算公司snowflake虽然看中的是其在云计算某个环节的重要实力,但对于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来说,评估传统企业护城河的那一套方法事实上并不适用,所以这笔投资可视为带有风险投资色彩的成长股投资。
从投资结果来看,最成功的是苹果和比亚迪,最失败的是IBM。在IBM这只股票上巴菲特耗资了100多亿美元和7年时间,最后亏损出局,IBM最初提出万物皆数据,看到了数据的巨大价值,这一观念超前领先,但IBM计划的商业模式是通过数据服务捆绑自己的硬件销售,而硬件一直是它的强项,是它的“护城河”,巴菲特也正是看到这一护城河的价值才重金下注,然而数据行业后来虽然出现了宇宙大爆发,但没有以IBM和巴菲特预期的那种方式发展,最大的得益者是互联网公司,而非IBM那样传统的硬件公司。“传统强项+创新业务”这种模式又一次失灵了,其实这种失灵在科技行业非常常见,IBM和巴菲特遇到的并不算是小概率事件。其实,不论是失败的IBM,还是成功的苹果、比亚迪,还是另外几家公司,在我们看到最终结果之前科技业的不确定规律一直默默在起作用。
世界产业变迁已不可逆,不涉足科技股就无法跑赢大盘,但是以风险投资模式、成长股模式还是像巴菲特那样试图将原有投资逻辑与科技业特点相融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巴菲特科技股投资成绩总体看还不错,但要说巴菲特的这种独特打法已经嫁接出了可持续的新的模式为时尚早,巴老年岁已高,有生之年应该难看到结果。在前述的几笔投资中,就有接班人和外部资源的痕迹,这个任务可能要由哈撒韦公司接班人来完成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