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10月9日,工信部官网发布消息显示,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引导相关单位加强自律自查和规范管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三部门曾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提出近期光伏行业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部分供应链价格剧烈震荡等情况,个别环节出现囤积居奇等苗头,有的地方出现割裂市场、区域封闭等问题,亟须深化行业管理,引导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
本次约谈也是三部门有关业务司局在组织开展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的基础上,为深入引导光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而开展的集体约谈。
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近两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在“1+N”政策支撑体系及“整县推进”、“风光大基地”行动方案的推动下,分布式市场与集中式市场并进,呈现淡季不淡的特点。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今年1-6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30.88GW,同比增长137.4%,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19.65GW,同比增长156.9%。
伴随着终端需求的超预期增长,产业链供需不平衡形势也在进一步加剧,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光伏发电基本单元为光伏组件,制造链自上而下分为“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多晶硅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事实上,由于多晶硅紧缺,从2020年年末以来,硅料价格出现多次大涨行情,通过层层传导,硅片、电池、组件都面临较大涨价压力。今年以来情况尚未明显改观。
据PVInfoLink数据,今年上半年硅料单晶致密料均价最高达到27.2万元/吨,182mm、210mm主流尺寸硅片6月均价较1月分别上涨13%、16%,对应尺寸电池片6月均价较1月分别上涨9%、11%。
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近期国内光伏产业部分环节产品价格持续急剧上涨,引发产业链供应链剧烈震荡,其中既有国际贸易环境复杂、新冠疫情反复冲击、下游需求大幅增长、各环节建设周期差异等原因,也有部分企业炒作哄抬价格、个别从业者囤积居奇等因素。
记者注意到,就在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官微发布暂停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的公告。
公告称,近期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部分供应链价格持续震荡上涨,冲击晶硅光伏产业稳定运行。为避免安泰科(安泰科是有色金属产业咨询研究、数据和信息中心)采集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决定自本周起,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这也是硅业分会8年来首次暂停多晶硅报价。
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晚间,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SH600438,股价46.96元,总市值2114亿元)发布公告称,预计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4亿元-218亿元,同比增长259.98%-266.71%。
公告称,报告期内,高纯晶硅产品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价格同比上涨,叠加公司新产能快速爬坡达产,实现量利大幅提升;电池片业务产销两旺,盈利能力同比提升。
要求企业加强自律不搞囤积居奇等哄抬价格行为
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韩允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光伏行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就是上游硅料涨价较严重。
“涨价会带来利润分配不均,上游硅料企业占据了行业绝大部分利润,而下游的电池厂和组件厂利润则受到挤压,我个人认为这是有很大问题的。”韩允说,不仅如此,硅料涨价后,也容易出现囤货、炒货等违法违规行为。
事实上,此前三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也提出,各地工业和信息化、市场监管、能源主管部门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科学规划和管理本地区光伏产业发展,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国光伏市场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
三部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表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为促进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三部门对相关单位提出工作要求:
一是要着眼大局和长远利益,坚持上下游合作共赢,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切实加强企业自律,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自觉规范销售行为,不搞囤积居奇、借机炒作等哄抬价格行为;
三是要统筹推进光伏存量项目建设,合理释放已建产能,适度加快在建合规项目建设步伐,同时对后续新建产能大规模投产要提前研判、防范风险。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行业出现的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查处、严厉打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