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中秋节怎么祭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秋节祭月有什么讲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秋节拜月光的习俗如何进行?
- 2、中秋节如何祭月
- 3、中秋节民间拜月是怎么回事?
- 4、中秋节如何祭拜月亮
- 5、中秋节祭月的过程
- 6、中秋祭月流程 汉族祭月仪式?
中秋节拜月光的习俗如何进行?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拜月光习俗,至于如何拜月光,各个地区之间其实应该没有太大的差别,具体如下:
对月当天,有天台的在天灶芹台,无天台的在门口竖起竹子,挂起灯饰。
放置供桌,摆上月饼、茶水、糖果、芋头、菱角、柚子、香蕉、杨桃、柿子、油甘子等,对月而祭。(注:芋头的摆法是,在盘的中央放芋也母,周慎拦围摆芋仔)
祭月时要焚香燃烛,虔诚的许愿祈福。
准确来说,拜月光有三个部分:农历的8月14晚是迎月夜,15日晚是赏月夜,16日晚是追月夜。其中拜月光的一个重要习俗便是:竖中秋灯,寓意高灯远迎。
每到中秋节,人们通常一大早便在天台或是门口摆上月饼、芋头、柚子等传统的中秋食品,晚上一家人吃团圆饭。晚饭过后,全家开始“拜月光”。 拜完月光后要吃田螺,一家人赏月聊天,这样才宽辩胡算结束。
拜月光时,一定要对着月亮,在天台或门口挂上灯饰,让月亮“看到”。祭月时要焚香、点蜡烛,跪在地上,虔诚地许愿祈福。
中秋节如何祭月
2 皇家祭月
所谓“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在先人的观念中,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证。《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所以先人十分重视祭祀日月。
春秋末年《周礼》记载:“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念握秋夜迎寒,亦如之。”描述的是先人在中秋夜击鼓奏乐,祭月迎寒的场面。《礼记·祭义》有“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即按日月所代表的阴阳关系,祭日于高台,祭月于坑穴。《史记·封禅书》还记载:“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祭日,用羊猪祭月。
秦汉时期祭月在皇室礼仪中继续传承。秦时,各地均建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秦始皇祭日于成山,祭月于莱山。汉武帝时,则“夕夕月则揖”,行朝日夕月之礼。北魏、隋唐直至明清历代沿用秋分祭月礼仪。明世宗时,还在北京修建夕月坛,专供天子于秋分设坛在夜晚祭唯高团祀月神,这就是现在的北京月坛公园。《明嘉靖祭祀》记载:“秋分祀夜明于夕月坛。”又曰:“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即每三年一大祭,遇丑、辰、未、戌年皇帝亲自在月坛祭月。其他年份则派文臣代祭日,遣武臣代祭月。
3 民间祭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孔夫子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祭祀礼仪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排在我国传统“五礼”首位的吉礼,就是祭祀天地神灵之礼。
所以说,祭月活动重新受到重视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祭祀礼仪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年清明节祭祀黄帝陵、端午节祭祀屈原、中秋节祭月以及孔子诞辰日(八月二十七日)的祭孔大典等活动,将会成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中华文明的主要礼仪。
4 祭月仪式
明清时期祭月仪式,即如《帝京景物略》所述,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祭祀活动,这也是唐朝后根据“中秋月圆”而发展出的以“家人团圆”为主题的民间祭月活动。
祭月要持肃敬之心。《论语》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之说,即祭神要敬神如在身边。祭月前最好要能够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之敬意。至于是否穿汉服唐装,并没有要求。
中秋夜家人团聚一堂,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案前高挂月神像(俗称月光纸),案上放置月饼、祭酒、西瓜(切成莲花状)或其他水果、以及其他食品作为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炉)一个,酒杯(或酒爵)三只。如行跪(汉代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拜礼,则需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
家人中选主祭一位(明清逐渐有“男不祭月”的习俗,故主祭一般是家中女性长者。但现代祭月可以不考虑明清的这一习俗。另外,为了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指橘知和热爱,主祭之职也可由家中年幼者担任。习俗可承可破,不必一味拘泥。),其职责是代表并引领家人行使祭月的礼仪。另选赞礼一位,主导祭月的过程。
现代中秋祭月,应以传承华夏千年传统文化为主。以礼仪引导心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融合。心智到处,却可不拘礼仪的细节。承古却不拘于古,这是现代人祭月应有的境界。
5 祭月祝文
祭月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高声诵读祭文。
祭文是祭奠和供奉先人神灵时诵读的文章。在传统的祭祀仪式上,一般都采用古体祭文,以延古风,继承古代礼乐制度。
古体祭文的书写格式,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仅作发语词(可拖长音,示意“开始读祭文了”)。紧接着开篇明义,即言明祭祀时间及祭祀谁,谁来祭祀。
祭文的主体必须简炼,简明扼要地表达对祭祀对象的缅怀之情,常以回忆祭祀对象的生平业绩为主,或加以感情的抒发。
最常见的古体祭文是四言句。好的古体祭文,语言押韵。可—韵到底,也可中间变韵。
祭文结尾用“尚飨(读享)”一词结尾。表示希望祭祀对象来享用祭祀的供品。
我们为大家提供的祭月文,以古体写成,但求通俗易懂。祭文共分三段。首段歌颂自然界月神的丰功伟绩,以三皇五帝祭祀来显示月神的伟大;中段赞美月亮带给人们的各种文学情怀,其中包括对女性姣美的欣赏、对寂寞的哀怨、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游子思乡的情感,还特别突出了不朽的《诗经》和《离骚》对月亮的赞誉;末段则祈求月神给我们带来好运。
6 月光纸
月光纸也叫“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通常为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为传统中秋节祭月所用神像之纸,绘有月神和月宫。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明清时期月神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这是由于佛教的影响深入人心,太阴星君逐渐被赋予了菩萨的形象,并且在民间信仰中转化为“月光遍照菩萨”,也被称为“月光菩萨”乃至“月光娘娘”。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
祭月礼仪完成后,人们通常将月光纸与祭文等用火焚毁。
7 祭月供品
祭月不在供品有多少,只求祭祀者心存敬意。《谷梁传·成公十七年》说,“祭者,荐其时也,荐其敬也,荐其美也,非享味也。”朱子在《家礼》中也说,“凡祭,主于尽爱敬之诚而已。”
7.1 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月饼实际上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用作祭月的供品。月饼是在祭月仪式中供月神“飨”的供品,在月神“飨”后,祭月仪式完后,祭月者才可以“馂”。我们的先人认为:月神享用供品后,便把福祉寄寓在供品中。祭月者分食祭月供品,便能得到月神的赐福与保佑。
月饼最早出现在唐朝。传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持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便把饼分给群臣吃。这是首次将饼与中秋联系在一起。《洛中见闻》也记载:唐僖宗中秋吃月饼,感到味道很美。又听说新科进士正在曲江宴饮,便命将红绫包裹的月饼赐给进士们。
另一流行广泛的传说是:元末朱元璋领导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其中传递消息。明朝建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正式在民间流传。但是,这个传说是错误的,因为朱元璋没有领导过任何起义活动,他是在汤和的引导下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并娶了郭德义女为妻(即后来的大脚马皇后)。
到明代,有了大量关于中秋节和月饼的记载。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宫史》中写道:“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饼、瓜果,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饼,仍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合家分用之,曰团圆饼也。”河南《通许县志》的“中秋,月初上市陈瓜果酒肴玉庭中,以面做一大饼,祭毕家人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历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因为目前未知的因素,月饼成为中秋节祭月的主要供品,从而将月饼与中秋节牢牢地联系在一起。
中秋节民间拜月是怎么回事?
拜月,在我国是一种闷则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源自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当月亮出现的时候,要对月设香案,在摆设果品的时候除了摆设苹果、葡萄等水果还要摆上西瓜和月饼,并且西瓜一定要切成莲花状。此外当一切准备好之后,要沐浴焚香,以十分虔诚的心灵对月祷告,家中老人、男子、妇女败败、幼儿要依次祭拜月亮。
然后焚烧月光纸,在桌上的每一样贡品中切下一块放在地上。在吃月饼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应该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切的数量要根据家庭人口来定,切不可多切或少切。
当然在拜月的过程中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祭拜的,在祭拜之前要先看看自己之前的运势如何,如果自己最近不是太顺利活着自己的身体不太好,就不要出门赏月或祭拜了。
当然民间对于拜月还有一系列禁忌和传说,比如不能用手指月亮,额头不能被头察罩颤发遮住等等,虽然各地关于拜月的仪式和文化各不相同,但是很多习俗和禁忌是相同的,在中秋节拜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中秋节如何祭拜月亮
祭月要先沐浴,穿上汉服。沐浴猴摆上陈设,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
然后可以准备入座了,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开始祭祀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上香、祭酒。读祝。
焚祝文及月光纸: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拜月。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
祭数唯则月的由来
“貂蝉拜月”是比较著名的祭月典故,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元代。在元代文学中的主要寓意便是“祈福团圆”,这一点也比较符合“团圆节”的说法。
“祭月”历史十分悠久,是作为古代人们对月神的一种崇拜而举行的活动薯棚,逐渐演化为山判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事实上无论是祭月还是上月,都是以8月15的满月为寄托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寄托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祭月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家人大团圆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很多地方都会祭月,这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风俗。下面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祭月的过程差亏。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1
1、陈设
月出后,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
2、就位
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
3、祭月
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
4、上香、祭酒
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上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5、读祝
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
6、焚祝文及月光纸
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
7、拜月
赞礼唱:“拜月”。“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
8、从献
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
9、礼成
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
10、餕
由主祭持切刀,将月饼按人口数均匀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中秋节祭月的目的是什么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现代中秋祭月,以传承华夏千年传统文化为主,以礼仪引导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融和。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虚指神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之节日,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祭月仪式面对月出方向设祭案,祭案上放置着月饼、水果等祭祀供品。参加祭月的人们持肃敬之心,着汉服、正衣冠,按上香、文、献诗、叩拜顺序进行祭月仪式,歌颂自然界月神的丰功伟绩,赞美月亮带给人们的各种文学情怀,祈求月神带来好运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2
中秋祭月的寓意是什么
中秋举行祭月仪式是为了庆祝秋收丰收,家人团圆,合家欢乐。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中秋赏月、祭月是中秋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祭月,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农历八月十五就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因此也是秋收的季节,所以人们有借中秋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中秋之夜,月圆景美,古人将圆月看做是团圆美满的象征,出门在外的人都会以圆月来寄托对家乡的遐思,表达了人们祈求的团团圆圆的美好意愿。也有些地方,人们借着祭月的时机,向心中之人表达爱意、互诉衷肠。
传统活动步骤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祭月的日子,祭月仪式之前家人都要沐浴更衣。等到晚上明月升起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拜月仪式,首先面对月出的方向设案于庭院,案前高挂月神像,案上放置好供品。在案前铺设跪拜席位,行跪(汉代又称经坐,即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拜礼。家人中选主祭一位,作用是代表并引领家人行使祭月的礼仪。另选赞礼一位,主导祭月的过程。祭毕,家人团坐,饮桂花酒,吃月饼,赏明月,讲述有关月亮的故事,比如牛郎织女、吴刚伐树等等。
中秋节祭月需要什么
中秋节祭月需要大香案、月神像(俗称月光纸)、供品(包括月饼、切成莲花状的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红枣、柚子、祭酒等)、红烛两支、小型祭香插座(或香炉)一个,酒杯(或酒爵)三只。祭品多具圆形,是取团圆之意。
中秋节祭月的过程3
中秋节有哪些传统饮食习俗
1、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物,以前只有广式月饼和苏式月饼,现在还有冰淇淋月饼,流沙月饼,品种增加了不少,而且在口味上也根据大众的喜好,研发出了咸蛋黄月饼,鲍逗空鱼月饼,燕窝月饼,巧克力月饼等等,所以现在很多人还是很期待在中秋节吃月饼的。
2、吃月亮饼
月亮饼是用面粉加入菜肉,放入油锅当中煎至两面金黄,看上去黄灿灿的,圆圆的,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样。所以到了中秋节,老一辈的人都会自己在家制作月亮饼给孩子们吃,希望孩子吃了月亮饼之后能够得到月神的`庇护。
3、吃田螺
在民间有八月食螺的传统,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地方也会吃田螺。这主要是因为田螺的营养价值高,吃了可以明目,另外就是中秋节这个阶段的田螺是最肥美最好吃的时候,所以在这时候吃田螺才能品尝到它最美味的时候。吃田螺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炒田螺,煮田螺,蒸田螺,还能把田螺肉和猪肉放在一起剁成馅料来吃,都十分美味。
4、吃饺子馄饨
在中国不管是什么传统节日,饺子馄饨是少不了的。在南方大家都会包馄饨吃,而在北方则是吃饺子。所以在中秋节的时候,即使桌山满满一桌的菜,但是饺子或者馄饨还是不能少的。
5、吃年糕
年糕是用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吃上去非常软糯,在中秋节的时候年糕也是非常具有节日氛围的美食。把年糕切片炒着吃,又或者是油炸之后蘸糖吃,或者煮粥吃,都是相当不错的。
中秋祭月流程 汉族祭月仪式?
我国早在周代时,就有了帝王祭月的习俗,当时祭月是在秋分日,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祭月之俗自皇室流传到民间,时间也由秋分移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直到今天我国一些地方还保有些许古时祭月的传统。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中秋祭月流程是怎样的。
祭月之前,要先准备好需要用的物品。一般是祭桌或祭几一张,普通的小桌即可;草席若干条,用于行拜礼之用,上可加软垫;小香炉一盏,香若干;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红烛两根。酒爵三只,小酒杯亦可。
中秋祭月是为了向月神示敬,因此天气因素并非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仪式,如遇阴槐毕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举办祭月仪式时,要在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集体祭月时,也从女性中选定主祭。按照民间“男不拜月”的传统,男子一般只作观礼。
祭月是要求相对宽松的祭礼,参加者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一般推荐男子着深衣、袍衫、直身等;女子着深衣、褙子或襦裙。祭月前,需沐浴更衣,以示对月神的诚敬。
祭月时需要准备月光纸,所谓月光纸是一种纸码,跟以前民间家庭贴的灶神类似,是简易的神像。月光纸上一般绘有嫦娥、玉兔和月宫等图案,祭拜结束后由主导祭祀的成年女性烧掉,古人认为烧的过程是一种质变,通过这种质变,世间的人和物能将祈愿通达于神。
祭月时准备的祭品,以中秋月饼最为重要,月饼以自制为佳,并且宜做成较大的形状以方便众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饼时,应准备足够数量,以便祭后之“餕”。其余祭品还包括西瓜一盘,切成莲花状;秋季时令水果若干盘;鸡冠花等,此可依各地情况酌定。
祭月祝文,是祭月时向月亮读祝的祝辞,可更好地表达诚敬。祭月祝文以精短优美为宜,四言、五言、七言诗等形式均可。祝文应用毛笔,工整地誊写在宣纸上。
中秋祭月流程1、沐浴更衣:沐浴,着汉服。2、陈设:月出后,向月亮的漏燃方向安放好祭桌,摆放好祭品,点燃红烛,铺设好席子。3、就位:参祭者正坐于祭者席上。执事、赞礼就位。4、祭月:赞礼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于席上。5、上香、祭酒:赞礼唱:“三上香”。执事递上三支香,主祭在蜡烛上点燃,向月神鞠躬,再将香插于香炉中。如此三次。赞礼唱:“三祭酒”。执事斟满酒爵,递给主祭,主祭将酒洒在席前的地上,再将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6、读祝:执事递上赞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与烛光,向月亮展开诵读。7、焚祝文及月光纸:主祭将祝文和月光纸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烧。8、拜月:赞礼唱:“拜月”。“拜-兴-拜-兴-平身”。主祭及参祭者一起向月铅搜芹神行“再拜”之礼(即拜两次)9、从献:赞礼唱:“从献”。主祭离开奠席,参祭者按照长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祷心中所愿,然后向月神行拜礼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参祭者拜完。10、礼成:赞礼唱:“礼成”。至此,中秋祭月仪式完成。11、餕:由主祭持切刀,将月饼按人口数均匀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12、饮宴:赏月撤掉祭桌,在月下布设中秋家宴,大家一起赏月、宴饮。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中秋节怎么祭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秋节祭月有什么讲究、中秋节怎么祭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