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与1.27发布的(试行第四版)方案相比,(试行第五版)做了较多的改变,为帮助每一位读者快速掌握更新的内容,小编特地将整理出来,现分享给大家:
重点预览:
流行病学特点篇:
1、新版方案同时强调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2、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临床特点篇:
(一)临床表现
1、更改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2、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新增“咽痛”的表现。
3、新增“轻型患者”的表述,并指出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新增部分患者出现的乳酸脱氢酶(LDH)升高及部分危重者肌钙蛋白升高的特点。
新增鼻咽拭子可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情况。
诊断标准篇:
1、新增 “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接触史。
2、强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核酸检测阳性者。
3、除了发热,临床表现新增呼吸道症状。
临床分型篇:
新增“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治疗篇:
(一)一般治疗
1、中医治疗部分变化不大,连花清瘟、藿香正气等中成药继续被推荐,说明中医治疗方案在诊疗实践中大概率是有效的。
2、西医治疗部分,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利巴韦林首次加入诊疗方案中,强调了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不良反应。
(二)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1、本小节较之前版本改动较大,对呼吸支持中的氧疗方案和机械通气方案进一步细化,新增了对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挽救治疗建议。
2、强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风险,新增了对高炎症反应的患者考虑体外血液净化技术的建议。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一民医生在接受《健康报》采访时表示:“新版诊疗方案中有些推荐建议仍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希望再有改版,缺乏明确证据的推荐建议要告诉大家慎重选择,不能盲目地照搬方案,比如诊疗方案中就明确提到了克力芝的副作用,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全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