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记者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了解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把握数字新机遇、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持续释放数字红利,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去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9.8%,数字经济赋能作用日益凸显。
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加快公共服务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教育、医疗、社保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颖新介绍,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已建成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码)通”。远程医疗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和超过90%的县(区),保障患者医疗服务需求。
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腾讯展出的“眼动输入”无障碍解决方案引来不少观众体验。借助一款内置眼球追踪技术的眼控仪,通过让渐冻症患者的眼球转动和凝视,并操作电脑就能完成输入。此外,腾讯通过部署电影级3D医疗影像渲染平台,让医疗影像工作站“上云”,医生可以直接访问部署在云端的医疗影像处理软件,对病例进行诊断。
在新技术驱动下,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多地深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提高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李颖新说。
比如,上海提出“面向数字时代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强软硬协同的数字化公共供给,加快推动城市形态向数字孪生演进”,临港新片区试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打造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浙江发布数字孪生建设首批试点清单,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地铁安全管理、大型交通枢纽安全管理等领域;深圳构建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探索“数字孪生城市”;广州市加快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赋能生态环境、公共安全、公共交通、政务司法等,实现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系统推进5G、千兆光网和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截至今年6月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全面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已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夏学平介绍。
近年来,我国5G网络用户数量逐年攀升,随着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加快进行,全球最大规模光纤网络在中国建成。日前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到10.3亿个。行政村完成村村通宽带,基本实现农村与城市“同网同速”。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呈爆发式增长态势,对算力提出更高需求。今年2月份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将数据中心建在西部,可以更好利用西部的绿色能源,同时带动西部产业发展与有效投资,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截至今年4月份,在全国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中,新开工项目25个,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4万标准机架,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西部地区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
作为数据中心建设企业,中兴通讯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到存算分离服务器,再到高带宽、低时延网络连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我们从‘存、算、运、用、安’5个维度构建数字底座。希望算力能尽快形成规模布局,像水、电、气一样普惠、覆盖各行各业。”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朱永涛说。
工业领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随着工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推进,升级后的产业集群在越来越多地区落地。
华为高级副总裁、华为云CEO张平安告诉记者,华为云提出“云工厂”模式,支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目前,广东东莞模具云工厂、佛山小家电云工厂等平台正在积极筹备,有望激活产业链闲置生产力,形成产业集群化产能。
此外,工业互联网在装备制造业、钢铁行业、采矿行业、电力行业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装配效率和故障检测准确率,降低监测、运营成本和事故发生率,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淮北矿业集团孙疃煤矿曾面临变压器运行异常、人工监测准确度较低等难题。为解决相关问题,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安装声纹采集器,可远程收听异常声音,及时对变压器运行情况作出诊断,降低人工检查频率。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使用,让生产过程具备‘听觉、视觉、触觉’等智能感知能力,并逐步支持智能决策,解决工业领域设备管理、安全检测、节能降碳等痛点。”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徐甲甲说。
“数字技术深刻改变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工业效率,这与国家提出的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密不可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调研发现,70%企业认为工业互联网能够有效衔接用户订单需求和工厂产能,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提升自身应对市场波动和抗风险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