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商报》网站9月6日刊登题为《德国和中国:为合作辩护》的文章,作者是联合国全球契约倡议创始人兼前执行主任格奥尔格·克尔。全文摘编如下:
我们如何定义与中国的关系将对德国和欧洲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大国之间的竞争目前正在助长一种将中国描绘成敌人和威胁的叙事。
这种叙事可能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以至于最终不可避免地发生对抗。由于担心失去对世界的控制和影响力,西方正以道德优势和制度竞争为借口推动经济脱钩。
这种分裂的主流叙事不仅是错误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古老的权力痴迷本身就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在我们相互依存的现代世界中,如果我们要确保和平与繁荣,除了合作之外别无选择。
我们有一个新的共同敌人:气候变化。无论信仰或语言如何,它都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基础。
▲在德国首都柏林拍摄的一家大众品牌汽车经销商店(新华社发)
只有与中国合作,我们才有机会应对气候变化。
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对华业务中施加必要的脱碳压力并就国际基准进行交流。价值链和生产流程的脱碳只能通过企业行动和合作来实现,尤其是在技术领域。气候变化必须成为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政治家必须放弃基于地理势力范围和对人民的控制的传统权力观念。
然而,撤出中国的想法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动荡。我们的繁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华贸易和投资。
中国使数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中国现在是并且仍将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创新源泉。
市场确保了德国的就业机会。在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许多工作都与中国业务直接或间接相关。来自这个市场的30亿欧元营业利润也支持在欧洲的投资和向电动汽车转型。
与此同时,大众汽车集团正在扩大其在美国的业务,并在欧洲和南美表现强劲。但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并将长期如此。
大众汽车集团去年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占该集团总销量的大约40%。如果西方公司被拒绝进入中国,那将切断销售和创新流动,进而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德国和欧洲。德国公司将不再能够为其雄心勃勃的脱碳目标提供资金。
此外,认为西方在道德上具有某种垄断地位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今天的欧洲政客普遍不是在极端贫困中长大的,也从未见过战争。
我们都很幸运能成为这一代人的一部分。认为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投射到他人身上的假设是傲慢和愚蠢的。每个国家,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挑战。
道德上的优越感体现了我们进行解释时的傲慢,表明了我们对其他国家的历史知之甚少。如果我们想要胜任我们提出的领导力要求,我们必须表现出谦逊和尊重。
此外,将政治无法解决的问题转移给企业并不能实现目标,而且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审慎的做法应该是避免极端依赖、采取一些风险预防措施和执行强有力的法规。自我宣称的道德优越感和无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是重复过去错误的证据。
在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同时明确规范竞争,是让未来变得安全的唯一途径。
德国和欧洲必须齐心协力,引领创新和社会融合。这是启发他人的唯一途径。
德国政府拥有在未来对华战略中改变叙事并推动平等合作的历史性机遇。这种合作的特点是认识到相互依赖和相互尊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