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苗可秀怎么死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苗可秀现在照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谁能发一些苗可秀的图片
苗可秀
--------------------------------------------------------------------------------
【苗可秀】(-1935年7月25日)
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辽南地区抗日义勇军 参议苗可秀离开自卫军驻地辽宁省岫岩县,前往凤城一带侦察敌情。他刚刚进入凤城宝山温家沟,便听到日本鬼子骑兵的马蹄声,以及抓苗可秀的喊叫声。苗可秀匆忙之中躲进了王儒贤家。此时,王儒贤正患疟疾,躺在床上养病。王儒贤的家人急忙帮苗可秀寻找藏身之处,试着藏进萝卜窖子、席桶、包米仓等处,都不安全。这可怎么办呢?敌人马上就要来了,如果再藏不稳妥,苗可秀难免落入虎口。王家人情急之下把苗可秀带入王儒贤屋。“快,快,敌人快来了,帮这个人找个地方藏一下。”王儒贤的父母焦急地说。王儒贤的屋子不大,可藏人的地方更少,怎么藏得下一个大活人呢?王儒贤见眼前这个人比较瘦小,便灵机一动,让他钻进了炕桌底下,她则卷起被子遮住了炕桌底部。不一会儿,敌人端着枪冲了进来,东翻西找地折腾了一阵子,一无所获,最后冲进了王儒贤的屋。王儒贤紧张极了:如果敌人发现了他们要找的人,那人必死无疑,王家人同样受牵连。她在心里一遍遍告诫自己,不要紧张,千万要镇定,不要让敌人看出来破绽。敌人问床上躺着的人怎么了?王儒贤的母亲机智地说她的姑娘正在“打摆子”。鬼子不解,敌翻译告诉鬼子,这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染上了便不好治,很危险�“八格�”鬼子听后立即捂着鼻子跑了。
敌人走后,王儒贤挪开被子,冲着苗可秀说,敌人走了,你可以出来了�苗可秀钻了出来,冲王儒贤一抱拳,说他苗可秀必报救命之恩。王儒贤笑了。她觉得眼前的苗可秀相貌英俊,气度不凡,真不愧是一名儒将。她哪里想到,小伙子说的“必报救命之恩”,后来竟然发展到娶她做了媳妇。
苗可秀回部队之后,部下听说此事,都说这事如果传了出去,人家姑娘家怎么嫁人,“怂恿”苗可秀娶王儒贤。苗可秀起初不同意,认为此事不妥,自己枪林弹雨的,娶了亲麻烦事儿多,经不住部下的再三劝说,特别是几个部下跪地求他,苗可秀总算是动了心。几天之后,苗可秀派一名团长找到王儒贤家求亲,王儒贤的母亲未允;苗可秀依然不灰心,派了自卫军战士、王儒贤的弟弟王琦回家提亲。王琦再三说苗可秀的种种优点,说他如何聪明勇敢,说他如何勤奋学习,全家族如何集资供他念东北大学……王家人被打动了:作为一名大学高才生,完全不愁好的前程,或者留洋,或者参加工作,或者在城里做一些其它“体面”的事情,可是,苗可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情愿冒着生命危险,钻进深山打日本鬼子,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青年啊。王儒贤的母亲这才应充了这门亲事。
1933年2月18日,苗可秀与王儒贤在自卫军驻地结婚,自卫军总司令、著名抗日英雄邓铁梅亲自给他们证婚。那年,王儒贤21岁,苗可秀28岁。婚礼很简单,没有鲜花,更谈不上奏乐,但这个婚礼永远地印在了王儒贤的脑海之中。
飞马双枪,伴夫驰骋战场
王儒贤回忆说,苗可秀真不愧是东北大学的高才生,学问真大,会写文章、会作诗,从未上过学的王儒贤在丈夫的帮助下学会了认字,王儒贤现在的名字便是苗可秀帮改的。原先,王儒贤叫王秀英,苗可秀说这个名字太一般了,最后定了“王儒贤”这个名字。苗可秀十分疼爱妻子,战斗生活很苦,他尽量照顾妻子,弄到好吃的东西,自己舍不得吃,一律留给妻子。
苗可秀教王儒贤骑马,打枪,几经摔打,王儒贤练就了马上双枪齐发的绝活。她拎着两把盒子枪,两梭子打过去,一二十发子弹出膛,杀伤力极大。从此,王儒贤转战凤、岫一带的太虎岭、二道虎岭、三道虎岭、喇咕沟、沙里寨、梯子山等地,骑着战马,手持双枪,冲锋陷阵。据《凤城市志》记载,1933年夏天,日军集中兵力进攻自卫军驻地,在战斗中,王儒贤中弹,从马背上滚落下来,受了重伤。苗可秀救下了她,派人把她安排在梯子山养伤,再三嘱咐她保重。
王儒贤第二天便被敌人抓获,敌人施尽酷刑,打得王儒贤遍体鳞伤,逼她说出苗可秀的下落。王儒贤只字未吐。一个月后,恼羞成怒的敌人再次审讯她,拿枪指着她的头部,恶狠狠地说:“我手里拿的是什么?”王儒贤鄙夷地说:“我打了多少仗了,啥枪都见过,你拿那玩意儿吓得了我吗?”“那好,你再不交代苗可秀的下落,我一枪崩了你。”“随你们的便。”王儒贤说。敌人随后拉着王儒贤和几名自卫军官兵上山行刑,敌人一再威胁她,她始终不降。敌人先残忍地杀死了一名自卫军团长的孩子,然后把王儒贤推进早挖好的坑里,“砰——”枪声响了,子弹打得地上的尘土飞扬,王儒贤却毫发无损。敌人的假枪毙把戏失败了。他们假惺惺地说,这次先不杀你,再留给你一次机会,你好好反省一下吧。后来,经过苗可秀的营救,夫妻重新团圆。
1934年9月底,邓铁梅英勇就义,苗可秀接任自卫军总司令一职。此间,王儒贤跟着苗可秀打了很多次仗。据史料记载,1934年6月份,自卫军作战709次,7月份759次,8月份1616次,12月份1706次。1935年3月,王儒贤怀孕,苗可秀把妻子送回娘家,哪曾想这次分别就是永别。苗可秀告诉妻子:“一旦我遇难,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好好地拉扯孩子。”王儒贤说:“别说不吉利的话,我会带着孩子回来的,你等着我,好好保重�”王儒贤挥泪与丈夫分别。
1935年5月,敌人获悉苗可秀的妻子回了家,便派人抓走了王儒贤及父亲。敌人开始了惨无人道的毒打,逼王儒贤带他们找苗可秀,给苗可秀写劝降书。后来,王儒贤7个月的孩子早产了,敌人拿刺刀挑起哇哇直哭的婴儿,扔进了臭水沟。王儒贤昏了过去。这天下着大雨,敌人把王儒贤拖到屋檐下,想让檐水浇醒她,可王儒贤一直未醒过来。敌人便通知王家来收尸。王儒贤的哥哥把妹妹背回了家。王儒贤昏迷了20多天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不久,邻居告诉她,苗可秀被敌人抓走了。王儒贤失声痛哭。
原来,1935年6月12日晚,苗可秀率部转至三道岭正南的羊角沟宿营,正赶上村子演驴皮影戏。按理说,看戏的人有许多是外屯的,部队的行动已经暴露,应该立即转移,可苗可秀部队就地宿营了。一名大汉奸喜颠颠地跑到敌人那儿告密,敌人闻讯之后,立即从各个点上调集重兵包围了羊角沟,第二天拂晓发起了突然进攻。苗可秀在突围战斗中臀部负伤。苗可秀领着部队撤至山上与敌人苦战了8天,21日,身负重伤的苗可秀命令其他战友突围,自己落入了敌手。
敌人抓获苗可秀之后欣喜若狂,他们威逼利诱,再三劝降和逼降,苗可秀抱定必死之心与敌人坚决斗争。7月25日,年仅30岁的苗可秀从容就义。
隐居多年,晚年落户沈阳
王儒贤一直隐居凤城农村,从不提起她的传奇经历,更不居功自傲。苗可秀牺牲之后,她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孙姓工人,生了两儿两女。后来,凤城市有关部门获悉、调查核实了王儒贤之经历,按规定每月发给她一定的补贴。
近些年,每逢清明节和春节,王儒贤都带领家人给苗可秀扫墓。凤城给邓铁梅、苗可秀塑了雕像,每次看到苗可秀的像,老人都禁不住潸然泪下。她的耳边仿佛响起了苗可秀写的《团结义勇军歌》:
努力呀�大家要团结救中华,团结起来力量大。……弟兄们想吧�要知要知哥哥弟弟,抗日的责任,比什么都大,团结奋斗吧。看那正义旗帜高高挂,灿烂光华遍天涯。弟兄们醒吧�要知要知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财产,都在铁蹄下,快去夺回它。
2000年5月中旬,辽宁省社会救助烈士遗孤遗属工程办公室主任傅广荣带着企业家下乡走访贫困烈属,找到了王儒贤老人。王儒贤的家境比较清贫,近些年身体多病,承担高额的医疗费显得较困难。此情此景,感动了沈阳的企业家薛景浩,他当场捐给老人1000多元钱。他向王儒贤表示,今后负担起老人的生活费用。
这年的12月中旬,新筹建的辽宁社会救助烈属老人护理院专程接来了王儒贤,老人正式落户沈阳。
王儒贤说,她和苗可秀的姻缘是她一生最难忘的回忆,她最大的遗憾便是未能和苗可秀同生共死。苗可秀真是一个大丈夫�在狱中,他从未给妻子写过一封信,怕给妻子带来麻烦。王儒贤起初埋怨丈夫不给她写信,可是,她了解了丈夫的苦心之后心里更加难受。虽然苗可秀非常想念妻子,可他从不要求友人照顾妻子,说“以妻子累人,此大丈夫之耻也。”他刑前向友人提供了这样一个要求:“可以在西山购一卧牛之地,为余营衣冠冢,竖一短碣,正面刻苗可秀之墓,背面略述之行事,墓旁植梨树四五株,小亭一间。……我之孤魂可以不寂寞矣,山吟水啸,鸟语虫声,皆视为余歌余语余泣余诉为矣。”他在给友人的信中称,“凡国有可庆之事,弟当为文告我;国有可痛可耻之事弟亦当为文告我。”他的这些话令人油然想起陆游写的《示儿》诗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
copyrightcopy:2001 caac.net
版权所有:22243333
技术支持:87155000
谁能帮忙介绍一下小龙哥的传奇一生(苗可秀亦可)?
苗可秀
个人基本信息
艺名:苗可秀
原名:陈咏悯
英文姓名:Nora Miao
花名:囡囡 身高:163公分
体重:49公斤
主持节目:佳人有约(加拿大中文电台)
出生日期:1952年1月31日
星座:水瓶座
嗜好:音乐、戏剧
喜爱颜色:绿、白
喜爱歌曲/音乐:Soft music
喜爱食物:海鲜+辣
讨厌事情:反骨之人
难忘的经历:多,不能尽录
理想目标:开开心心
个人座右铭:好多
从业经历
苗可秀原籍广东,1952年出生于香港,香港圣罗撒书院毕业,1970年入嘉禾影业公司,因在《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影片中担任女主角而知名。1973年离开嘉禾公司,到电视台主持节目和主演电视剧。后逐渐淡出娱乐圈,外界一直流传她和李小龙有过一段爱情史。即《李小龙传奇》中秦小曼的原型。
2008年复出影坛,参演张艾嘉执导的影片《一个好爸爸》。
2008年凭借《一个好爸爸》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和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配角提名,是当年获得华语电影最高2个奖项提名的唯一配角,风头一时无二。
编辑本段
与李小龙
苗可秀的妈妈和李小龙妈妈是世交,苗可秀和李小龙曾合作《唐山大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苗可秀当时有男友,李小龙拍片对她很照顾,因而传出绯闻。苗可秀从不承认,
也未否认,她说:“我个性很强,不会向人解释,如果我否认,别人会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什么都不说,人家又当我默认。”想不到多年后仍需面对陨落巨星好友的风雨感情,苗可秀说她只有苦笑的份儿。而这些旧闻,都已经随着过去的过去烟消云灭了。
已经走出了电影的苗可秀定居多伦多,主持华人电台节目,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成美人迟暮,她仍然未结婚,至今她每每去温哥华旅游,一定会去西雅图李小龙墓地前拜祭故人。谈起从前的事,只是淡淡的叹息与蹙眉。
编辑本段
演艺经历
苗可秀于1970年加入娱乐圈,是香港及台湾普遍为人所识的影视明星,最初是加盟嘉禾电影公司,参演一系列的古装侠女片集,当年这些片子很受欢迎的,影星郑佩佩,徐枫,李丽丽等都是靠侠女片成名的,不过当年已是侠女片晚期,她的表现也较普通,不受观众注意。
参演李小龙电影时代
当参演李小龙的电影後,情况有很大的改变,在唐山大兄里第一次与李小龙合演,唯只是客串性质,真正受欢迎及为观众记得的是一九七二年电影精武门,苗可秀剧中的戏份不是很多,而且只是文戏及感情戏,但观众普遍接受及好评,甚至只可能从精武门中,记得女主角就是苗可秀。
后来在1972年电影猛龙过江里,二人再度合作,苗可秀更以时装姿态示人,同样大受欢迎。
李小龙的电影对苗可秀星运来说影响极大,加上苗与李小龙的关系甚好,可惜是李小龙早死,否则二人或有更多好片子流传後世,而李小龙可算是苗可秀在影视事业里一个最重要的男子。
台湾文艺电影时代
李小龙于1973年离世,苗可秀继续在嘉禾电影公司拍电影一段时间,去到1975年左右,苗可秀改往台湾发展,暂脱离武打女星的形象,改为参演一系列的文艺电影,做个感情戏女角,当年的评价也不错。苗可秀不单转变戏路成功,更认识她爱情里另一个的男人,就是当年著名台湾影星柯后雄,他们曾有一段时间恋爱,可惜却很快逝去,二人一年多后便分手。
成龙电影时代
苗可秀于1976年参演一套由罗维电影公司开拍的电影新精武门。新精武门也是成龙第一套做主角的武打电影,是演一个无名小子如何与苗可秀一起重建精武门,而苗可秀成为成龙电影里第一个女主角。
苗可秀在新精武门里终有名字,叫苗丽儿,也是陈真的女朋友,负起李小龙以前演的陈真的双截棍遗物,到台湾重建精武馆对抗日本人。剧中的发展不再只是文戏,还加上武打场面和激昂的对白,充份发挥了苗可秀的演技,比起成龙剧中的角色发挥更佳。
后来苗可秀於1978年也有参演另一套成龙电影龙拳,同时是为观众受落,奠定苗可秀在电影的形象。
毅然加盟丽的电视
苗可秀参演的著名电影多是70年代,例如1977年的邵氏电影楚留香,苗可秀是饰演宫南燕的,同样很受欢迎。然而,她於一九七八年毅然再向多方面发展,就是加盟电影圈,当年获丽的电视邀请加盟,丽的电视就是亚洲电视的前身…
与丽的电视签一年电视艺员合约後,她第一个工作就是主持综合性节目花花世界,当年是1978年9月左右,当年佳艺电视倒闭,港回复两家电视台,丽的电视正开始受观众注意。苗可秀所签是节目与电视剧艺员合约,所以在1979年也有参演丽的电视剧集。
重返电视圈发展
八十年代中,苗可秀在台湾重返电视圈发展,一九八五年与黄元申合演台湾华视剧集飞花逐月,最为大家所记得…1986年,苗可秀获亚洲电视邀请重返电视圈,一做便两年,第一套电视剧是柔情点三八,是极具意义的,因为剧中是与潘志文演情侣的。
编辑本段
人物评价
透过苗可秀,可以看到当年60到80年代香港的如烟繁华,尤其影视那段“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岁月。
最初认识苗是在《精武英雄》里,曾看过李小龙在其中的的一张剧照,在他宽大而健壮的背后,一个女人留出了一张圆润而精致的脸庞,大大的眼睛流露出一种让人心悸的美丽,那个时候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她就是苗可秀,李小龙的“银幕情侣”,与之合作过《唐山大兄》、《精武英雄》等著名影片。是传说中李小龙的女友之一,据说,在事发当晚得知李小龙噩耗,她哭着入睡,梦到李小龙站在床边看着她。
这部苗可秀与李小龙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而编剧是李小龙自己。其实在这部讲究功夫的电影里,苗可秀 李小龙与苗可秀的角色似乎只是电影里的一个点缀,只是在适当的时候推进着情节的发展,只有在她身陷敌巢的时候,才能发现李小龙赶去搭救的脸上的那一丝紧张。然而,看着电影里苗可秀那张精致的脸上透露出桀骜,透露出不屑,透露出无奈,透露出哀伤。只是静静地看着,却不能不暗自赞叹,真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眼神里的东西,真的是就是一个意大利中餐馆的老板所发出的,幽忧掩映着的,是些许国人应有的火热,是些许罗马颓唐的浪漫,和些许精明强干的感觉。喜欢的苗,似乎就是她的眼睛。苗的身上,有多数人推崇的性感纤长,更有现已少有的温柔平和的感觉,那种毫无放纵感的温柔,毫不做作的温柔,现在真的太少了,而电影里,陈清华与唐龙那种若离若既的爱情,更是在不着痕迹中让人过目难忘。
据说,苗可秀也曾无奈地表示:“27年来,我都活在他的阴影下。”她指的是外界蜚短流长,直指她与李小龙有一段情。连她一身黑衣、流泪参加李小龙丧礼,都被说成是“戴了孝的半个未亡人”。可是在影片的最后,所有的观众都与她一样,知道她是要等着他回来的,就算他并不知道她为什么带着他周游罗马,给他讲国王为了王后用了很多年的时间盖起那一片很大花园的故事。她曾经看不惯他的老土与举止,然后她为他一瞬间的神采所折服,她亲手给他做早点,然后问“好不好吃?”,她满腹难过与无奈地劝他一定要在午夜十二点前离去,她充满期待地想听他说出不要离开的话语,然而直到剧情落幕,她终于还是开不了口把他留下来。
在这最后一刻,这山坡上所有高耸的墓碑如浮云层出,在花朵的映衬下却只显现出那透明的苍凉与忧郁,而慢慢驿动的配乐里却又隐隐透露着依依不舍中隐含的希望。一切如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里那一段无限的遐想“这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也许并不算是什么爱情,也许这才是最真的爱情,在还没有来得及开口之前就已经结束,然后在岁月的轮回里等待着下一次机会,美丽而决绝。
据说,苗可秀的妈妈和李小龙妈妈是世交,苗可秀和李小龙曾合作《精武门》及《猛龙过江》。苗可秀当时有男友,李小龙拍片对她很照顾,因而传出绯闻。苗可秀从不承认,也未否认,她说:“我个性很强,不会向人解释,如果我否认,别人会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什么都不说,人家又当我默认。”想不到多年后仍需面对殒落巨星好友的风雨感情,苗可秀说她只有苦笑的份儿。而这些旧闻,都已经随着过去的过去烟消云灭了。
在《猛龙过江》中,她穿着驼色的衣裳,在白色的墓园中低着头,任一头乌发随风轻轻摆动,等到出字幕的时候,李小龙只剩下一个背着包裹的灰色的背影,在带着几分荒凉的罗马小巷中远去,这时,观众才知道,原来《猛龙过江》中还有一段爱情值得人们期待。这回声一样的结局,如全片将结束时那最后的话一段注解式语:“在这个有刀有枪的世界上,无论唐龙走到任何地方,需要的都是福星高照。”然后我看到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心与期待,想要表达却又无法倾诉的目光。
已经走出了电影的苗可秀定居多伦多,主持华人电台节目,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成美人迟暮,她仍然未结婚,至今她每每去温哥华旅游,一定会去西雅图李小龙墓地前拜祭故人。谈起从前的事,只是淡淡的叹息与蹙眉。苗,不应该被遗忘,因她深沉的美丽,因她特有的气质。
编辑本段
初入影坛
苗可秀为人所知全因为她在李小龙的三部大片中担任"龙女郎",她于1970年进入嘉禾,与李小龙合作了《唐山大兄》(1971年)、《精武门》(1972年)及《猛龙过江》(1972年)。
演出电影
《东风破》(2010) 《我们这一家 》(一个好爸爸)(2008)
《李小龙:勇士的旅程》 (2000)
《运财五福星》(1996)
《寒夜》(1987)
《护花铃》 (1981)
《释迦牟尼》 (1980)
《风流残剑血无痕》 (1980)
《龙门秘指》 (1980)
《神偷妙探手多多》 (1979)
《手扣》 (1979)
《龙拳》 (1979)
《蛇鹤八步》 (1978)
《过江龙独闯虎穴》 (1978)
香港艺人苗可秀(1972年)《楚留香》 (1977)
《绝不低头》 (1977)
《李小龙传奇》 (1977)
《铁拳小子》 (1977)
《新精武门》 (1976)
《醒目双星香港淘金记》 (1975)
《绰头状元》 (1974)
1971年:《刀不留人》
1971年:《鬼流星》
1971年:《天龙八将》
1971年:《唐山大兄》
1972年:《精武门》
1972年:《猛龙过江》
1972年:《金旋风》
1972年:《心兰的故事》
1973年:《黑夜怪客》
1974年:《黄飞鸿少林拳》
演出电视剧
1978年:《情人箭》 苗可秀1979年:《侠盗风流》饰 高亚男
1979年:《奇女子》饰 柳青青
1979年:《天蚕变》饰 独孤凤
1980年:《天龙诀》饰 独孤凤
1986年:《柔情点三八》饰 海伦
1987年:《文学电视》饰 曾树生∕繁漪
1987年:《啼笑因缘》饰 关秀姑
1987年:《满清十三皇朝》饰 庄妃(孝庄皇后)
1988年:《历代奇女子之吕后》饰 吕雉
1988年:《飞花逐月》饰 赵幽兰
李小龙《猛龙过江》中的女主角是谁扮演的?
苗可秀(《猛龙过江》女主角苗可秀本名陈咏悯,据说苗可秀这个名字是金庸给取的,依照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来看,这个带着金庸味道的艺名确实十分贴切.
她70年加入嘉禾,因为在李小龙的作品的担任女主而成名.在娱乐至上的年代,这种成名的背后当然包括了大大小小的传闻.寻常明星的排挡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李小龙的排挡.虽然这位工夫巨星已经过世多年,但是影迷热情不减,08年甚至出现了在央视播映的《李小龙传奇》,据说其中秦小曼的原形便是苗可秀。
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不过李小龙的电影是看过很多的。因为对李小龙武打时候的叫声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觉得他和苗可秀的搭配让我想起一部电影,那就是《美女与野兽》,并且一边看一边感慨,香港那么早就懂得与国际化接轨,而且接的如此正宗。
其实在生活当中,苗可秀的妈妈和李小龙妈妈是世交,苗可秀和李小龙曾合作《唐山大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苗可秀当时有男友,李小龙拍片对她很照顾,因而传出绯闻。苗可秀从不承认,也未否认,她说:“我个性很强,不会向人解释,如果我否认,别人会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我什么都不说,人家又当我默认。”想不到多年后仍需面对陨落巨星好友的风雨感情,苗可秀说她只有苦笑的份儿。而这些旧闻,都已经随着过去的过去烟消云灭了。
在李小龙过世之后,苗可秀仍旧活跃在荧幕上。传闻当时很多粉丝将支持苗可秀当成是对李小龙的一种怀念。70年代末,苗可秀也曾经走进电视圈,在亚洲电视旗下拍摄了很多电视剧,文武戏都有,我看过的只有一部《满清十三皇朝》,她在里面扮演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皇太后。古装扮相很漂亮。
多少年后,已经走出了影视的苗可秀定居多伦多,主持华人电台节目,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成美人迟暮,可是她仍然未结婚。至今她每每去温哥华旅游,一定会去西雅图李小龙墓地前拜祭故人。谈起从前的事,只是淡淡的叹息与蹙眉。
2008年复出影坛,参演张艾嘉执导的影片《一个好爸爸》。
客观的说,苗可秀的外形和演技都相当的不错,武打虽然不像李小龙那么百分百的真实,但是招势干净利落,非常的漂亮。但也许是因为李小龙太有名气了,所以她反而成了华语电影中的第一枚著名的花瓶。当然,能够做李小龙的花瓶,多少人梦寐以求。不过苗可秀自己,对于这个定位并不是太在意,许多年后当肥肥采访她,她仍旧非常有深情的回顾着自己和李小龙当年的往事。
假如你看过这个采访,那么你也许会由衷的觉得,爱情的传闻,在很多时候,真的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那些留存在记忆里的故事,是否值得你去回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词
关于抗日英雄苗可秀的事件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曾用名苗景墨,字而农。 1906年出生于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家境清贫的苗可秀,聪颖好学,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预科,1928年升入本科,1932年毕业。苗可秀读书期间,不断受到“五四”以来爱国思想的熏陶。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借故出兵济南,大肆屠杀中国民众的消息传到东北,东北大学学生更是愤恨不已。为表达爱国反帝的思想,苗可秀在同学中积极宣传抵制日货,响应者日增。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大学流亡到北平。国难当头,东北的大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除上课之外,苗可秀还经常为抗日救国而奔忙,参加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活动。苗可秀还与其他人在东北大学学生中组织东北学生军,苗可秀任学生军大队长,主要进行军事训练,并准备回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2年5月,参加完东北大学的毕业考试后,苗可秀毅然返回东北参加义勇军,踏上了抗日征程。在4年的抗日生涯中,苗可秀历任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总参议、司令,抗日军官学校教育长,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东北民众义勇军司令等职务。在恶劣的环境中,他统兵布阵、纵横驰骋于东北各地,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威震敌胆。日寇对苗可秀恨之入骨,曾贴出告示悬赏百万,缉拿苗可秀。
1935年,在辽宁岫岩哨子河羊角沟同日军作战中,苗可秀因臀部中弹不幸被捕。日军在为他治疗中,先后以日军驻辽东警区中将司令等要职为诱饵进行劝降,都被他断言拒绝。日寇无计可施,便于1935年7月25日,在丹东凤凰山下将年仅29岁的苗可秀杀害。
在狱中关押期间,苗可秀深知,自己被捕必死无疑,他先后给老师、同学、好友写信,抒发自己的革命决心。他在写给东北大学的老师、抗日爱国人士王卓然的信中,拜托老师能够收养不知流亡何处的妻儿,并为其子起名为苗抗生。信中写道:“古语谓‘慷慨就死易,从容就义难’,生观之两皆易易耳,第视其真知义与否。”信中以殷殷之情、感人肺腑的语言,表达了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
苗可秀还给好友张雅轩和宋黎写了告别的遗书,殷切地勉励他们说,“弟等思想要正确,精神要伟大,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遗书中充满了浩然正气,表现了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操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苗可秀已长眠地下,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象松柏一样万古长青。他的光辉事迹激励、鼓舞着一批批热血青年走上抗日的战场。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就曾经携带苗可秀遗书手稿的影印本,到南方宣传抗日,号召大家做一个像苗可秀那样的大学生。
除了苗可秀,东北大学还先后培育了热血喷洒南京雨花台的石璞烈士,在渣滓洞与魔鬼苦斗的张孟晋烈士,舍身成仁的吴承仕烈士和丛德滋烈士,等等。正是因为有了诸如苗可秀这样的一批爱国学子,才铸就了东北大学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据不完全统计,从建校之初,东北大学师生中先后有53人成为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烈士。
苗可秀 怎么死的?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呀~~~
如果是影视的那个,精武门里的,还没有死
---------
如果是党员的这个,民族英雄
苗可秀,原名苗克秀,又名苗景墨,字而农。1906年生于辽宁省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家境清贫的苗可秀,聪明好学,1926年进入东北大学文学系预科,1928年升入本科。读书期间,苗可秀就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大学毕业后,苗可秀谢绝了老师、同学的挽留,毅然返回东北,踏上抗日征程。任东北民众自卫军总参议,协助邓铁梅工作。面对日军四次“大讨伐”后的严峻形势,1934年2月苗可秀与赵同等人组建“中国少年铁血军”,并被推举为铁血军总司令。在苗可秀的带领下,少年铁血军在辽南三角地区纵横驰骋,先后取得了猞猁沟、汤沟等战役的胜利。苗可秀不仅擅长带兵打仗,杀敌救国,而且注重宣传群众,巩固抗日战线。这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在抗日实践中逐渐成长为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辽南义勇军杰出领导人。1935年6月12日深夜,苗可秀在战斗中受伤,21日不幸落入敌人魔掌。7月25日,苗可秀被押往凤城南山刑场。在刑场上,苗可秀毫无畏惧,昂首而立,怒视敌寇,为国捐躯,年仅29岁。
关于苗可秀怎么死的和苗可秀现在照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