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国债券市场继续快速发展,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7万亿元,同比增长35.8%,对稳增长、调结构、拓宽融资渠道,降低成本和有效传导货币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部分债券发行人经营出现困难,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逐步显现。
当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状况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债券违约事件有所增加。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2015年公司债、企业债和债务融资工具共有18起违约事件,较上年有所增加。其中,公司债12起,涉及债券本金35.3亿元;企业债2起,涉及债券本金2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4起,涉及债券本金60亿元。二是违约企业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行业。
2015年,发生违约的企业主要处于光伏、造船、风电、煤炭、有色金属等产能过剩的行业,约80%为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违约事件也开始显现。对于当前公司信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要客观看待。在经济下行周期,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增多是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标准普尔数据显示,美国信用债券市场在2007-2011年违约率从0.49%上升到5.71%。我国债券市场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正处于经济上行周期,较少发生违约,随着宏观经济增长趋缓,部分发行人经营出现一些困难,违约概率上升是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映。
总体来看,当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基本可控。一是近年违约主要发生在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中,而在存量债券中,钢铁、煤炭、有色、玻璃等行业债券占比较小。二是公司信用类债券主要是由机构投资者持有,该类机构有承担风险的预期、机制和能力,在风险处置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也较强,风险不易传染。三是债券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在发生风险事件时,投资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逐步释放风险。四是债券市场已经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化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为例,已经建立了持有人会议机制、信息披露制度以及信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对发行人和主承销商进行督导和风险提示,督促其及时披露有关信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下一步,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关键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快完善信用风险处置机制。一是要提高破产执法效率,做好持有人会议、受托管理人制度与司法程序的制度衔接,降低违约处置成本。二是在坚持投资人按照市场原则承担损失的同时,督促信用增进机构依合约履行代偿责任,支持投资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及其股东恶性逃废债务。三是继续完善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细化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督促发行人及时、充分、完整披露公司经营有关信息;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为,更好地发挥信用评级真实、准确、全面揭示发行人信用风险的作用。四是稳妥发展信用衍生产品,给投资人提供更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五是要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于负有责任的市场中介机构,支持投资人依法追究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