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华夏时报
兴业消费金融于近日发生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由19亿元增至53.2亿元,增幅达180%,一跃成为继招联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之后排行第四的消费金融公司。
“降低资金成本,是行业大势所趋。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金机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因此注册资本金规模是持牌消金机构资产规模增长的关键之一。”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消金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包括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风险控制以及合规经营能力等。
跃至50亿元级
据了解,经兴业消费金融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及监管部门核准,兴业消费金融通过将34.2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注册资本进一步增加至53.2亿元,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本轮增资后,兴业银行持股66%,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4%,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和福诚(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5%。
开业近8年,兴业消费金融经历了三次增资。2016年12月,兴业消费金融第一次增资,将注册资本从3000万元提升至5000万元;2018年6月进行了第二次增资,增资至12亿元;2019年4月又增至19亿元。本次为第四次增资,增加34.2亿元,增加了180%,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增资。
本轮增资完成后,兴业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将位列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第四位。目前,从注册资本规模来看,第一是招联消费金融100亿元,第二是蚂蚁消费金融80亿元,第三是捷信消费金融70亿元,第四是兴业消费金融53.2亿元,第五是平安消费金融50亿元。
除上述五家公司外,目前持牌消金公司中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的还包括筹建中的建信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将达72亿元。此外,今年9月,南京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南京银行控股子公司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拟定向增资。增资后,该公司注册资本将从6亿元增加至50亿元。
增资,是消金机构储备“弹药”的方式之一。例如今年6月,金美信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5亿元增至10亿元。9月,海尔消费金融宣布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
作为发放消费贷款的金融机构,消金公司的资本天然消耗较快,增加注册资本是出于控制杠杆的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扩大贷款规模,另一方面有助于避免机构过度放贷,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其中,“利润转增资本”是通过内源性途径缓解资本补充压力的方式,随着利率压降,消金机构盈利趋于放缓,内源性补充资本规模有限。而通过股东增资的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仅依靠原有股东增资恐非长久之计,新股东又难以引入,股东增资存在一定难度。
除了增加注册资本,持牌消金常见的“补血”手段还包括发售ABS、银团贷款以及发售金融债券等。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消金机构通过多方式积极增资或融资,持续提升资金实力,部分消金机构发展态势良好。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也有助于消金机构在融资手段上实现“多条腿走路”。
胡刚副总裁任职资格获批
注册资本变动同日,兴业消费金融也迎来新任副总裁。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10月26日,福建银保监局已核准胡刚兴业消费金融副总裁的任职资格,任职自个人自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胡刚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公开渠道并未显示胡刚更多背景信息。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兴业消费金融在内,年内至少已有16家消金公司高管出现变动,涉及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职位。和部分机构相比,兴业消费金融管理层的人事变动相对稳定,并未出现频繁人事更迭。2019年3月,李文捷被核准兴业消费金融副总裁,距今已有3年半时间。
企查查显示,兴业消费金融成立于2014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郑海清,注册地是福建省泉州市,经营范围包含: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等。
产品层面,兴业消费金融有“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三大产品体系,截至2022年6月,该公司展业区域已覆盖全国50余个主要城市,累计服务客户1400余万户,累计放款突破2100亿元。
业绩层面,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连续三年跻身行业前三名。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兴业消费金融资产总额637.72亿元,同比增长22.48%;各项贷款余额628.12亿元,同比增长26.57%。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4亿元,同比增长23.15%;净利润11.50亿元,同比增长12.3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