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海啸是怎么形成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底的地壳出现断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上升,引起地壳剧烈震动,产生出波长极长的巨大波浪,这些巨浪冲向海岸或港湾,使水位暴涨。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
分类: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
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海底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引起。当地震发生,震源在海底50千米以内、震级6.5以上时,海底的地壳发生断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升起,从而引起强烈的震动,并使海面剧烈起伏,形成震荡波。震荡波在海面上以圆圈的形式不断扩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因此形成海啸。
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详细解读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
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海啸是怎样形成的?
海啸是由风暴或者海底地震而造成的,主要表象就是出现海面恶浪并伴随有巨大的响声。海啸的破坏力非常大,是地球上最强大的自然力。
海啸一词来自于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就是“港”的意思。同时显示了日本这个国家经常会遭遇海啸的袭击。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海底发生地震,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就是海啸,他带来的巨浪甚至能将沿海地带全部淹没。
目前人们对海啸、地震、火山等大的自然灾害只能通过观察和预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而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但不能阻止其发生。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的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因此即使在海底附近的传播也不会受到阻碍,即无论海洋的深度有多大,海啸的波总能传播出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时速在500~1000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振幅即海浪的高度可达数十米,并形成巨大的“水墙”。
海啸的形成原因有什么 海啸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1、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2、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像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
3、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则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200~300千米/时至1000千米/时。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往往越在外海越安全。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4、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5、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水墙”可达百尺,并在任何水域都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啸是怎么形成的图片、海啸是怎么形成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