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实习记者 许予朋
2021年10月19日,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成功落地,成为继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沪深港通、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机制之后,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重大里程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9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发布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共有3.56万位投资者参与,办理“跨境理财通”业务1.3万笔,金额达14.56亿元。
存款产品、固收类产品受青睐
“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是全国首个专为个人投资者设立的金融互联互通机制。港澳投资者和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银行跨境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符合资格投资产品。
从投资额度看,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试点一年以来,面向港澳个人投资者的“北向通”业务有8831笔,金额4.61亿元;面向内地个人投资者的“南向通”业务有4227笔,金额9.95亿元。人民币成为大湾区内第一大跨境结算币种。
从投资偏好上看,西部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分析指出,大湾区九成境内居民在境外的投资主要以定期存款为主,超过75%的港澳投资者青睐内地银行的固收类理财产品。目前,“北向通”和“南向通”主要以低风险至中风险的理财产品为主,内地投资者期待在海外资产配置中能够有更多风险等级的产品选择。
平稳走过起步之年后,“跨境理财通”试点依然存在持续发展的空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26日24时,“南向通”已用额度2.53亿元,占总额度的0.17%;“北向通”已用额度3.07亿元,占总额度的0.20%。可见,投资者可参与的空间依然广阔。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苏赟今年在“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第七届)”上表示,跨境理财试点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业务正常办理;全球经济增长低迷,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确定性加大,投资者对交易规则和投资习惯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苏赟认为,金融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紧扣市场需求优化业务办理,打通操作难点,提升大湾区居民跨境理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充实银行财富管理体系
去年10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官方网站公布了完成报备的“跨境理财通”首批试点银行。10月19日即实现了“跨境理财通”首批业务落地。
一年来,参与银行不断扩容。《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三地金融管理部门披露数据后发现,目前内地已有28家银行参与到试点当中,包括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外资行。香港参与试点银行数量增至24家。澳门有9家银行参与试点。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个人、私人及中小企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峰表示,“‘跨境理财通’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跨境投资通道,对银行现有的财富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据悉,在跨境服务方面,该行推出了大湾区专属“理财顾问团”、跨境热线一站式转接服务。针对不便亲自前往内地或香港处理银行账户的客户,该行通过提供跨境见证服务、协助客户递交文件等方式,为业务顺利办理搭建桥梁。
以“跨境理财通”为契机,三地金融机构沟通合作也在不断加深。1月27日,厦门国际银行入围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据悉,该行协同三地机构快速响应,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澳门总部及广州分行成功获得首批试点资格后,立即启动厦门国际银行珠海分行与香港集友银行的资格申请工作,搭建起完善的跨境理财通业务系统。据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跨境理财通”自2017年上线推广“见证开户”业务以来,民生银行香港分行积累了丰富的跨境业务系统运营经验,为“跨境理财通”业务系统安全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业内普遍认为,在拓宽“跨境理财通”投资范围、完善产品种类,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依然还有提升的空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