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课堂管理好方法》转载自“甘肃教师学苑”微信公众号,已经授权发布。本文略作修改,分为上下两篇。
18.赏识你的学生
蹲下来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评述:老师的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时能挖掘孩子的能力。教师要试着对学生多说几次“我很欣赏你”。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那些平时经常出纪律问题的学生,要特别留意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并及时给予表扬。表扬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仅仅是点头、微笑或竖大拇指。当然,无论是表扬还是欣赏都必须是指发自内心的,任何虚情假意的东西,都不会长久地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19.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恰如其分的、比较幽默的语言,常常会引发阵阵笑声,这种幽默往往会比清晰的讲述更有吸引力,它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概念,更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评述:课堂教学有四种声音最为可贵:笑声、掌声、质疑声、答声。幽默法就是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生,应该专心学习,不能精神溜号。例如一位教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一只喜鹊在窗外叽叽喳喳地叫,这位教师不仅没有训斥学生,反而幽默地说:刚才大家上课很认真,把喜鹊都感动了,它高兴地说:''多好的小朋友啊,上课真专心啊!''经老师这么一说,学生们意识到刚才精神溜号不对,很快地集中精力学习。
20.尽量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善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
评述:以讲为主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关键是谁在讲,讲什么?如果一节课只有老师一讲到底,那充其量这节课只能算是一次讲座,而不叫课堂。教师的睿智,在于他能把握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主角。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言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不同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1.让你的眼睛会说话
眼神是一种丰富的无声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进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许多苦口婆心的长谈,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评述:任何人的心里想什么,都可以从他的脸色、眼神中看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影视里要反映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时,通常把镜头推进,给演员的眼睛一个特写。明白了这点,老师就不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东张西望而是主动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了。需要注意的是,在与一个人说话时,如果从不用眼神注视对方,说明轻视对方,如果用合适的时间用眼神关注说话一方,说明你信任对方。通常,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目光注视的时间应占学生回答问题的总时间的80%为宜。
22.老师,请注意您的语调
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频频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评述:如果老师上课时只有一个语调,这是很危险的,这样的老师的课堂学生根本不可能欢迎。语言讲语境,语境则用教师的语调来营造。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赵忠祥播的《动物世界》从而最后也喜欢上了动物?这其中与赵老师的播音时的语调有莫大的关系。一则故事说:一位世界著名的播音员与朋友小聚吃饭,朋友总不相信他的播音像人们传说中的那么神奇,于是一定要他当众表演一下。实在拒绝不了,这位播音员只好随手拿了张纸片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不几分钟,朋友听到播音员凄婉哀伤的语言后,感动得都哭了起来。这时,播间员停了下来,说:“我的朋友,别哭了,我刚才读的,只不过是这家餐馆的点菜单啊!”众皆愕然。
23.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评述:一节课堂教学的好坏,不仅在于知识与教学环节的匹配度,还在于教师能不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教学的内容,营造课堂教学的这个气场。一位语文老师在讲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当欣赏到“登临意,把栏杆拍遍”一节时,只见老师站于讲台中央,作绝望状,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掌,一阵急促的啪啪声响随着他的手掌落在讲桌上而起,直刺学生的心底!正是老师拍讲桌的这个动作,把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词眼”表现得淋沥尽致!遗憾的是,老师们不是没有肢体语言,只是大多数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起反作用的肢体语言,比如:手插裤兜脚蹬墙上课就是其中之一。
24.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
教师精心设疑、提问,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强烈冲突,充分开启学生心智,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学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评述:一节课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问题,如何把前后问题进行关联而形成问题链,是教师值得思考的。如果所提问题之间缺少先后的逻辑,缺少指向性和向心性,教学中只是毫无目的地满堂问,最后学生都不知道老师问什么了。所以,一节课既要有高水平问题,也要有低水平问题,但应力避无效问题,尤其是口头禅式的所谓问题。
25.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课堂教学要努力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这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正表现。
评述: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做到“两好”:教得好,学得好。具体来说,就是老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有效教学的阐释是多元的,功利化教学的有效多指向为了成绩的训练,而人文性教学的有效更注重面向全体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的灵活有意义,然后才能让学生学的深刻有意思。
26.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
老师站到学生中间,忘掉自己是老师,这不是刻意在寻找一种感觉,而完全是以一颗童心在心理上和学生相容,这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信任,是一种真正的师生情。
评述:教师上课不能一节课40分钟全站在讲台上。比如,提问的是后排的学生,教师就应当走下来接近他(过远不行,当然过近也不行,这样学生会有心理压力),教师要让学生感觉你注意到他,也要走下来。有时老师的身份是和学生一起思考,那么教师就要走到学生中间去,让他们感觉到你是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走轨迹,行走时机,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我们都忽略了。
27.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
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
评述:一节饱满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知识的容量和思维的容量,课堂不只是为知识而教,更是为思维而教。所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是确保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保障。优秀教师的教学不是把学生教的没有问题,而是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发现更多的问题。
28.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
在课堂的精彩生成中,学生拥有了创造的机会,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闪烁着五彩的生命原色。
评述:有两种观点是不能完全独立存在的,一是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评价课堂应完全评价学生就可以了;二是,只要老师表演得好,就给予高度评价,而置学生于不顾。事实上,课堂教学中,学生和老师是一体的,尽管师生的地位有主体和主导之分,但没有主导何来主体,没有主体又何需主导。从理论上说,一旦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学习的亮点,那么教师也一定同时是课堂教学的亮点。不应把课堂人为地割裂开来是学生还是老师,一节好课师生就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学因教而起,教是起点,学是结果。所以,一节好课要看四个维度,一是不仅要看教师教得好不好,这是学习的起点,没有了老师,也就没有了课堂;二是要是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三是看课堂文化的品质高不高,学生学得有没有趣味,情商有没有得到润泽;四是看课程的目标是否达成。
29.控制好课堂的“活”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关键要看学生是否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效的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
评述:离开了教学目标而达成的所谓“活”不是课堂教学意义上的“活”,而是乱,反之,指向课堂教学目标的“乱”也不能被简单地认为是“乱”而是为了促成教学目标的“活”。中学的课堂与小学的课堂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中学课堂的乱一般是“思维纪律”的乱,而小学课堂的乱,很可能是“行为纪律”的乱。中学的活,重要体现在思维的活,而小学的活,并不排除一定的身体行为的活。因此,中学教师要注重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而小学教师要更加注重兴趣的激发。
30.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信,注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评述:展示也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七个有效地学习行为之一(有自学、互学、展学、听学、问学、练学、结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及时做出引导和肯定的评判,让学生在展示中深入知识核心,在表现中获得学习自信。值得注意的是,展示过程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新的教学资源的生长点,要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
31.让学生自己“认错”
教师对学生犯的非原则性的错误不必去严厉地指责和处罚,而应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分析,使他们认识自己的错误。
评述:通常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错误不是先做分析,而是直接斥责学生你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其实,学生的许多错误的背后有其深层的甚至是合情合理的原因,教师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能简单地甚至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出评判和结论。温馨地询问,和蔼地交流,认真地分析,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分析下从懵懂中逐渐认识到不对之处,学生自己“认错”,才是真正地“认错”,教师能够让学生自己“认错”才是高明的老师。
32.善意“忽视”不良行为
在教师善意的“忽视”中流露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善意地“忽视”学生不良行为,有意识地关注其积极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评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的表现通常有这么几种:一是及时进行纠正,这会花去课堂教学的不少时间;二是视而不见,长久下去,教学纪律难以保证;三是只要出现不良行为,就大发雷霆,甚至停下课来用整节课的时间来处理,以做到杀鸡敬猴的效果。第二种方法是不负责任做法,第三种方法,看似负责,但因为个别的学生不良行为而让全班同学带灾,其实同样是不负责的做法。相比较来说,第一种方法,也就是有选择地对不良行为进行处理,是相对较好的一种方法。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不处理的行为,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注意到了,不处理,只是一种善意,但不代表老师许可学生这样做(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句话的重音来表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交往方式。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活动环境中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不仅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也是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愉悦的学习情绪和高度注意力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良好的课堂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是为了“不教”,那么,“管”就是为了达到不管,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不断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会管理,这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
课堂管理的实质是对课堂基本要素进行协调和控制,目的是为课堂教学营造和谐融洽的心理环境,以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等方面施以相应的影响,从而有效地维持学生的适宜行为,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采取快捷有效的处置方式,且采取的处置方式既不给学生以太大的压力,又不妨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严”字当头,“管”字开路,“理”上疏导,“情”中升华。本期我们推出最后一期《课堂管理细节评述》,希望通过这三期的阅读学习,能使诸位老师真正学有所得。
33表扬和批评要适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给予及时适当的激励,让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兴趣得以调动,同时对学生的错误应及时加以纠正,促进其健康成长。
评述:“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句话被一些教师当作教育的圣经来对待,致使这些教师从不愿、也不想批评学生了。所以,一些课堂里似乎除了表扬还是表扬,以至于不关注表扬的时机和目的,让表扬失去了“含金量”而成了不折不扣的“顺口溜”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其实,过度的表扬,虚假的表扬,对学生的成长同样是一种伤害,甚至让学生从小沾上一种世俗的功利。表扬的目的是激励,但表扬只是激励的一种方式罢了。批评也可以出于激励目的,关键是要运用得当。“我很欣赏你!”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表扬方式,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只会让人觉得好笑。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都说“我很欣赏你”,那学生只会认为这只不过是老师的一句口头禅罢了,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要使用表扬还是批评,关键是在此前在与学生有“约定”,什么情况下,学生会被表扬,什么情况下,学生将会被批评。
34.把握好公正的天平
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评述: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喜欢一些美好的事物,老师也是一样,对成绩好或是守纪律的学生总是有些偏爱,这无可厚非,但是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成绩和表现不佳的学生。一碗水端不平,这是学生对不喜欢的老师最多的一项评价。而很多时候,老师认为自己是公平的,但学生不这么认为,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值得我们反思。老师的不公可能会引起学生之间的互相排斥,进而影响到一个集体的凝聚力,所以,一个老师要尽量做到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要使爱的教育真正具有公正性,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无私的心,要随时随地注意防止和克服自己认识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35.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有时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轻微的责备,带微笑的轻声细语的分析开导,一个轻轻地拍拍肩的动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评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面子,哪怕是最差的学生,学生也许在未来会加倍地还给教师面子的!相反,如果教师认为在公正场合让学生颜面尽失才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那么,总有一天,学生也会让教师颜面尽失的。所以,老师要用心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适当地给学生留一些犯错的空间,学校和教室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犯错和不断成长的地方,教师要有“眼睛里能揉沙子的宽容和大度”,不要把学生的脸面剥夺的一干而净,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学生成长的动力。
36.巧用个别谈话
个别谈话使教师避免了与学生在课堂上正面冲突,同时也呵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容易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从思想上转变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评述:“个别谈话”,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复杂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次好的谈话犹如一首明快的歌,或似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迪和教育。个别谈话要有针对性,即中心明确,教师最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谈话要把握好契机,时间上一旦发生问题还是暂且先搁置一段时间冷处理。谈话要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谈话中教师要善于倾听,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每句话,让对方畅所欲言。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言似尖刀逼人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出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谈话要注意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教师要知道什么是该回避的,什么是该强调的。个别谈话,不要总是在办公室,可以在操场,可以在走道,可以在树下……有时,不太正式的个别谈话,可以得到意外的效果。
37.适度的惩戒是必要的
教师适当地惩戒学生不是害学生,而是爱他们,孩子需要成功,同时也需要失败的磨砺,要让他们从失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述:虽然惩戒与体罚界线很难区分,但二者之间最明显的标志是——是否对学生的自尊和人格造成了伤害。只要不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和人格为代价,就不能算是体罚。在惩戒中,让学生明白,做了违规的事是要承担行为责任的。利用这个方法的关键,还是在事先老师与学生要有明确地“约定”,学生要事先明白何事何为会得到何种惩戒。
38.慎用物质奖励
评述:在很多公开课上,我看到老师一上来就用物资奖励“引诱”学生投入学习,这很容易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倾向,这是一直以来我很担心的一件事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马克·拉普50多次的实验证明:“奖励有可能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奖励和回报还会使学生失去挑战困难的勇气。”丹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哈特通过实验证明也了这一点。教师应慎用物质奖励,过频的物质奖励方法容易使学生养成追求物质的不健康心理,物质奖励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为前提。当然,物质奖励不该是教学中禁忌的,只是在当别的方法都无法奏效时,才使用奖励这一“杀手锏”比较好。在其他方法还没有尝试的时候,一开始就进行的、普遍的奖励一定不是良策。
39.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
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并化为良好的行动,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评述: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的,情绪是有周期性,并不是任何时刻激励都能取到最佳效果。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情绪周期。《学记》上有句话:“当其可时谓时。”意思是说,要按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才能叫“及时”。下列几种情况,可称作激励的最佳时机:学生进入新的情境时;当学生获得某种成功时;学生处于困境时;学生对过错有悔悟时;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触动旧情时;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是客观存在的。若是能正确把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反应迟缓,优柔寡断,则会坐失良机。
来源:内容来自公众号“甘肃教师学苑”,有删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