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余璐)“国内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出口企业,要及时调整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通过碳核算摸清家底,寻找供应链中碳排放较为集中的环节,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逐级覆盖低碳管理,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减碳的关系。”近日,在2022年绿色供应链暨气候行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处长、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副秘书长毛涛如是说。
论坛上,多位专家表示,在全球环境治理当中,绿色供应链的作用越来越大,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是由于范围三(除直接碳排放和外购电力、供热、制冷等间接排放以外的碳排放量)减排须纳入企业碳中和承诺,管理对象从部分供应商开始向整个供应链延伸;二是管理动力从政策驱动转向主动布局;三是管理要求从浅绿色走向深绿色;四是管理方式从封闭转为透明。
如何借助绿色供应链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原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唐丁丁表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推动绿色供应链安全稳定和绿色化发展。因此,构建绿色供应链需要从信息技术、人力、资金等方面广泛参与和支持。同时,绿色供应链也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模式。此外,要加强绿色供应链上下游体系的信息披露,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提供透明、可追溯、可标识和互认的数据。
在本次论坛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发布了2022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CITI和CATI指数评价报告显示:100余家参评企业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创新解决方案,提高供应链环境和碳管理效率;66家企业借助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供应商披露排放和资源消耗数据;部分消费品牌开始尝试引导消费者关注从产品设计到末端废弃处理的环境影响和碳足迹。
记者发现,本期评价期间推动1927家关联企业和供应商公开披露碳排放数据。这其中,来自24个省、29个国民经济行业的1541家供应商企业发布了2021年度的碳排放数据,披露的范围包括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总计达6252.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希望通过本年度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和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的发布,有助于构建全球企业责任体系,增进各方互信,促进国际合作,加速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中国的“双碳”行动和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据了解,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2014年合作研发,是全球首个针对在华供应链环境和碳管理表现的量化评价体系。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2021年开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CATI指数从治理机制、测算披露、碳目标设定、碳目标绩效和减排行动五个维度对企业在气候治理方面的行动开展动态评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