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11月21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平行论坛上,围绕“全球地缘经济变动下的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主题,多位嘉宾分享了观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肖钢在论坛演讲中指出,要从四方面健全金融安全体系,包括健全法治、筑牢金融安全网等。中国进出口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钧在演讲中表示,要拓展金融合作、共促金融发展,金融业的新机遇之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经济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 斯宾塞认为,中国金融业的设计和管理是比较稳健的,在挑选投资项目时非常审慎。但是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更大挑战,包括财政和金融领域的稳定问题等,全球经济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为止我们的系统性风险没有上升到一个很严重的级别,但如果忽略掉这个风险,它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包括金融的一些基本原则并不是非常新的,对此需要采取一些举措。
肖钢: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与早期纠正机制
肖钢在论坛演讲中指出,二十大报告把金融风险的问题摆在了很重要的位置,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也是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可见把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健全金融安全的治理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高度。
对于如何健全金融安全体系,肖钢表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包括加强党的集中全面领导、保持经济质量的提升和数量的合理增长、健全法治并筑牢金融安全网。
首先,加强党的集中全面领导。肖钢表示,要坚持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与市场性、专业性的有机统一,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落实责任制。
其次,保持经济质量提升和数量合理增长。必须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让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第三,健全法治。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整合提升现有的法律法规条文,有利于提升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第四,筑牢金融安全网。三大传统工具(微观审慎监管,存款保险以及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已经不够用了,还要新增一些支柱,具体举措包括丰富政策工具箱、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完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与早期纠正机制等。
李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经济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钧在演讲中表示,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需要金融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找准金融服务的发力点和突破口,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维护金融稳定、拓展金融合作、共促金融发展。
他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寻找出路。一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世界贸易投资增长和产业链、供应链畅通。需要金融机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充分发挥资金对国际贸易、跨境投资、产业布局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主要在更加多元、更加精准、更加协同、更加高效四个方面下功夫。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增强经济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绿色发展催生巨大的投融资需求,需要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理念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ESG贯穿经营管理的全流程,审慎评估项目的社会、环境、劳工风险,分步有序建设信息披露机制。产品上,加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运用,满足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环境治理、节能低碳等领域的资金需求,通过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标准上要促进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绿色信贷标准与绿色投资原则的对接,参与并引领国际标准制定,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政策和标准体系。”李钧说道。
三是筑牢金融安全底线,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适度的风险偏好,加强风险研判、预警监测、压力测试,避免期限错配加剧、过度投机行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提高风险识别、处置和应对能力,通过专业管理方式和先进科技手段,及时发现和遏制风险苗头,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做好应对预案,防止风险扩散蔓延,影响整体资产质量。
四是深化金融交流合作,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合力。其中,信息方面,既加强管理经验、风险防范等传统领域的沟通交流,也加强金融科技、普惠金融、融智服务等新领域的信息共享;机制方面,建立并健全更多常态化的合作交流平台与网络,为金融机构间交流合作创造便利条件。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