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晨
图片/谢露 杨自东 张光翰
家
乡
美
食
动画电影《美食总动员》里有一个面无表情、严肃刻薄的美食评论家科博先生,他尝遍了全世界的美食,对食物的要求极其挑剔,却最终被雷米一道简单的蔬菜杂烩感动到痛哭流涕,只因他在母亲逝世多年后又一次尝到了熟悉的味道。
那么所谓家乡味道的背后,究竟蕴含了什么?而你的家乡味道又是什么呢?
老婆饼
“众所周知的老婆饼,在家乡甘肃天水却叫点心。天水‘点心’外酥里嫩,从里到外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烘焙过后的金黄色的外皮更赋予了点心精致的外表,时时刻刻挑逗着我们味蕾的极限。而配方复杂的点心馅也体现着天水人对生活的追求。”
一道美味小吃的背后不仅仅展现了手艺人娴熟的技巧,更体现了一个地区人们对待食物、对待生活、对待生命的态度。
古时,孔子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既是先贤对科学合理饮食的认识,也是他重视“礼”与“仁”的表现。 而如今的我们对生活质量的看重也体现在一道又一道精致美味的食物背后。
桂圆糕
“这是桂圆糕。外表就长得很‘土特产’,是从小吃到大的东西。从广西返校,爸妈叫我带了一大包”,来自广西的冯同学说。
这袋桂圆糕的包装似乎还保留着90年代的“遗风”,颇具朴实无华的“土特产”气息,乍看上去它可能不会吸引你的注意。
可当你剥开这简朴的外包装时,就会发现所谓家乡味道或许并不需要什么与时俱进的装饰和设计,它只需要具备一个特征就足够打动你的味蕾,那就是童年的味道。
不变的外包装,似乎像一个小小的铁皮盒子,粗糙简陋的背后,包裹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香甜。尝进嘴里的那一瞬间,仿佛又触摸到了一天不能吃超过三颗糖的孩童时期。
板栗酥饼
当问及家乡味道时,来自福建的刘同学这样说道:“板栗酥饼吧。这个其实算不得什么家乡特产,只是味道很不错,家那边买的人也很多,每次都要在店门口排很长的队。这次是我爸排了很久才买到的。所以虽然不是我们那儿的土特产,但却有家的味道。”
说起来,有很多时候我们所念念不忘的家乡风味或许并不一定是家乡的特产,只是那些味道背后有家人的牵挂与关爱,所以才成了我们记忆之中最动人的风景。
就像板栗酥饼的分店可以开遍全国,味道也相去不远,但在你心中一定是那来自家乡的板栗饼最正宗、最地道。
腌制酸萝卜
“腌制酸萝卜。完全‘妈妈牌’的手工制作,其实来的时候还带了酱板鸭和别的卤菜卤肉,但刚到学校两天就已经被室友瓜分完了。后来罐子里的萝卜吃完以后,自己又跑到学校附近买了新鲜的萝卜再腌进去。”
将新鲜的萝卜放进罐子里,等待它在时间的催化下发酵,再打开罐子时,萝卜就已饱含可口的汁水,因此腌制的东西总给人一种时光被悄悄收藏的错觉,它用将食物性状改变的方式彰显自身的存在。
所以,是否母亲的岁月也曾以一道又一道菜品的方式,被我们默默铭记并且收藏呢?
鲜花饼
“鲜花饼。妈妈知道我有女朋友了,让我带了甜甜的鲜花饼给我女朋友。”
长辈对后辈的关心有时不诉诸言语,内敛的他们选择用其他的方式来展现他们的关爱。
就如同这盒玫瑰饼,初次看见时,你分不出它与普通的馅饼有什么区别。可当你轻轻咬开酥脆的饼壳时,就会发现原来普通、简单的外表之中,包裹的是香甜、可口的玫瑰酱。
馕和彩色小饼干
“馕和彩色小饼干。大一时候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特意介绍了馕,这学期给大家带过来尝一尝,大家都觉得很好吃。”
当我们处在互不熟识的情况下,美食总能以一种最为简单、直接而又淳朴的力量拉近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新疆的馕、内蒙的牛肉干、广东的肠粉、北京的烤鸭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美食或许是我们对一个陌生省份最初的了解。
而当我们熟稔之后,那些家乡的美食又能让我们坐在一起畅谈假期的见闻,分享彼此的趣事。
辣椒面
“辣椒面。北京的食物偏淡,爷爷奶奶怕我不适应,给我磨了一盒辣椒面,让我可以尝到家乡的辣味。”
一个不大不小的玻璃罐,装满了磨得极其细腻的辣椒面。
当火热的辣椒面撞击上娇嫩的味蕾,舌尖即刻爆发出一阵熟悉的刺激,而这份安全的“刺激”来自于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
最熟悉我们口味的自然是最亲近的人,他们知晓我们对咸淡的选择、对甜酸的感受以及对每一道菜的偏好。
而这些偏好就如同我们身体内部的基因密码,选择性地传承了长辈们的习惯,再在之后的年月里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家乡的美食,家乡的味道,其实也是家乡的故事。念念难忘的家乡味道的背后,是一群念念难忘的亲人,是一段念念难忘的牵挂,是一个又一个念念难忘的时光剪影。
排版/漆加凤
责编/敏筱臣
主编/李红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