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之所以在欧洲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不仅仅是因为较高的性价比,而且车辆的安全性也已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早已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
中国电动车厂商正试图在欧洲站稳脚跟。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动车品牌赴欧洲发布新车型,与全球汽车制造商同台竞技,中国制造的出色表现也越来越受关注。
欧洲行业机构T&E周一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预估,今年上半年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的5%,到2025年可能占据欧洲纯电动车18%的市场份额。该机构认为,欧盟需要为欧洲本土汽车制造商提供更多激励措施,以扩大欧洲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
中国品牌竞争优势凸显
尽管欧洲正在大力推动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普及,但T&E发布的报告认为,从今年欧洲的电动车销量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今年上半年,欧洲全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为11%,低于预期的13%。
T&E研究认为,欧盟汽车制造商未能扩大生产规模,这导致了中国等外国汽车制造商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该机构敦促欧盟汽车厂商应尽快提供价格合理的车型,以加速占据欧洲大众电动车市场的份额。“如果欧盟不能有效地规范自己的市场,它就有可能失去在汽车行业的经济主权。”报告写道。
中国汽车品牌之所以在欧洲市场具有竞争优势,不仅仅是因为较高的性价比,而且车辆的安全性也已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早已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
上周,比亚迪SUV电动车ATTO 3获得了Euro NCAP(欧洲新车评估计划)的最高分五星安全评级,成为继长城汽车之后又一家获得五星评级的中国电动车厂商;其他两款包括Stellantis和东风合资的雪铁龙C5 X电动车以及雷诺和江铃汽车合资的Mobilize Limo获得了四星评级,这有助于中国汽车厂商在欧洲“站稳脚跟”。
目前,不仅仅有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扩大欧洲的市场份额,蔚来、理想、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公司也已经瞄准欧洲市场,并纷纷表示考虑在当地建立制造基地。
在本月初,蔚来汽车在柏林召开欧洲发布会,高调进军德国、荷兰、丹麦和瑞典四国市场,此前蔚来已经在挪威迈出了海外征途的第一步。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挪威的注册量占比超过10%。
北欧为何成为“桥头堡”
“北欧人非常注重环保理念,中国品牌电动车在那里也非常受欢迎。”一位挪威驻沪商务投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挪威自2009年起,就制定了包括免登记税和购置税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挪威,所有的主要道路间隔50公里就有一座快充站,每一万名挪威居民拥有充电桩的数量就达到30余个。
“当然,现在电价高企也给电动车的销售带来一定的挑战。”上述挪威方面投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们希望这种影响是短暂的,但另一方面,燃油车的油价也在上涨。”
作为沃尔沃汽车的所在地,瑞典的汽车工业有着长达几百年的历史。瑞典也是电动车补贴最为慷慨的欧洲国家之一,瑞典政府近十年拨款近10亿瑞典克朗,推动电动车的发展。2021年,瑞典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创纪录的45%,仅次于挪威。
在瑞典,购买电动汽车的个人可以获得25%的退税,公司可以获得40%的税收优惠。此外,电动汽车还可以享受一系列特殊优待,例如在一些公共场所免费停车,在部分区域可以使用公交专用道等。
凭借慷慨的补贴、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消费者较高的接受度,瑞典也成为中国电动车厂商出海的“桥头堡”之一,吸引了吉利、东风、比亚迪、爱驰、蔚来和小鹏等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投资。
近年来,由电动车需求触发的北欧电池产业链也成为中国投资的热门领域。据瑞典驻沪领馆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目前中国和瑞典在电池产业方面的紧密合作正在创造新的投资机会。
“为了达到欧盟设立的目标,我们必须新建20-30个大型的电池制造基地,这是一个巨大的扩张,不仅仅意味着产能的提升,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上述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她还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的电池生产基地都位于亚洲,而未来几年,欧洲电池产业链将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这是由于欧洲对于绿色能源需求的激增。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体量大,具有规模效应,但要发展先进技术仍然离不开全球合作。”他补充道,目前协会正在积极在推进中国电池产业EPD(电池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的建设工作以及未来中欧EPD平台的互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