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冰心为什么身败名裂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冰心为什么死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系很好的冰心和林徽因,为什么最后会断绝来往?
- 2、民国时期的冰心和林徽因为什么会从朋友反目成仇?
- 3、冰心为何不被其他文人待见?
- 4、冰心做了什么,为什么她的亲孙子都想辱骂她?
- 5、为什么冰心不受欢迎?
- 6、冰心的人生经历为什么坎坷
关系很好的冰心和林徽因,为什么最后会断绝来往?
林徽因与冰心同时福州老乡,两人都住在素有福州“历史之根、文化之源”的三坊七巷里。冰心的丈夫吴文藻与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大学同宿舍的同学,两人感情很好。
当年冰心与丈夫留学法国,梁思成和林徽因专程飞往法国看望吴文藻。这是冰心与林徽因第一次见面,两人也因为丈夫的关系而成为好友,当时两人还合影留念,这也是两人唯一一次合影。
在老北京,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影响,他们家每逢周末便有一次文化沙龙聚会,被称之为“太太客厅”,座上宾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徐志摩、沈从文、金岳霖、胡适,而林徽因虽为人妻,那样的优雅大方也是让男人们为之心怡的,几乎每次讨论都以林徽因为中心,谈论文学上的问题。
更有趣的是,文中写道:“我们太太”只有一个女性友人,又胖又黑的,“我们的太太”和她交朋友,是为了衬托自己“又苗条又白皙”。众所周知,林徽因确实没什么女性朋友。冰心支一招可谓女人间“高级黑”的鼻祖。
冰心不去参加这样的聚会,也看不惯林徽因被众人捧的局面,便写了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影射林徽因。林徽因看了文章,恰巧从山西回来,就把带的一瓶醋送给冰心,让其享用。看起来已是火药味实足了。
自此,两人互不待见,算是告一段落,先前若能说还有一丝情谊所在,那么这之后,两人算是正式“结怨”,也就再无什么交往,说作是“老死不相往来”,并不为过。
再后来,抗战爆发,即便两人皆住昆明,即便之间相隔不过十多分钟路程,这样有着各种美誉名号的两个女人,宁愿“闲坐庭前晚观雪”,也没有了任何相互往来的走动。
民国时期的冰心和林徽因为什么会从朋友反目成仇?
冰心和林徽因,同为福建籍,两位优秀女性都是诗人。
林徽因是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侄女,林觉民就义后,其父把福州的房子卖给了谢家(冰心原名叫谢婉莹)),冰心因而在此居住。
福州三坊七巷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郁达夫等大量对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
想必11岁的冰心对小她4岁的前住户、小才女林徽因的聪慧必有耳闻。
二人的丈夫梁思成和吴文藻是清华住一个宿舍的同学,算是真正的同窗。
1925年暑期,已是恋人关系的冰心与吴文藻,到康奈尔大学补习法语,梁思成与林徽因也双双来到康奈尔大学访友。
于是两对恋人相会,林徽因与冰心还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生活照。
有人认为,这是林徽因与冰心“作为友情的纪录”,而回国之后两人再无来往。
在当时的文化圈,两人里都很有魅力,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再加上两人的夫君吴文藻和梁思成还是清华的同窗,按理说,冰心和林徽因两人做到和睦相处应该不难。
让人料不到的是,两人却是有着芥蒂和积怨的。有圈内人曾说:
林徽因与冰心结怨几乎是必定的,除非她俩毫无交往、毫不相识。越是朋友、越是同乡,“结怨”的概率越高。她俩均为杰出女性,但属于性格、气质乃至处世态度、人生哲学都很不相同的两类,二人都看对方不顺眼,且又不把对方放在眼里,则是意料中的事。
冰心比林徽因大4岁,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 “春水体”。
1924年冰心的偶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但陪同的却是林徽因和徐志摩。
也许从这时起,冰心的心里开始了对林徽因的羡慕、嫉妒吧?
在傅斯年上书,请求政府接济战时陷于困境的梁思成家,其中提到林徽因时说:“其夫人,今之女学士,才学至少在谢冰心辈之上。”
林徽因读过原信,感慨万千,在致函傅斯年感谢时说:“尤其是关于我的地方,一言之誉可使我疚心疾首,夙夜愁痛。”看来,傅斯年的赞词或许正点中了林徽因的关键穴位。
冰心的性格,在民国女作家中是不太讨人喜欢的:张爱玲不喜欢冰心的文字,苏青看不上冰心的容貌。
张爱玲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而苏青说: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写文作诗是冰心的主业,于林徽因却是副业,有人认为林徽因的副业成就在冰心之上,冰心羡慕嫉妒之中,心里开始加上那么一点恨了吧。
冰心直接提到林徽因的文章,仅能在晚年的一篇中寻得零星几笔:
“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不过是男友的好友的未婚妻而已,关系交代得如此简单,不免显得口气冷淡。但冰心在介绍其他女作家时,却充溢着情感,不至于这般冷淡。
1931年11月25日,也就是徐志摩遇难的第6天,冰心在写给梁实秋的书信中,又讽刺林徽因说:
“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林徽因与冰心正式的明争暗斗应当是从1933年10月17日,冰心写的短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开始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一家搬到北平总布胡同的四合院后,周围很快聚集了一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文化精英,如徐志摩、金岳霖、周培源、胡适、朱光潜、沈从文等。这些学者与文化精英聚集梁家,品茗坐论天下事,好不热闹。
据说当时林徽因在其中谈古论今,皆成学问。慢慢地,梁家便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时人称之为“太太的客厅”。
据说,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影射的就是梁家的“太太的客厅”。
冰心在小说中写道:“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
又说:“在我们太太那‘软艳’的客厅里,除了玉树临风的太太,还有一个被改为英文名字的中国佣人和女儿彬彬,另外则云集着科学家陶先生、哲学教授、文学教授,一个‘所谓艺术家’名叫柯露西的美国女人,还有一位‘白袷临风,天然瘦削’的诗人。此诗人头发光溜溜的两边平分着,白净的脸,高高的鼻子,薄薄的嘴唇,态度潇洒,顾盼含情,是天生的一个‘女人的男子’。”
冰心还在《我们太太的客厅》中写道:“这帮名流鸿儒在‘我们太太的客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尽情挥洒各自的情感之后星散而去。那位一直等到最后渴望与‘我们的太太’携手并肩外出看戏的白脸薄唇高鼻子诗人,随着太太那个满身疲惫、神情萎靡并有些窝囊的先生的归来与太太临阵退缩,诗人只好无趣地告别‘客厅’,悄然消失在门外逼人的夜色中”。
整个太太客厅的故事到此结束。
林徽因有一个学名叫再冰,小名叫冰冰的女儿,而小说中的女儿名曰“彬彬”。
小说用看似温婉和调侃的笔调娓娓道来,实则却是在进行讽刺和抨击,影射生活中的林徽因。因为每星期六下午,便有若干朋友以她为中心谈论种种现象和问题。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萧乾夫人文洁若后来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说,“我上初中后,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北新书局出版的冰心短篇小说集《冬儿姑娘》给我看,说书里那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公和诗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为原型写的。”
林徽因读了小说后,满肚怨气。正好家中有一坛又陈又香的山西醋,是她由山西调查庙宇带回到北平的。她便托人给冰心送了过去,用以讽刺冰心“吃醋”。
著名作家李健吾后来对《我们太太的客厅》一文引发的那些事总结说:
林徽因与冰心之间“她们是朋友,同时又是仇敌”。导致这种情形的原因,则是:“她(林)缺乏妇女的幽娴的品德。她对于任何问题(都)感到兴趣,特别是文学和艺术,具有本能的、直接的感悟。生长富贵,命运坎坷,修养让她把热情藏在里面,热情却是她生活的支柱。喜好和人辩论――因为她热爱真理,但是孤独、寂寞、抑郁,永远用诗句表达她的哀愁”。
1938年之后,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住居了近三年,且早期的住处相隔很近,步行只需十几分钟。但从双方留下的文字和他人的耳闻口传中,从未发现二人有交往的经历。
林徽此后也对冰心应宋美龄之邀到重庆工作大加嘲讽。林徽因在1940年写给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书信中写道:
“但是朋友''Icy Heart''(指冰心)却将飞往重庆去做官(再没有比这更无聊和无用的事了),她全家将乘飞机,家当将由一辆靠拉关系弄来的注册卡车全部运走,而时下成百有真正重要职务的人却因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她对我们国家一定是太有价值了!很抱歉,告诉你们这么一条没劲的消息!”
这封英文信后来由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翻译为中文,收入《林徽因文集》。
据相关资料,这件事正是指冰心在1940年受宋美龄邀请赴重庆出任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文化事业部部长一事。
1955年,51岁的林徽因乘鹤西去。
1999年,99岁的中国文坛祖母冰心,也撒手人寰。
逝者如斯,。
晚年冰心曾公开赞美林徽因,说她“文如其人”。但斯人已逝,是友是敌也许都早已不再重要,只希望她们的后人不要介意这些,再留遗憾。
冰心为何不被其他文人待见?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张爱玲则说: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因此张爱玲觉得冰心笔下的所谓真善美,纯粹是矫揉造作。
所以彼此不待见。
冰心的笔触细腻,情调婉约,而张爱玲是一个大情大性的人,文笔大胆自由而又奔放,两个人风格不同,性格也不同。
冰心是个完美主义者,从她把自己的名字谢婉莹改为冰心,就可以看出来,冰心二字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意思就是纯洁之意。
冰心的完美主义最明显的体现是:她的精神洁癖。精神洁癖其实是心理学上的内容,它的另一个名字实际就叫心理洁癖,它是强迫症的一种。
冰心的精神洁癖导致她的作品多半是唯美的、有爱的、纯洁的、罗曼蒂克的。
而张爱玲喜欢把最现实、最丑陋的东西撕开给人看。
不可避免地,张爱玲对于冰心全无好感。而冰心,对张爱玲,自然也欢喜不起来。
冰心遇见林徽因,自然精神洁癖要发作。
林徽因接受的西洋教育,故然比较新潮洋气,当时所有著名的文人雅士:胡适、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李济 、朱光潜、沈从文等等几乎都是林徽因“太太会客厅”的常客。
而冰心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女人,在精神洁癖的冰心眼里,林徽因这么多绯闻,肯定是水性杨花的。
志同道合,才能成为朋友,文人之间更讲究个脾气相投,所以他们也是有圈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冰心和他们注定是两路人。
冰心做了什么,为什么她的亲孙子都想辱骂她?
民国时期的大文豪有很多,但才女也不在少数,像众人皆知的冰心、张爱玲、林徽因等等。都说人红是非多,虽然她们在文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但终究她们身上有很多地方被世人吐槽。
就在前几年,著名作家冰心的墓碑前,被人用显眼的红漆写了八个字:教子无方,枉为人表。这在当时惊动了大半个中国,众人也在纷纷猜测,是什么因什么果才会惹来这么大的仇恨,毕竟对一个死去的老人来说,这样的做法是十分残忍的和不道德的。但不久之后,有人调查清楚过后,结果让人惊掉了下巴。原来此次事件的作俑者是冰心自己的亲孙子吴山,不是和她有什么深仇大恨的仇人!
事情的起因还是要从冰心的儿子说起,冰心的儿子吴平。吴平作为冰心三个孩子之中的唯一男性,自幼备受家里人宠爱。因为家里人的学识高,他的天赋也不错,后考上清华建筑系,学业有成后做了建筑师。单从他的成来说,也算得上是个佼佼者,但在人品方面就略显不足了,不说别的,婚内出轨就饱受诟病。
所以就有了那件轰动大半个中国的事件。网上的评论区里也是乱成一锅粥,有骂吴山的,说他大逆不道,那个做法是对死去的老人大不敬;也有骂吴平的,说他就是个薄情冷血的渣男;更有骂冰心老人的,说她教子无方,死后都不得安宁。
为什么冰心不受欢迎?
因为作品的价值观、作品的水平,以及人品。冰心的创作起点太低:墙外战火连天,百姓深受其苦,而冰心却躲在她的小院子里侍弄花花草草,以张爱玲为典型代表,对于冰心的不屑,是出于作品水平太差。认为冰心是一个思想没有深度的小女人,而那些表现出来的婉约大多都是装腔作势。
鲁迅听说冰心,还是通过几件关于她的名誉纠纷案,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闹到报纸上去争执,简直是小题大做。鲁迅在写给弟弟周作人的信里说:冰心,宛如一个因遭调戏而哭闹上吊的女人。
大家对冰心的评价
1、巴金
1994年5月20日巴金回复冰心的题字:“冰心大姊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2、鲁迅
鲁迅先生曾形容冰心是“白莲花”,文章中除了出现一些“悲天悯人”的片段之外,对国家大事只字不提,所描写的内容显得“极小家子气”,没有半点儿那个时代文人的风骨。
3、张爱玲
张爱玲说:"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冰心的人生经历为什么坎坷
冰心生平简介】
冰心(1900.10.5—1999.2.28)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在这里,冰心于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1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夫进行了交谈,他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
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
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赵朴初、雷洁琼、费孝通、韩素音、王蒙、萧乾、谢冕等出版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冰心巨大的文学成就与博大的爱心精神。
为了宣传冰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精神,由冰心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议,经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联的直接领导下,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内设大型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冰心研究中心,会议厅,会客厅等,占地面积13亩,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开馆。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也就是说,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 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她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的博大爱心,关注和投入各项活动。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1999年3月19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人们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这里没有往日的肃杀,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告别室的门前,大红横幅上写着“送别冰心”四个醒目的大字,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冰心老人安卧在鲜花丛中,花丛前是冰心生前共同为中国文学事业奋斗的好朋友、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花篮和家属们精心编织的大花篮。冰心生前最喜爱红玫瑰。她在一个世纪的生涯里,始终如一地将玫瑰一般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于是,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从广州空运来了二千余枝最鲜的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灵堂正面在一片浅蓝色和蔚蓝色的背景之下,衬托出冰心老人手书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几个大字,周围是松柏,是用红玫瑰织成的红心图案。走进灵堂,耳边响起大海的波涛声,还有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这是冰心最喜爱的外孙陈钢精心为姥姥准备的音乐。他从美国赶回来时,特意带回来大自然的音乐素材,由李焕之的儿子经过音乐合成而成,乐曲分为“大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个乐章。 冰心去世之后,唁电如雪片一般飞来,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学界的老前辈、也有充满童心的小读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朋友,此时,灵堂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前来向冰心作最后送别的,他们中有的是专程从外地赶来送别冰心的,前来送别的多达数千人。正在参加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和中国文联第六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的作家艺术家们也来向冰心老人告别。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等,代表家乡人民向冰心送别。向冰心送别的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渐渐地冰心在一片红玫瑰的海洋中升腾、升华。
冰心为什么身败名裂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冰心为什么死了、冰心为什么身败名裂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