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参保人员在缴纳养老保险时,都是希望在退休后能有一份养老保障,如果养老金能够高一些的话,相信很多朋友也是非常高兴的,那么40年工龄,在2023年办理退休,养老金领了8500元,是怎么计算的呢?
1、影响养老金的因素都有哪些?
参保人员能有40年的工龄,说明在缴费年限上,参保人员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但除此之外,参保人员的缴费档次、退休年龄、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以及视同缴费年限的多少等等,都是会影响养老金的待遇的。
其中缴费档次影响的是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在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时,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养老金的待遇上来说,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越高,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会越高的。
此外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对于养老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而截止到目前为止,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都是高低不一的,而在缴费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养老金计发基数不同,最后可计算的待遇也是相差较大的,之前咱们也给大家计算过,在平均缴费指数为1的情况下,养老金计发基数相差1000元,退休待遇就能够相差200元左右,所以养老金计发基数的高低,对于养老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最后就是视同缴费年限的多少了,对于工龄40年的人员来说,视同缴费年限一般都是不少的,而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对于过渡性养老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视同缴费年限也能够参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所以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可增加的养老金还是比较高的,即便是平均缴费指数只有0.6的情况下,视同缴费年限每认定一年,退休后的养老金也能够增加100元以上的。
由此就可以看出,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不同,退休年龄和退休地不同,最后的养老金也是有高有低的,咱们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2、养老金的计算方式是什么?
在确定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之后,咱们就可以根据退休地的养老金计算方式进行计算了,比如个人账户养老金都是全国统一的,咱们只需要知道个人账户余额和计发月数就可以计算,而基础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也多是相同的,只有江苏的计算方式多了一个最低缴费系数,除此之外,其它地区的基础养老金计算方式都是相同的。
对于各地的过渡性养老金来说,因为国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各地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都是略有不同的,咱们在有视同缴费年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按照当地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进行计算。
比如山东的一位粉丝朋友,总工龄是40年,视同缴费年限有9年零6个月,平均缴费指数是2.1226,个人账户余额有29.7万元,在60岁办理退休的情况下,养老金就领了8500多元,而具体的计算方式也比较简单:
个人账户养老金:297000/139=2136.69元
基础养老金:7182.5*(1+2.1226)/2*40*1%=4485.61元
过渡性养老金:7182.5*2.1226*9.5*1.3%=1882.83元
总共的养老金待遇就为8505.13元,这个养老金待遇并不算低,而且在计算养老金时,使用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也不是2023年的,等到2023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之后,这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还是会重算补发的,到时候可领取的养老金还是能够再提高一些的。
3、如何规划提高养老金的待遇?
在之前也给大家分享过,参保人员想要领取更高的养老金,咱们就需要多缴费和长缴费,此外对于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咱们也是能够规划确定的,所以咱们想要提高个人的养老金待遇,就需要从缴费年限、缴费档次和退休地进行规划。
其中缴费年限是有限的,而对于大部分参保人员来说,只要不断交的情况下,就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缴费年限,而对于缴费档次来说,灵活就业人员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但是对于在岗职工来说,缴费档次就由个人的工资待遇而定了。
除此之外,如果参保人员想要在户籍地以外的地区办理退休,首先就需要在当地累计工作满10年,之后还要在社保关系不落在户籍地的情况下,才可以在办理退休时选择工作地退休。
总结来说,工龄能有40年的退休人员,在平均缴费指数不低的情况下,退休后的养老金通常都是比较高的,如果退休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在高一些,那么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更高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上面的内容,有什么看法呢?如果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咨询哦,感谢您的支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