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微言大义的意思,以及微言大义的意思和造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 2、微言大义
- 3、“微言大义”什么意思啊?
- 4、微言大义是什么意思
- 5、“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汉书·艺文志》说:“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i]微言,精微的言词;大义,奥妙的要义。微言大义即指圣人隐含在语言中所包含的深远微妙的意义。本文就《论语》中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语句进行溯源,并非想要标新立异,目的是想要寻找《论语》所显现孔子的真正微言大义,这种微言大义不是从流上去找,而是要跨越两千多年来的各种诠释,回到孔子思想的本源。
我自从写作《每日论语》一书以来,核对了古今不少注解《论语》的著作,虽然感觉其中不乏真知硕见,促进了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传播,但是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也深深地感到,实际上《论语》的精神只有一种,可后人分析出来却是无数种。如果不加以统一和分析,则人心不古,后来人学习《论语》也莫衷一是。现在,我的拙著《每日论语》虽然已经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这一些问题也已经都在书中提及,但是为了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特把一些典型的问题在这篇论文中再进行综述,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推动儒学的传播。
在中国,诠释儒家经典从西汉王朝“独尊儒术”开始就成为官方的一门专门学问。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相对立,主张通经致用,特别强调结合现实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义”。古文经学,以刘歆为代表,以讲文字训诂,明典章制度为特色,反对今文经学的所谓“微言大义”。从此就有古文、今文经学之争,持续到东汉,至东汉末,郑玄遍注群经,为诸儒所宗,官学乃废,争论方止。魏晋时经学的特点是以老庄解释儒家经典 ,以王弼、何晏为代表,称正始之音。至南北朝,经学亦分为南学和北学,南学多受玄学、佛学的影响,北学则继承两汉经学传统。隋唐时,经学走向统一,孔颖达等奉敕编撰《五经正义》,为科举取士的依据,并形成义疏之学。
宋朝理学出现之后,“微言大义”几乎成为理学家阐释自己思想的基本方式,孔子所留下的并不多的语言成了微言大义的不可穷尽的源泉。其中较有影响的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等。其中诠释《论语》的代表性著作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代经学继承宋儒传统。明代经学衰微,惟有官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行世。明清之际经学复兴,有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等较为著名。
清中叶后今文经学复兴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更借今文经说“托古改制”行时一时。康有为特别强调,在儒家孔孟的理论中,有许多深奥的道理是通过口说心授密传下来的,亦即所谓的“微言大义”,它是儒家孔孟学说的精义所在。但这种“微言大义”并不是所有读孔孟之书的人都能发现和理解的,而只有极少数真正把握了孔孟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理解和发扬光大。他认为,自己就属于这一种人,肩负着开发和实践儒家孔孟“微言大义”的历史重任。他的大弟子梁启超解释“微言大义”之意是:“俟圣不惑在大义,因时变通在微言。”所以他说:“苟能明孔子改制之微言大义,则周秦诸子谈道之是非出入,秦汉以来二千年之义理制度所本,从违之得失,以及外夷之治乱强弱,天人之故,皆能别白而昭晰之。”他还进一步说:“圣人之意”是“圣人所未著之经,未传诸口说者也”,因此“圣人之意一层,犹待今日学者推补之。”[ii]章太炎则治古文经,站在革命民主派立场驳斥维新派,是为经学尾声。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几乎每个时代的人都在借孔子的留言去诠释圣人的“微言大义”,不管他们的的目的如何,都从客观上促进了孔子思想的流传,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中国达两千多年的官方意识形态。但是,由于受时代和社会的限制,再加上儒家思想是官方意识形态,诠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就必然要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就必然在诠释经典的同时要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因此这种“微言大义”显然在很多情况下越来越背离孔子的原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更有读书人把诠释经典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因此为了个人的目的,总要标新立异,这样才显露出自己的本事。以这种目的去解经,去诠释“微言大义”,显然将更是个人瞎想臆测的产物,离孔子的原意就更远了。
今天,我们已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孔家店曾经被打倒一时。后来更有“文化大革命”,孔老二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他老人家的留言更是被当成封建思想一扫而光。甚至后来出了一个林彪,还要把孔老夫子拉出来,搞了一场“批林批孔”运动。由此可见,孔子近代以来的命运是不太好的。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走向清平,孔夫子也不受委屈了。虽然不受委屈,但是也不再是官方意识形态。因此,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不带有任何政治色彩去诠释孔子的“微言大义”。我的《每日论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来的。《论语》的“微言大义”太多了,但是只要掌握了圣人的主体精神,《论语》中每一句话的真实含义并非难以理解。本文综述《论语》中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言语,超越两千年时空,深入到圣人的思想深处,去把握语句中的“微言大义”,以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限于篇幅,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全面了解,敬请阅读《每日论语》。同时限于作者水平,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微言大义
意思是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微言大义,汉语成语,拼音是wēi yán dà yì ,意思是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自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
他们解经,只重~;而所谓~,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微言大义”什么意思啊?
微言大义 (拼音:wēi yán dà yì)
解释: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例子:
他们解经,只重~;而所谓~,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微言大义是什么意思
微言大义意思: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
微言大义读音:wēi yán dà yì。
微言大义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微言大义例句
1、方能领略先进性的微言大义,也才能为真正做到先进性奠定基础。
2、感谢你们的幽默和悟性,使我们的春秋笔法和微言大义总能博得会心一笑。
3、一个“微言大义”式的完美范例。
4、在公羊学理论体系中,作为基本诠释法则的“例”,与作为基本价值目标的“微言大义”,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5、不过话说回来,一个要求每个广场都要树一个自己的30英尺(九米)金色雕塑的人能微言大义还真是挺出人意料的。
“微言大义”什么意思?
微言大义
wēi yán dà yì
成语典故: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成语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成语例句: 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关于微言大义的意思和微言大义的意思和造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