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一旦落下,也就很难赶上来。
我们来看看语文的学习秘诀。
其实很简单:五“多”——多读、多背、多写、多悟、多行。
下面分别谈一谈。
1
多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是读多少的问题,那么读什么书?
一是:应该读有定评的大家的作品。
二是:不要只读零金碎玉似的散篇,应该多读整本的书。
应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而写读书笔记、批注式阅读,实际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最佳结合方式,实有一箭双雕之效。批注式阅读、写读书笔记,都要和名著阅读结合起来。
读名著时要圈点批注,读完名著要写一个有一定长度的读书笔记,然后再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师生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报告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或两次。
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和我们的生命相始终。
不管你愿意读,还是不愿意读,你都得读。
2
多背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十五岁之前的记忆力最好。
初中三年要多背名篇。
背什么?
中华古诗文。
中国人几千年的审美、智慧、情感主要凝聚在中华古诗文中,当然要多背。多背多得,少背少得,不背不得。
读背古诗词的过程,既是积累典型语言材料的过程,更是在心田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的过程。
语文教育的终极使命是培养能读会写、知书识理、有君子之风的中华少年。而中华古诗词负载着伟大的人文精神,对塑造青年学子的心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
3
多写
1、一是写字,二是写文章。
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它的书写成为中国特有的艺术——书法。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也愿意写一手漂亮的字。
2、再谈写作,写作的窍门在哪里?
一是多读。
鲁迅告诉我们,读大家的作品就能懂得怎样写,也就是说,多读才会写。
二是多写。巴金说,只有写,才会写。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当写得越多的时候,才越懂得怎样写。这些精通写作的大师们说的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除了每学期必须完成的几次大作文外,应该养成写文学练笔的习惯。
4
多悟
语文学习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启迪灵性,而灵性的启迪重在一个“悟”字。
用自己敏感而细腻的心灵在读书中悟,在生活中悟。比如读书时,应该边读边思考。
读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思考一下中国人对情的认识。
友情是这样不受时空阻隔,爱情呢,“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同样不受时空阻隔,友情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仇情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5
多行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者,实践也。
只有多参与生活,创造生活,才有丰富的阅历。行是阅读和写作的源泉。
现代中学生整天被关在家庭与学校,生活比较的枯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家长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行”的机会。有了行,才有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
6
多参与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开启。”
2017年新高考改革后,得语文者得天下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讲到: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未来,语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所以语文的高考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写好语文作文对于取得语文高分则占据着半壁江山。
每一个孩子都是故事的创造者,每一个孩子都是语言的传播者,每一个孩子都是心灵的发散者,每一个孩子都有写作的权力,我们在这里等待孩子的每一个创新、每一个声音、每一个故事。
来源:网络
声明:本公众号尊重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内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