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22日电 (马静)22日,银保监会举行第293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之第七场。
“为制造业搭骨架”“金融服务进社区”“‘坐商’变‘行商’”……谈及各自辖区内这十年银行业保险业的“答卷”情况,天津、安徽、青海三地银保监局一把手分别在会上进行了介绍。
天津:四举措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天津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宇龙介绍,这十年天津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等均较2012年实现翻番,其中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3.81万亿元和4.31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1倍和1.6倍。保险业原保费收入达660.47亿元,较2012年增长2.8倍;保险深度从1.85%增至4.45%,保险密度从1685元每人增至5030元每人,位居全国第4位。保险赔付支出187.3亿元,较2012年增长2.3倍。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对此,赵宇龙称,天津银保监局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搭“骨架”,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持天津加快构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是壮“筋骨”,聚焦天津市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联合市有关部门出台专项措施,为重点产业链量身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三是活“血脉”,围绕天津高水平建设信创、合成生物、细胞生态等5个海河实验室,推动银行通过“研发贷”“科技基础设施固定投资贷”等支持海河实验室建设超16亿元。着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引导银行推出“芯片贷”“上市贷”“科创积分贷”以及“股债贷”等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四是增“颜值”,在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上下功夫,比如引导银行加强与天津碳排放交易所合作,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碳汇融资等绿色金融新模式;引导保险业积极发展环境污染责任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等绿色金融产品等。
赵宇龙透露,天津银保监局还将重点推动两项创新工作:一是建立保险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工作机制,提升产业链的保险覆盖面和渗透率。二是组织开展转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试点。将低成本政策性资金定向引入重点产业链上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降本增效。
安徽:开展金融服务“五进”服务
安徽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周家龙则提到,这十年安徽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突破7万亿元,贷款余额达6.5万亿元,分别增长了2.1倍、2.9倍,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保险深度由2.6%上升至3.6%,保险密度由每人759元上升至2510元。
此外,周家龙对安徽银保监局在疫情之下如何助企纾困也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今年以来,安徽银保监局督促引导辖内的银行保险机构在确保实现小微企业贷款总量目标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政策宣导触达性、金融服务可得性、市场主体获得感”。
首先是在政策宣导上注重“精准、直达”。联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广泛开展了进园区、进街道、进社区、进乡镇、进商圈的金融服务“五进”服务,将金融助企纾困政策推送至市场主体,全省已走访各类市场主体256万户,解决融资问题18万个。
其次是在融资对接活动上注重“常态化、全覆盖”。依据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中小微企业名单,牵头组织银行机构主动上门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融资对接专项行动,聚焦因疫情暂时遇困的企业,提前摸排贷款到期情况,主动提供接续融资安排。累计为近8万户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超过1300亿元。累计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困难行业发放贷款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加了近四分之一。
再次是在产品服务模式上注重“针对性、便利性”。出台了深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指导意见,采取了“三年之内,随借随还”等三种方式,便利融资手续,降低融资成本,稳定融资预期,中期流动资金贷款较年初增长近30%。
此外,在市场主体覆盖上,安徽银保监局还推动加大“空白首贷户”贷款。小型微型企业的首贷户同比增长3成,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累放无还本续贷、循环贷较年初增速均明显高于小微企业贷款同期增速。
青海:“坐商”变“行商”支持“拉面经济”
据青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景晋生介绍,青海银行业保险业体量虽小,但是潜力比较大,这十年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与2012年相比,总资产迈入了万亿元大关,金融业的增加值占比提高了3.79个百分点,银行业贷款余额翻了一番。保险业提供的风险保障总额增长了5.18倍,保险密度增长了68.58%,保险深度上升了1.47个百分点。特别是重点领域发展更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3.15%,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长23.22%,都远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青海银保监局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精准对接“青字号”产业,培育壮大具有高原特色的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拉面经济”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景晋生提到,针对拉面馆分布分散、经营规模不一、金融需求多样的特点,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创新推出了“拉面循环贷”“拉面融易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同时,对符合条件的拉面经营户执行贷款优惠利率。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续贷、展期、延期还本付息、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全力支持拉面店恢复生产经营,累计为拉面经营户办理续贷9500多万元。
仅以青海省海东市为例,截至2022年6月底,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办拉面店的总数是2.77万家,拉面从业人员16.6万人,年内实现拉面产业经营性收入62.26亿元。海东市银行机构累计为拉面馆、拉面店发放“拉面贷”近40亿元,近一半的“拉面贷”是以纯信用形式发放的,22.8%的拉面店有银行贷款的支持。
景晋生表示,在支持拉面经济的过程中,青海银行保险机构的服务理念也发生变化,即变“坐商”为“行商”。青海银保监局陆续开展了“进园入企、进村入户”“银税互动”“百行进万企”等融资对接活动,推动青海银行保险机构以“端盘子”的精神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实现金融资源精准投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