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上海报道
在企业财会科目中,“其他应收款”科目是上市公司遭遇资金占用的“重灾区”。然而近期新曝光的一则案例,“其他应收款”这一与主业关联较低的科目,竟然能影响当期半数以上的主营业务利润。
11月19日,上市仅一年多的环保行业公司卓锦股份(688701.SH)公告,公司收到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出具的《警示函》,因公司存在项目少计成本的现象,其导致公司2021年业绩大幅下修。
警示函虽已下发,围绕卓锦股份财务违规操作的靴子或尚未完全落下。
一位审计行业人士向记者提出了他的质疑:“修正数据前后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性质上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支付给客户的,一个是支付给供应商的,正常情况下是绝不可能搞错的。包括公司对错计成本的原因也未能进行明确的解释”。
离奇的更正
据警示函内容,浙江证监局在现场勘查中发现公司存在项目少计成本的现象,其导致2021年年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报告及2022年半年报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准确。浙江证监会据此判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卓未龙、董秘胡虞、财务总监姚群英存在主要责任,并则成公司推动相关整改工作。
此前,卓锦股份披露了涵盖三个报告期的财务更新数据。其中2021财年更新后数据导致当年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较原值下降2286万,至1717万,降幅达到57%。
对于如此巨大变动,公司却解释称,在 2021 年度开展的个别土壤修复业务过程中,公司在与终端协同处置单位的处置费用结算中存在少记经营成本的会计差错。
记者翻阅更正信息发现,从报表修订情况来看,此次更正主要围绕两个会计科目之间的结转:公司2021年“其他应收账”在更正后下修2937万元,同年公司总成本增加2796万元,信用减值损失增加908万元——即原本应记在营业成本中的项目,被记成了其他应收款。
而进一步通过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和对比则发现,公司其他应收账中大部分为押金保证金,而据环境工程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该部分款项往往指代履约保证金,主要是向下游客户支付的,一般会出现在公司与强势下游的业务往来中。
“一般这部分保证金是供应商向下游客户支付,用处是保障供应按时交付。”该行业人士告诉记者:“上游供应延时交付的情况下,下游客户可能会遭到拖累面临一些违约的情况,所以强势的客户会要求上游支付履约保证金,转移不属于自身的延时责任。”
更离奇的是,先期被记作向客户支付的履约保证金的科目,最终在更正后,竟然变成了向供应商支付的成本。
一位审计人士告诉记者:“履约保证金一般是根据合同约定的保证金比例向客户支付的,成本款一般是向供应商支付的,款项性质与保证金存在天壤之别。卓锦股份把2021年实际性质为处置费用的成本款项以保证金的名义计入了其他应收款,明显是存在问题的。”
另一位审计人士也告诉记者:“按照一般会计原则,其他应收账作为主营业务之外的科目,其一般只会通过坏账计提转结的方式影响公司当期业绩。如果是客户无力偿还,应计入坏账而不是营业成本,如果是自己未能履约也不太可能忘记结转。”
上市当年变脸背后的隐忧
卓锦股份主营综合环保治理服务与环保产品销售服务等,主业包括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废气固废处理处置、水体修复等。公司早前在美股上市,曾用“卓锦环境”作为公司简称,直至2018年退市,并在2020年开始接收海通证券辅导,并筹备科创板上市工作,2021年9月正式登陆科创板。
2018年以来,受困于宏观经济环境,融资平台融资能力受限,环保企业光景自2019年以来每况愈下,企业账期账龄普遍拉长,坏账垫资的情况不断增加。
卓锦股份也未能幸免于行业基本面的衰弱。IPO前的财务数据显示,卓锦股份2017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6亿、2.10亿、2.91亿、3.40亿;归属母公司净利分别为4674万元、5623万元、4029万元和3255万元。
参照更正后的数据,公司2021年总收入升至4.1亿元,较2017年提升162%,2021年利润1717万,反较2017年缩水48%,销售毛利从2018年最高的49%下降到2021年的34.22%,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异常严峻。
不过,剔除宏观层面收入利润外,记者发现,卓锦股份IPO前后“变脸”的不止是利润,还包括“履约保证金”的使用。
卓锦股份招股书显示,公司2018年至2020年其他应收款分别为839.8万、761.3万和1186万,数量相当有限。但至2021年年,公司其他应收款科目增至更正后2204万(更正前为5142万),同比增长近一倍。但公司收入又没有如此明显的增速。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履约保证金一般以合同金额为基准,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收取。在收入未有翻倍增长的前提下,履约保证金余额的数量一般也不会猛增。
记者就公司更正财务数据,包括履约保证金使用的问题向卓锦股份发出采访要求,但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