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近日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TCL创始人李东生先生、河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魏世忠先生就针对网络暴力问题提出要专门立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前阵子寻亲男孩刘学州被网络暴力不幸自杀一事,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了阳光下掩盖的阴霾。无独有偶,在邻国,网络暴力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上个月7日,韩国男排运动员以及知名主播也在网络霸凌之下自杀身亡。日本网络霸凌案件也创造了近些年来的新高。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互联网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催生了阳光底下看不到的黑暗之花的成长。
本文将从东亚三国的网络暴力出发,探讨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严重问题的网暴现状。
日本的网络暴力:校园霸凌的延伸
实际上,当前在国内成为焦点的网络暴力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在日本,人们将网络暴力称之为网络欺凌,或者说叫NET IJIME。这个词语最早是从校园霸凌衍生出来的。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校园暴力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国内也深知霸凌严重的问题,他们也拍摄了不少关于反应校园霸凌的电影。看起来近些年来的校园霸凌有所改观,然而情况却截然相反的。
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21年10月份发布一份有关学生霸凌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全国中小学的校园霸凌事件减少,但网络霸凌的增长人数却创了纪录,达到1.887万件,这是自2006年相关霸凌案件调查以来的最高值。
《日本产经新闻》分析认为,网络霸凌的增加,是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学生们被迫待在家中,上网时间增多。一些孩子在社交媒体上“出言不逊”,对同学进行攻击。日本教育专家称,网络霸凌的威力并不亚于校园霸凌,要引起充分关注。
虽然网络霸凌案件众多,但只有极少数的欺凌事件被媒体报道,而且只在耸人听闻的情况下报道,比如自杀、谋杀和其他威胁生命的案件或严重伤害。可以说,有大量的欺凌案件没有被媒体报道,这些案件给受害人带来非常严重和痛苦的影响,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这些案件在日本大多没有得到解决。
韩国网络欺凌:男女权对立的衍生产物
在韩国,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男女权对立造成的。
不久前,韩国男排运动员金仁赫和知名主播BJ Jammi相继因长期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2月7日,在青瓦台情愿网站上,无数网友自发情愿要求严惩网络霸凌者。
金仁赫因为在赛场上化妆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分享化妆的照片而受到韩国男权的攻击,他们说他像“成人电影演员”、“在赛场上化妆,是要吸引gay吗”。
去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写道,“这十几年来,每当遇到比赛,我就被说是不是化妆了。看到这些评论我真的很难受,本来我不想解释,但是这些恶意的评论一直存在,我想我有必要澄清一下,我从来就没有在赛场上化妆,我也不喜欢男人,我有女朋友,我也不是成人演员。”
金仁赫的解释没能换来韩国男性的谅解,就在上个月中旬他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
如果说金仁赫事件是韩国男权向外界展示自己强大“力量”的告示,那么主播BJ Jammi母女的自杀则是他们气急败坏的丑陋身影的展现。
游戏主播BJ Jammi,因为在直播时做了一个令韩国男性厌恶的手势而遭遇韩国男性论坛的长期攻击。2020年,Jammi的母亲不堪女儿受辱而自杀。
20年5月,Jammi在直播中提到母亲因为网络暴力而换上抑郁症自杀,并喊话网暴者“这样做好玩吗?让人感到痛苦你们就开心了?”
Jammi在镜头前泪雨如下的一幕,很快成为论坛攻击她的新“素材”,有人给她留言“都是你的错”“没有妈妈的xx”
Jammi不堪受辱,2月5日,她因抑郁症自杀。
韩国的网络霸凌案正逐年增加,韩国国家警察厅的一份数据显示,2019年,该国网络诽谤或侮辱案件达到16644件,到了2020年,又增至19377件,短短一年内增加了16.4%。
中国:社交媒体带节奏引发的网络欺凌
前阵子,寻亲男孩刘学州因网络暴力而自杀一事,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刘学州寻亲成功后,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舆论分化。在事件还未清晰之时,国内的大媒体开始频繁的带节奏,引导舆论走向极端,最终导致了刘学州的自杀。
目前在国内,对于网络暴力的案件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但遭受网络暴力的事件层出不穷,每隔不久就会在社交媒体上报道。然而,目前的法律对于该类案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某些大型媒体为了流量不顾真伪抢先报道,对网络真实性带来不小的打击。
为了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TCL创始人,人大代表李东生认为遏制和打击网络暴力方面,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分散,适用性衔接性不强、平台主体责任缺位等问题。他呼吁立法解决网络暴力问题。
网络暴力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不止在东亚三国,网络暴力在世界上也是一个难题。
“明天去到学校的话,就没命了。”加拿大女学生克里斯汀,被不知道是谁的人在社交媒体上这样威胁。
欺凌的加害者和受害者,在世界任何地方,不分男女,在各个阶层都能看到。
严格地说,欺凌与单纯的骚扰和施暴不同。欺凌是较为轻微的做法,类似于冷暴力,在某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并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结束。心理学家,欺凌的系统研究的先驱者丹·奥尔威斯认为,网络暴力行为的产生,是加害者想要攻击受害者,但并不是明面上的攻击,而是使用心理攻击,某种意义上说的施暴者可能与受害者在体型和力量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一位精神卫生专家这样说道。“欺凌是人类行为中常见的令人遗憾的一面。有些人会贬低他人,从而产生优越感”。如果这种行为越演越烈,就会造成暴力报复,甚至悲惨事件。
在基础设施不足的非洲,不仅有面对面的霸凌行为,还有涉及互联网的网络暴力行为。根据2013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调查,在全球国家的网络暴力排名中,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等北欧国家排名前列。
据《儿童科学评论》杂志的统计,挪威的青少年间有14%是网络暴力的加害者或者受害者。而在英国,这个数据的人数在130万人。
通过数码设备的欺凌现象愈演愈烈,人们通过手机或电脑发送威胁信息。也有年轻人开设针对目标人物的恶意网站,甚至登载个人信息。加拿大皇后大学的温迪·克雷格博士说,这种欺凌“会给受欺凌的人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带来惊人的伤害”。
通过这次调查中的排名,我们应该关注到网络暴力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严重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网络暴力,特别是如何解决更容易受网络欺凌的年轻人的问题,需要人们深入思考。
各国对待欺凌的解决之道
网络暴力是一个新兴难题,目前各国都在引入政策探讨解决难题。不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欺凌,各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解决对策。可以预见的事,这些解决对策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形成相关的网络暴力对策。
在北欧三国中,芬兰的欺凌比率最高,因欺凌达成的“KiVA”欺凌对策在世界范围内成为话题。
KiVa是基于可以通过旁观者的反应来解决欺凌问题的想法而诞生的防止欺凌计划,主要是对旁观者群体进行教育。在欺凌中,很多人都是不采取行动的旁观者,加害者通过拉拢这些人来确保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如果旁观者对欺凌表现出否定的反应,那么加害者一方就无法确保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欺凌就会减少。
KiVa不仅在芬兰国内9成的小学被采用,在荷兰和英国等地的学校也在陆续引入该政策,成果不菲。
美国对待欺凌的政策是采取零容忍的方针。
在校园内,如果违反了欺凌、无故缺席等详细规定的校内行为规则,学生将被处以惩罚。如果惩罚不能改善,就会被送到被称为“另类学校”的教育机构,情节恶劣的还会被勒令退学。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在源头就杜绝了欺凌的产生,但也让年轻人从社会中辍学,在美国国内引起了争议。有人支持这项举措,认为这保证了年轻人的思想品德,作为美国精英的一份子而对美国国内各个事业做出贡献。
对待欺凌的方式是由国民素质、教育质量、社会形势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产生的,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针对本国的欺凌以及网络欺凌的方式还需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