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其中一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让我颇有感想。
事实胜于雄辩。若自己是站在对的一方,又何必争个面红耳赤?若对方已然蛮横无理,又何必与之据理力争?
我一下子想起刚教给孩子们的一篇课文《陶罐和铁罐》。陶罐易碎,而铁罐坚硬。铁罐对陶罐进行言语攻击,说它是懦夫,是没用的东西,还要把它碰成碎片……尽管铁罐对陶罐说了这么多傲慢无理的话,可陶罐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温和的态度,坚守自己谦虚、善良、宽容的美德,并且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
后来,很多很多年过去了,陶罐依然是陶罐,光洁、朴素、美观。而曾经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铁罐,早已经过时间的流逝而面目全非,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陶罐与铁罐截然不同的结局,不正是老子所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吗?
写到这里,我还想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故事《六尺巷传说》。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而吴家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试想,若张英真的就想方设法去跟吴家争地盘,结果会怎样?不论是争赢或争输,两家的关系都会受损,甚至互为仇敌。由此想来,表面上张英家让了三尺地,实则这才是“大争”,争得了美誉,争得了和睦,争得了尊重。这就是不争乃大争。
最后,再写一个我家与邻居家发生的事。我家门前本来有一棵高大茁壮的紫荆树。它长到了有三层楼的高度,是夏日乘凉的好地方。而邻居家门前则是一棵龙眼树。不论是高度,还是大小,它都不及我家的紫荆树。
邻居多次自作主张,搬来梯子,找来镰刀,把紫荆树肥大的叶子和结实的枝条砍掉!理由是枝和叶挡住了他家的龙眼树,限制了龙眼树的成长。
看到眼前这棵年龄跟我相仿的紫荆树任人宰割,我当然是义愤填膺,甚至一度想冲出去跟人家评评理!然而,我妈妈仍然气定神闲地坐在家中,好似没有发生任何事情一样。我疑惑不解:“妈妈,您怎能还坐得住啊?那可是咱们的树,怎能随便任别人处置呢?”妈妈心平气和地说:“没错,那的确是咱们的树。但他也是咱们的邻居呀!你还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若咱们出去跟他理论,不仅伤了和气,树也不一定保得住。两隔壁的,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闹僵呢?”妈妈的一席话,让我平静不少。
由于紫荆树的枝和叶屡遭破坏,它渐渐往右边倾斜,渐渐远离了邻居家的龙眼树。后来,紫荆树实在长得太斜了,几乎要倒下去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选择叫来专门的工作人员,锯掉了紫荆树。
如今,我家门前空有花池,却再也不见高大挺拔的、可以乘凉的紫荆树了。而邻居家的龙眼树则愈发茁壮,醒目。
现在,我家与邻居家还是保持着和谐的关系。邻居会主动与我们打招呼,会与我们分享美食,会与我们分享龙眼……
妈妈的不争,虽然失去了紫荆树,但妈“争”得了更多无形且宝贵的财富,有邻里的和谐,有美好的心情,有宽广的胸怀……
不争,乃大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