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这是李家超上任后发表的首份施政报告。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政策和措施,涵盖人才竞争、提升香港竞争力、科技创新发展等议题。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 用好财政储备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公布,将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用好财政储备以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
李家超表示,他已指示财政司司长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把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共同投资基金归一收纳,汇聚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计划从未来基金拨出300亿元设立共同投资基金,以引进和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
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李家超将在不同领域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其他举措还包括成立特首政策组、强化公务员管理等。
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竞争力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也是全球领先的生物科技融资中心。金融服务业亦是香港最大支柱产业,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五分之一。
李家超表示,本届特区政府将从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强化资产和风险管理、金融科技六方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在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方面,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主板上市规则,以便利尚未有盈利或业绩支持的先进技术企业融资;同时构思活化GEM(前称创业板),为中小型及初创企业提供更有效融资平台。
香港目前处理全球约75%的离岸人民币结算,特区政府会推动市场提供更多以人民币计价投资工具,以及稳妥高效的汇兑、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等财资服务,并优化市场基建,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
李家超还表示,推动香港成为内地及海外政府和绿色企业的首选融资平台,以及在香港建设国际碳市场,并支持港交所继续推展与广州金融机构等在碳市场发展的合作。
家族办公室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的重要增长领域,去年香港管理这方面及私人信托客户的资产规模超过17000亿港元。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在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为合资格家族办公室提供税务宽免,目标是在2025年年底前推动不少于200间家族办公室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另外,在2024年推行保险业风险为本资本制度,紧贴国际标准,以及在今年内就设立保单持有人保障计划的建议展开公众咨询。
在加强互联互通方面,李家超表示,将全速落实中国证监会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内提交条例草案,宽免双币股票市场庄家交易的股票买卖印花税以优化人民币股票交易机制,并尽快完成两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北向通”的准备工作。
“我们亦会研究优化债券通‘南向通’,促进更多元化的‘点心债’发行和交易,并继续与内地商讨更多互联互通扩容方案。此外,我们会争取短期内在南沙、前海等成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持有香港保单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支持,亦为大湾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踏出重要一步。”李家超说。
目前香港有超过600家金融科技企业,提升金融科技竞争力也是香港打造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的努力方向。
李家超表示,接下来会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包括鼓励更多金融科技服务及产品进行概念验证测试、推进跨境金融科技项目、培育金融科技人才等。“商业数据通”将于今年内出台,提供一站式平台给企业分享营运数据,让银行准确评价企业情况,提高中小企业获批贷款的机会。
虚拟资产方面,特区政府已提交条例草案建议引入有关服务提供者的法定发牌制度。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研究市场对监管稳定币的意见,会确保监管制度与国际监管建议相符并适合本地情况。此外,金管局已开展“数码港元”的准备工作,并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
“抢企业”、“抢人才”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亦是内地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特区政府必须更积极、进取地“抢企业”“抢人才”。特区政府会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以吸引高端人才来港发展。
他表示,特区政府会构建新体系,推出一系列新措施,招商引资引才,强化竞争力。措施包括将在今年内成立由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带领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专责向内地和海外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以引进到港;成立由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领导的“人才服务窗口”,专责制订并统筹招揽内地和海外人才的策略和工作,以及向来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等。
就招揽人才相关措施,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除积极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外,会更进取地吸纳外来人才。
他介绍,特区政府会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为期2年。合资格人才包括过去一年年薪达250万港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5年内累积3年或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士。此两类人士可获发为期2年的通行证来港发展,不设人数限额。未符合工作经验要求但最近5年内毕业的全球百强大学毕业生亦可获发通行证,每年上限1万人。计划将于推出一年后检讨。此外,特区政府还对“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等现有多项输入人才计划进行不同程度的优化,增强吸引力。
李家超还表示,会让更多来港参与短期活动的访客无须申请工作签证,研究在现行科技专才、专业运动员等指定界别外,涵盖更多类别。
李家超指出,香港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特区政府相关政策局会听取业界意见,并对不同行业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其中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将展开新一轮人力资源推算,让特区政府就整体人力需求制订适切的策略。特区政府也会优化推算方法,包括将推算周期由以往10年缩短至5年,更紧贴经济及劳动市场趋势。推算的主要分析将于2024年完成。
发展“北部都会区” 启动新引擎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强调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强发展动能,发展“北部都会区”,启动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
李家超表示,国家“十四五”规划、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等,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能。政府将成立“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由行政长官担任组长,三位司长任副组长,从策略和宏观角度推进及督导跨局工作,加强与内地机构沟通,并定期举行国家政策解读活动。督导组将就香港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大湾区建设制订策略方案,积极推进发展协作;制订进一步打通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计划等。
李家超指出,“北部都会区”是未来的策略发展据点,亦是驱动香港再创高峰的新引擎。本届特区政府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区内已开展多项大型发展项目,会在不同环节提量、提速、提效、提质,将大型项目“生地”变“熟地”,由过去需时十多年大幅压缩一半时间。
为强化建设“北部都会区”的治理体系,施政报告明确,特区政府将分别成立“北部都会区督导委员会”及“北部都会区咨询委员会”,前者由行政长官带领作高层政策指导及监督,后者由财政司司长主持并由专家及社会人士组成,为推展“北部都会区”出谋献策。特区政府将与广东省政府紧密对接,让“北部都会区”发挥超越地理界线的限制,与广东省、深圳市和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明年会成立专责发展“北部都会区”的部门,主导和统筹各部门以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建设,目标是在明年内制订“北部都会区”的具体计划和行动纲领。
李家超表示,建成后的“北部都会区”,将以“国际创科新城”为主题,集优质生活、新兴经济和文化休闲于一体,以创新城市设计推动职住平衡和绿色生活,发展和保育并存。
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李家超表示,今年内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从完善创科生态圈和实现再工业化、壮大人才库、建设智慧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四方面制订政策,引领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李家超在施政报告提出设立100亿元的“产学研1+计划”,明年起以配对形式资助最少100支有潜质成为初创企业的大学研发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发展。在计划下,研发团队须分两期完成项目,首先于三年内转化科研成果落地,继而于随后两年内把科研成果商品化。
为促进科技产业发展,政府会连同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配合50亿元的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由2024年起提供的创科土地和空间,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
李家超表示,希望未来五年能吸引不少于100间具潜力或代表性的创科企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当中包括至少20间龙头创科企业,以期为香港带来过百亿元投资及创造以千计的本地就业职位。
为推进再工业化,施政报告建议设立工业专员一职,专责统筹和督导再工业化的策略,协助制造业利用创新科技升级转型。除研究在大埔创新园兴建第二个先进制造业中心,政府也会透过再工业化资助计划资助更多智能生产线在港设立,目标是在五年间将现时约30条生产线增至逾130条,并加强与生产力促进局合作,支援企业转向智能生产。
至于创科基建,政府会全力落实港深创科园的建造工程,同时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新田科技城。2025年起,科学园和数码港的扩建工程会分阶段竣工,共提供约十万平方米的额外楼面面积。规划中的东铁线科学园/白石角站则可望于2033年或之前开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