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是每一位科学家的终极使命。
过去十年,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吴连锋代表执着地进行自己的探索之旅。从北京到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杭州,他一路追寻着心中的方向。
2011年,吴连锋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从北京飞往波士顿,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探索代谢疾病、肿瘤发生及衰老的分子机制。他一头扎进这片全球最前沿的科研阵地,一次次突破人类认知的极限。
虽然身处海外,但各种来自国内的信息总是不时拨动着他的神经。“过去这些年,中国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国家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始终强调自主创新,基础科研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很多优秀的中国科学家,包括我身边的一些同行,都选择回国发展。”当吴连锋学有所成时,也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他说:“这股时代的浪潮我们不能错过,回国大有可为。”
这个想法在他看到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学前身)的招聘信息时,更为坚定了。“这是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令人向往。祖国为我们搭建了新的舞台。”2017年,吴连锋从波士顿举家迁到杭州。
落地中国,扎根杭州,吴连锋代表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他与西湖大学一起“白手起家”,见证了学校人员从最初的几位PI(特聘研究员)、19名博士生,到如今200多名博士生导师、1200多名博士生,以及今年首招的60名本科生的“巨变”。“现在,不仅仅是我这样的年轻教授来了,还有一批在国外功成名就的资深教授也纷纷加入学校。不仅仅是国内一批优秀学生选择在这里读博,每年还有近20%的海外优秀留学生来到西湖读博。”吴连锋代表说,“归根结底,是国家的高速发展和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吸引了优秀人才。”
“一批拔尖人才的回归,将很快带动相关领域科研水平的提升。”吴连锋代表介绍,“以我的研究领域代谢与衰老为例,这几年专注于这个领域的独立实验室越来越多,仅我所知道的已经有了两三百个。在世界顶级期刊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不久前,一位《自然》杂志的编辑还和我说,想来西湖大学看看,因为他们在收到的稿件中,频繁地看到这所大学的名字。”
吴连锋代表认为,当前国内的科研硬件设施水平,在许多领域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准,甚至在某些层面能超越海外研究机构;国内鼓励自由探索、强调原始创新的科研氛围,让科学家们更有底气和信心。“坚持我们的道路和方向,相信下一个五年、十年,中国一定会走得更快、更稳、更好。”吴连锋代表坚定地说。(记者 晋浩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